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孔子“孝”说与农村家庭养老

2023-06-04周育锋

国际公关 2023年7期
关键词:子女孔子养老

周育锋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7.7 %,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相对应的道德困境也逐一显现,主要体现在“父母在,不远游”“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本文基于上述问题,讨论孔子“孝”说与现世发展匹配不一致之处,探讨孔子“孝”说对现世的农村老年人赡养的启示。提出赡养老人应当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不仅应当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也应当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行孝须及时,应当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尽孝,而不是借着各种理由逃避等到父母离开后悔恨当初;敬重和关爱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用孝的思想去践行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信社会会越发充满爱。

关键词:孔子“孝”说;人口老龄化;养老现状;农村养老问题;“孝”说启示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范畴。在中国文化中孝的观念产生已久,“孝” 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所蕴含的理念也不断被世人所阐述争论,可以说“孝”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关于“孝” 的含义,《尔雅·释训》中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1]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善事父母成为孝的核心意蕴,他们重视孝的现实人伦道德意义,将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并以“善事父母” 为中心提出了实践孝道的具体理论和规范,其中孔子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现今,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未来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21世纪以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8.73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预计到203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7.7 %,老龄化“城乡倒置” 现象进一步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将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2]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抚养负担的逐渐加重,其中便涉及到农村家庭养老困难等问题。

孔子的“孝” 在今天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对农村家庭养老有何意义?本文将先从孔子的“孝” 道开始讲述,探讨农村家庭养老现状,分析现实孝的困境,从而实现孔子“孝” 说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意义。

一、孔子“孝”说

“孝” 是孔子对自身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即父母应在其心身之念下,为子女做好赡养老人、教育孙辈及做人做事等方面工作。[3]《礼记·曲解》中说道:“子曰‘敬老’,也就是要做到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心目里所向的话语。” 孔子认为家庭对老年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属于这个大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存在;第二,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时具有相同之处;第三,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满足自己对养老需求,同时还要求心理方面也得到慰藉,“孝顺父母、敬爱友长者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第四,老人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在整个社会当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第五,父母应努力为子女做好榜样作用和表率力量,“孝” 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方面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还要求这些人要尊敬长辈并尊重他人;第六,养老应该成为每个家庭成员心中一种责任感并且必须履行,不能因为其自身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而忽略其他老人。

(一)遵从父母的志向,学习父母的行为

儿子要以父親为尊,不得擅作主张,应当跟着父亲好好学习。父母去世,没人管教的时候,一个人的言行完全处于自主,如果他的言行和其父母在世一般,则可称为孝子。所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就是指的这个意思。[4]

(二)时时刻刻按照《周礼》的要求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伺候父母

《礼记》中提出:“孝,是一种道德准则,以使父母之行为符合其伦理纲常。” 在农村家庭养老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尊长者要为老人服务、照顾好弱幼妇。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和人性化关怀;老年人也应像年轻人一样对待子女同样尊重他们,并给予一定帮助等这些基本理念都说明了孝敬是一种道德准则,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适应性,是一项长期的道德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家庭养老中坚持“孝”,要做到尊老敬亲。《礼记》对我国古代老人赡养问题有重要影响。首先提出了老年人应享有与子女同龄人相等的年岁待遇和医疗、教育等福利;其次还提到老年人应当享受到平等受国家照料和照顾之所及时服务保障制度;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以及其相互间存在代沟,这就要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互帮互助,在家庭养老中做到尊长者为老年人服务、照顾老人。

二、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家庭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地区间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城镇化建设同步进行。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突出,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养老经济负担。[5]总的来看,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造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科技不断创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并且由于生活常识、卫生知识等相关宣传推广,人民的卫生意识逐步提高,所以我国人口与预期寿命得到了延长;二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2001年推出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民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三是由于重点发展沿海城市,我国经济主要集中于城市,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谋求生活,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激增,城市生活的费用不断提升,年轻人难以承担额外抚养小孩的费用,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新一代。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与个人自养仍是主导形式

如今,我国的农村家庭养老依然是主导形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老年人需要社会和政府给予帮助。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地区大量年轻人不能脱离传统生活方式而独立生存下来;另外,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家本位” 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家庭中老人处于被疼爱与溺爱之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庭养老和个人护理已然成为老人生活中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层次,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引导,来促进其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同时也应该加强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养老院之间的合作,形成互助共济的局面。在家庭养老和个人护理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方式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院建设中去。[6]

