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语文生态课堂的向度与表征

2023-06-03罗刚淮铁婷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表征生态教育

罗刚淮 铁婷

关键词:生态教育;语文生态课堂;向度;表征

生态在生物学中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生态课堂指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构设一个系统、和谐、稳定的课堂环境圈,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育即服务”“生活即教育”等教育理念和要求得以被认同,倡导生态教育、追求绿色质量将成为今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对于生态课堂的研讨自然也会愈加频繁和深入。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生命成长具有奠基作用。语文课堂追求生态教育,也就成了时势必然。一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构建理想的语文生态课堂中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课例,课堂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以笔者主持的课题“具身认知理论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研究”为例,就有多种课堂样态。教师有必要审视和观照语文生态课堂的内在特点以及课堂表征。

一、语文生态课堂应是生命课堂

课堂是有生命的,不仅仅因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这些鲜活生动的人在其中,更因为师生在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思维认知、思想交流和智慧创生的活动。这是生命活动,富有生命的活力,有思想,有灵魂,更能自由生长。因此,一节成功的课堂就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生命体,有着自身的形态、规则,内在的思想、审美,以及由内而外的精神状态。叶澜教授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唯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由此,想到人们说敬畏课堂,说的不只是遵守课堂规则,更是尊重乃至敬畏有灵魂的生命体。基于此,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节富有生机活力的课,课堂应该呈现以下表征。

(一)课堂自由

自由是生命的尊严和标识。师生自由舒放,个性张扬,课堂才会成为思想的牧野,可以任由学生驰骋飞翔。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课堂:身体的自由,少去无谓的束缚;思想的自由,可以异想天开,思绪万千;表达的自由,可以口述笔答,碰撞智慧。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往往是自由舒放下的表现,因为唯有自由的灵魂才有精彩的思想。

(二)课堂有序

课堂自由是基于课堂有序,正因为有序才会真自由。课堂是师生集聚的地方,人人有表达的权利和自由,倘若没有规则的约束,课堂就会杂乱无章。因此,越是生动精彩、思想迸发的课堂,学生越是守规则、懂礼仪,文明的习惯已经成为学生自觉和无意识的行为。

(三)课堂安全

生态课堂是安全、祥和的课堂。因为安全,人心安定,心静才能生慧。教师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学生无意出错出岔;学生则懂规则,不违规,不捣乱,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礼貌发言。这样的课堂学习才会让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会催生智慧、发展思维、开阔视野、放飞思想。

二、语文生态课堂应是生活课堂

语文课堂的生机活力除了从师生的表现中来,还应该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来。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先贤的智慧直抵课堂的本质——生活化。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说明万事万物都可成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换句话说,语文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负载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也可以变幻成各种形态,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可以是这个也可以是那个,可以这个样也可以那个样。同时,语文学习的形式和情境场合也应该更加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比如,学习《西门豹》一文,学生不必都正儿八经地端坐在座位上读书,他们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分成几个组,分别表演某个环节,为了表演好,学生间自主讨论哪些句子、词语需要着重表达以及如何更好地表达。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词语,感受了句子的精彩,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学会了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课堂比说教讲解式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生活课堂应有如下表征。

(一)体验生活

语文学习内容源自生活,语文学习应该回归生活。学生学习《开国大典》《竹节人》等内容不一定非得去一趟天安门、玩一回竹节人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辅以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脑中再现情景,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教师也可以通过类似的经历、观摩过的影像以及生活情境来使学生感悟文字描写的场景;还可以引导学生现场演绎,通过诵读、讲述来呈现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样的语文课植根于学生的体验,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获得的理解和体悟会更深入。

(二)感受趣味

同样的文本、同样的一篇课文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课真有趣,有的学生却认为语文课没意思。原因何在?富有趣味应该是语文课的重要表征:读书有趣味,默读、浏览、速读、诵读、听读、配乐读、想象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讨论有趣味,一个话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汇总交流;写作有趣味,画图理思路,说笑成文章,自由表达,相互分享,妙趣横生。哪怕是最枯燥的汉字学习也有趣,因为汉字有历史,源自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汉字有丰富性,可以串联起一个字族、一群相关联的事物;汉字有故事,围绕汉字有许多词语、成语、谐音故事;汉字有道理,一笔一画有讲究。有的教师還会创作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或者用于提醒,趣意盎然。善于挖掘的教师,语文课上可以呈现无限丰富的趣味。有趣的课堂,也恰是生机盎然的表现。

(三)实践语言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应学以致用、用而促学。实践应该是语文生态课堂的重要表征。学生学习字词句篇,不是为了多识记几个字或几句诗,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字、阅读更多的文章;学习听说读写,不仅是为了了解听说读写的规则技巧,更重要的是会灵活运用,尤其是要在当下的课堂就能运用起来,用于相互交流,相互帮扶、督促;学习语修逻文,不是为了知道语法规则、逻辑概念,而是能更好地掌握规律,准确运用。教师观摩一堂课,就应该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语言实践,看这堂课上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是否交流了,运用得恰当与否、熟练与否。如此,指向运用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焕发生机。

