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3-06-04陈吟方轶群胡浩文

国际公关 2023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困境高职

陈吟 方轶群 胡浩文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大环境下,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众多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双高”计划,引入优质资源、建立交流平台、开展研究合作,优化国际化路径。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在疫情影响下遭遇困境,需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突破瓶颈。本文将结合某地方职业院校实际情况,从国际化融入程度、国际化服务能力、社会支持度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现状及面临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1234”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国际化;困境;对策

近年来,受疫情及国际形势叠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理念、文化教育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将“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1]《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的国际化目标。[2]同时,“一带一路” 倡议也加快了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新时期政策意见的国际化新要求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困境并亟须突破。相关学者已开展一些研究,如许昌斌(2020)[3]用三圈理论论证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吴美兰(2020)[4]分析了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困难;孙怡(2020)[5]对合作办学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关于如何攻破难题,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持续开展高质国际交流合作,尚未有针对性研究。因此,本文以某地方职业学院为例,深入剖析学校国际化工作现状、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借鉴。

一、地方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学校立足展、蓄、融三个路径,拓展、融入国际化发展,积累、提升服务国际化实力,引进、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国际化取得初步成效。

(一)以“展”字当头,稳步开拓国际化事业

学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十四五” 规划,以学校双高专业国际化发展为核心,规划了清晰的实现路径。学校拓宽交流渠道,与新、意、美、韩等职业教育院校签约合作,开展云上学生作品联展、文化在线交流、教师线上培训、课程探讨衔接。近年来,中新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成功,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输入开辟了渠道,获得留学生招生资质,对接境外职教联盟,打好软硬件留学生教育基础。

(二)以“蓄”字为重,着力强化国际化能力

学校通过培养教师国际化能力、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积累国际化教学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校国际化氛围。组织教师前往新加坡、德国、新西兰开展教学教法等主题的长短期培训,派出访问学者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柔性引进英国院士成立工作室,招聘海归、外籍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业务技能及国际化能力。近年来,有境外留学、访问、培训经历的教师比例逐步提升,国际化理念渐入人心。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技能人才为目标,开设多门双语课程,开展中外线上交流活动,开拓新西兰、澳门学生团组交流项目,让学生充分接触国际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国际化意识。举办中德AHK现代学徒制班,以本土化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国际化思维,无缝对接企业要求,输送国际标准的实用性人才。纺织服装(丝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两岸青创筑梦园、“中缅服装学院”“中越工业互联网学院” 相继建立,筑起教学资源纽带。以国际化延伸为契机,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块重组,为国际化课程标准建设、标准输出打下基础。

(三)以“融”字着力,探索凝聚国际化合力

學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国际产学共同体建设,紧密对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与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借力企业海外战略布局、阵地扩张、劳动力转移等需求,抢抓“一带一路” 机遇,协同企业“走出去”。促进师资、课程、场地等有效资源在合作各关键点上汇集。中越、中缅学院揭牌成立,在线培训境外员工数量大幅增加,职教技能输出的局面已打开。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市级部门给予学校不同形式的支持,主动牵线境外学校来访洽谈、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出入境审批服务、开展境外安全培训等,构建了“政校联动” 的生动案例。

二、地方高职院校国际化遇到的困境

在现有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面临新时代的高要求、多变化,学校在三个“度” 上,遇到困境、尚需突破。一是文化交流、合作办学、留学生招生等国际化事业融入度;二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为国际社会提供服务的维度;三是政策、标准、资金等社会各界支撑的力度。

(一)国际化融入程度仍需提升

受疫情及国际形势影响,沟通难度增加,合作办学项目执行、合作项目审批、职教标准输出、境外基地建设等国际化教育重点领域进展较慢。同时,院校国际化项目同质化扎堆现象显著,在洽谈引入国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遇到其他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激烈竞争。学校国际化基础较为薄弱、留学生事务实践经验不足,还未有效拓展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科研创新共研等深层级合作。

(二)国际化服务维度仍需拓展

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因素影响,教师团队中普遍存在“专业化不国际,国际化不专业” 的现象,教师对国外职教模式认识理解不足,可参与国际组织、项目、会议、科研等服务国际事务能力不强。受疫情、语言、文化、激励机制等综合影响,教师、学生参与国际化教育主动性与群体普及率不高。学生开展境外实习、境外交换、国外深造的机会不多。国际化中心、平台等合作内涵需持续深化,数字化、国际化特色教学资源还需持续积累更新,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三)社会面支撑力度仍需加大

在政策层面,遇到学分难以互认、异国学制不同、出境办学政策法规不够明朗等问题,影响合作进程。在标准方面,职业育教育教学标准、技能鉴定标准等尚未统一。在校企合作中,校际、企业间还未形成规模抱团,“技能+文化” 输出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尝试阶段;产教、科教仍未深度融合,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创新模式不够丰富。在经费方面,地方生因拨款限制,合作办学、出国境办学、培训交流访问等受到制约。