此外,也存在还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打零工养老,如农村环卫工、小区门卫、工地小工等,以此获取较低的劳动报酬,维持生计。

(二)老年群体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中国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内,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显著扩大,造成“拆分式” 的家庭结构。[7]并且由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社会角色的改变,加上远在外地的子女难以顾及家乡老人的情绪变化。所以,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三、农村家庭中孝的困境

从理论上去点评孝,阐述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如何去实践这个过程是相对困难的,阻碍孝的实施的因素存在多种,践行孝道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会面对非常之多的处境,关键在于子女作何选择,并且如何平衡双方之间的关系。

(一)父母在,不远游

传统孝道宣扬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并没有完全反对外出。但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还是集中地理解在“父母在,不远游”。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和通信不便,所以子女一旦远离了家乡,便难以与父母取得联系和照看父母。传统社会生活稳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不需要远赴外地工作。所以子孙绕膝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天伦之乐,并且逐步成为一种社会规范。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远游是否意味着不孝?“父母在,不远游”,一方面是为了给父母提供老年照料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心里或者情感上的需求。随着当今交通和通信便捷性的提升,子女即使远游,父母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农村经济水平有限,可获得的薪酬和岗位与城市相比都是相对更低的,子女为了一家人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并且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父母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并不能说远游意味着不孝。

(二)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按照傳统孝道,父母去世以后要“葬之以礼”,葬礼既是送父母离开人世,也是子女尽孝的重要场合。然而,在一些农村,由于近些年土葬制度改革,主要实施火葬政策,部分家庭负担不起火葬的费用,于是便选择偷偷掩埋的方式安葬父母。并且有些传统观念较深的老年人,认为死后身体还要被火化,在这世界上没有了自己的痕迹,从心理上也无法接受。所以在去世前都叮嘱儿女不允许将自己火化而是选择传统掩埋。

四、孔子“孝”说对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启示

不可置否的是,孝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如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孝道的重建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连带着人们的个人幸福感和家庭圆满的实现。孔子“孝” 的思想对当今农村家庭养老制度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

所谓“百善孝为先,看心不看迹,看迹天下无孝子” 即孝顺更在于内心,而不是行动;当你家徒四壁,但能天天给父母嘘寒问暖是孝顺;当你家财万贯,送大礼给父母也是孝顺,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颗孝顺的心,不能仅仅是以做了什么来进行衡量。正如孔子所认为的,行孝是一种充满爱心和诚心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关心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要注重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即吃穿用住等,孔子主张:“事父母,能竭其力。” 尽孝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供给父母合理的物质生活条件,应当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赡养父母,不应当亏待父母。与父母交谈时应当说话和蔼,没有触碰到原则的事情就多多谦让父母,批评和建议父母的时候要委婉、耐心。要注重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健康,多给父母打一打视频电话或者常回家看看,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多点关心,日常生活中有空闲的时间多跟父母聊聊天等,这些都能为父母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二)行孝须及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说明孝道应当及时,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多尽孝,不要等到父母离开后悔恨当初。时间不等人,父母会在不经意间逐渐老去,因此我们应当在平常生活空闲的时候给父母打去一通电话,听父母说一说生活中的琐事,跟父母讲一讲自己生活中的乐趣。现在许多年轻人在睡觉前给伴侣发一句晚安,那是否也可以给父母发一句晚安?父母养育我们,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任劳任怨了一辈子。虽然我们没有成为一名伟人,没有为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父母并不会在意这些,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子女是否穿得暖、吃得饱、过得平安,更多的是一家人的团聚。所以我们应当时刻想着我们的父母,让爱包围着他们,用爱温暖着他们的心。

五、结束语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孝的做法会发生改变,但本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只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孔子“孝” 的思想,取其精华。学会用孝的思想去践行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信社会会越发充满爱,依旧把孝的思想传承下去,这对于促进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启示的。

参考文献:

[1] 黄娟.社区孝道的再生产:话语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刘厚莲,张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的农村人口基础条件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1,27(5):130-139.

[3] 唐晓英.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流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6):45-48.

[4] 董伟武.中西传统精神文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5] 梁文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22,(10):82-88.

[6] 石智雷.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4):83-94+115+142-143.

[7] 陈茜雅,黄佳豪.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路径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8):86-89.

猜你喜欢

子女孔子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孔子的一生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孔子的一生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