三、语文生态课堂应是生长课堂

课堂的本质与内核是学习,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求学的特定场所,学习和成长是课堂的重要任务。一节优质的课首要的指标应该是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而有乐。生态教育对于学生学习而言,不是无为而治的原始生态,而是尊重教育规律下积极干预的科学生态。以语文课堂为例,一篇课文的学习,倘若只是让学生自由地、泛泛地读课文,自学字词,自读自研。这只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自学,对于掌握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尚能有所收获,但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由于缺少教师的引导、点拨、设疑问难和积极鼓励,只能停留在浅表认知的层面,视野狭窄,思维得不到训练,思想缺乏启迪,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因此,语文生态课堂应该是生长的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能力有长进,思想更丰富,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所追求的。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称得上生态课堂,至少有以下表征。

(一)增长见识

学生的生长变化首先表现在见识。见得多、见得新,这是生长;积累多,积累广,也是生长;视野开阔,学会认知,知道如何识字、诵读、概括、查找、应答等,更是生长。一堂课中教师可以尝试这样的对比评价:没有教师教,学生的见识会是怎样;有了教师教,学生的见识多在哪里;是否有更好的教法,让学生的见识更广、更好。

(二)发展思维

发展思维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无论是语数英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应强调学科思维、发展学科思维。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判断、概括、归纳、演绎、推理、举证等能力,其实都属于思维的范畴,语文教学也应该将这些思维练习融入识字写字、说话交际、阅读和写作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设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细加思考才能回答。教师评价一节课时,要将培养学科思维的目标纳入其中,并占据较大的权重。同时,教师评价学生时应结合具体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评议,要摒弃那些没有思维含量的假问题和浅问题,也要防止那些过深的难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思维能得到真锻炼和真发展。

(三)获得成功

课堂是学堂,是让学生学习的实验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又巧妙地设计一个个学习情境和阶梯,让学生拾级而上。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学鼓励、老师赞誉,对学生而言都是奋发前进的力量。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激励中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个成功的过程和快乐,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都有积极影响。一节助力学生成功的课,自然就是生态课堂。

四、语文生态课堂应是人文课堂

课堂以人为中心,师生活动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生态课堂的要义。因此,生态课堂应是人文性的课堂。《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凡有交往,人文即生。课堂活动是特殊的师生交往活动,人文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讲究人文精神,追求“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这与教育的本质完全契合。那么,从人文角度观照,生態课堂理应有如下表征。

(一)民主与平等

生态课堂讲求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教师需要具备民主观念,摒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等思想,打破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中心”“权威主义”,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转变,由语文课堂的灌输者、命令者、训练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评价者。唯有教师拥有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和学习过程中,才可以舒放身心,处于师生平等的位置,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应牢记教育者的责任,发挥好组织、引导、激励、帮扶等作用,就像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师生同游论”。他在《大学一解》中写道,“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一脉相承。

(二)自主与合作

生态课堂不是满堂灌的课堂,而是基于学情,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习任务、学习时长、学习方案和达成目标的课堂。其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何其艰难,却是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教师应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实现先学后教,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生生互教互评,共同达标进步。教师以此为指导,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学生人人适宜,皆有所得,还能在合作互助中感受师生情与同学情。

(三)开放与选择

生态课堂应该有统一的教材,达成规定的学习目标。但教材是学材,目标是终点。教材和课文都只是例子,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质疑和辨析的权利,且应培养学生有质疑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达成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引导和组织,有意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当学生自主能力渐强时,教师则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法、路径等。

(四)多元与个性

丰富多元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如同花园,因为丰富多元,才会万紫千红;因为万紫千红,也才呈现生态和谐、生机勃勃。课堂也是这样,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学生理解深浅不一。学生既守礼仪又张扬个性,各种特长才能丰富多元。作为教师,应创设包容的课堂,引导学生坚持多元与个性,从而实现其健康茁壮成长。

正如前文所说,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文性。学生首先是人,是受文化熏陶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有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因此,在人文性的语文教育中,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应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得到鼓励,学生应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大写的“人”。倡导人文性,能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人文性的生态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平等、宽容、科学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必能茁壮成长。

总之,生态教育是顺应自然的人性教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是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和实践。《庄子》提倡“道法自然”,重视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倡导“适性”“适时”“适地”的生态教育观,挖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不言之教”。因此,倡导生态语文教学既具有现代性和时效性,更具有历史传承性。随着生态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关于生态课堂的实践将更加丰富和深入。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表征生态教育
试析生态教育文化平台下情境德育的有效途径
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的运用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
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