三、地方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通过坚持一个正确方向、优化引进输出双向资源、数字赋能三教改革、推动四方联动等对策路径,有效提升国际化融入程度、服务维度、社会支撑力度。

(一)一个方向:党建引领,潜心培育全球化高层次匠才

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初心使命,将党的领导贯彻国际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国际化工作推进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涉外教师的思想建设,加强日常理论学习,将党的理论融于国际化实践。依托“三会一课”,系统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激发涉外教师新观念、新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思想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好海归教师、境外访问学者、国际生辅导员、国际项目参与者等涉外教师的政治关。加强涉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队业务能力、政治能力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奋斗实干、团结向上的国际化铁军。深入国际化工作制度建设,在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留学生招生等重大事件中,将党建融入工作机制,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用制度管事管人。

(二)双向同源:引入输出,协同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优促优,博采众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学校优势专业,通过教师招聘、合作办学等形式,引入优质国际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国教育模式比较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研究等,充分了解国外有什么、我们要什么,在引入国际教育资源时有的放矢。分析研读法、美、英等以校为中心的职教体系,德、奥等以工作场所为中心的职教体系,以及不同国家学制、学分认定规则,充分掌握、有效识别国外优秀资源。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人才缺口、就业需求和学校发展方向,精准对接优秀资源。引好“人” 这个关键资源,从招聘少数外教,逐年增加引进外教的数量;从招聘语言类外教,逐步向招聘互联网、机电类、农业类专业外教过渡;从招聘普通教师,逐渐向专家、大师类发展,并建立外籍大师工作室,聚集带动校内老师,辐射更多外部资源。与国境外高校强强联合,引入先进的专业课程、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将资源内化、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错位专业发展,逐步发展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形成规模效应。借船出海,相得益彰,充分了解学校规划、企业需求、境外规则,输出学校国际化资源。开展境外当地经济走向、“走出去” 企业海外发展、境外教育机构特点研究等,充分了解国外要什么、我们有什么。聚合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通过现有海外职教基地,输出至越南、缅甸等“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积极探索企业、机构、政府等合作新模式。

(三)三教改革:數字赋能,纵深推进职教现代化新进程

站在“职业教育+互联网” 风口,以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持,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国际化教育,创新教师、教法、教材元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和在线教育发展,扩大教育资源使用覆盖面,提高国际影响力。着力营造教室、实验室等数字化教学硬件环境,推进数字化专业建设、专业数字化改造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水平,培养结构化、国际化、信息化教师创新团队。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式课堂教学,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转型升级,提质培优国际化在线精品课程。开展特色文化直播、录播、在线面授课程,探索“元宇宙”“虚拟人” 辅助教学,广泛吸引国外交流生参与线上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入驻Coursera、Udacity、Open2Study等国际知名平台,探索与国际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优质课程引进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加强多语种、小语种文字和电子教材建设,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多语种化与信息化。

(四)四方联动:以点带面,携手构建国际化发展大格局

以落地项目为出发点,推动“校、政、行、企” 国际化工作整体联动。发挥政府优势,营造政校行企协同推进的职业教育环境,统筹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做好“有力推手”。在战略谋划、政策衔接、制度创新等方面上做好规则指导、界限把关,在内涵建设、文化交流、产业合作等方面助力能级提升、渠道拓宽。推动行业企业树立长远合作、双方共赢的理念,当好“合作伙伴”。在留学生培养中,校企共同开展国际化技能人才“订单班” 培养,打造“中文+技能”、理实一体的渐进式课程体系,积累数字化双语教学资源,探索留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在“一带一路” 服务中,充分发挥院校、行业力量,通过高职院校或院校联盟,共同“走出去” 服务同行企业。在境外办学中,探索以资源为纽带、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新型合作形式。调动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激发国际化办学活力。形成“学校主动作为,政府协同推动、行业院校抱团、企业紧密合作” 的国际化教育建设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基础已初步具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化进程放缓,学校可实行“1234” 发展策略,积极突破面临困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红色理念充分融入国际化工作全方位、全流程。保持引入与输出双向同行,促进高质量国际化教学资源积累、建设、转化。加强内涵建设、数字化建设,改革创新教师、教材、教法等国际化教育关键着力点。发挥“政校行企” 各自定位角色,以高校为主体,联合多方力量,提升国际化职业人才资源禀赋,打造高技能国际化人才蓄水池,拓展技能人才施展才能的国际舞台。充分降低疫情等导致的负面影响,突破国际化发展瓶颈,助力职业教育蝶变跃升、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12-22(001).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3):74-78.

[3] 许昌斌,陈绮雯,吴肖淮,等.“三圈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困境和路径[J].江苏高职教育,2020,20(3):38-44.

[4] 吴美兰.“双高计划”背景下留学生人才培养困境与策略[J].大众文艺,2020,(18):150-151.

[5] 孙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20,(2):87-91.

猜你喜欢

国际化困境高职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