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研究

2023-06-01李奇勇

兰台内外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策略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转变了高校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巨大优势,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内涵、发展現状以及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深入剖析“互联网+”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从思维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系统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建设以及安全建设等几方面着手,全面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的发展策略,为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纵深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档案管理;转型优化;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逐步深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对促进各行业的新工作模式形成及其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高校档案管理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优化进行深入探索,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升级档案管理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方式,深度挖掘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价值,为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党群建设、行政管理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概述

1.“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是通过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转变传统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形成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服务。“互联网+”的有效融入为高校档案管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高校大力推动“互联网+档案管理”模式的纵深发展,需要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至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建设的战略发展层面,催生出高校档案管理的跨界融合新生态,使传统档案管理得到优化升级,并在高校数据分析决策方面产生新的工作使命。

2.“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开放性极强是“互联网+”的典型特征,资源共享的优势被无限放大。在“互联网+”的巨大价值面前,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都对“互联网+档案管理”的纵深工作模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各高校构建了专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投入力度。但目前部分高校针对“互联网+档案管理”的全新工作模式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管理团队的信息化专业水平也有待提升,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和信息安全建设也存在短板,使得“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3.“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转型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是必要性。高校的现代化发展不仅给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职能提出了创新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党群建设、行政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等都需要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提供分析依据,依靠大数据技术对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分析提供决策基础,推动“互联网+档案管理”不仅是高校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满足高校对档案管理创新需求的必要途径。

二是可行性。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为高校推进“互联网+档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发展基础,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高校各项职能模块化管理,OA系统的全面应用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数据资料,实现了高校内部档案信息的集成共享。

二、“互联网+”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1.“互联网+”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1)思维观念的转变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为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校外单位提供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需求和工作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被动的借阅、查询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管理的创新要求,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服务思路和工作理念,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精准化服务的创新需求。

(2)管理内容的转变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悄然发生转变,传统的档案查阅、开具证明、档案复制、材料扫描和寄送、提供证明材料等,在信息化OA办公模式的支撑下变得更加便捷,高校各职能部门对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创新要求,期望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深度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数据价值挖掘,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决策制定提供有价值、有深度以及有维度的数据依据。

(3)管理对象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个人,为全校师生、校友以及工作人员查找、提供与个人有关的档案信息,并提供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核实。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除了提供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以外,“互联网+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还能够服务高校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学位认证企业、企事业单位以及党政机关等,为这些部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提供科学、全面的信息分析,进而为相关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性依据。

(4)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管理服务逐步向快捷的信息化服务方式发展,传统独立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求,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校档案管理从纸质转变为电子化、从线下步入线上,从传统被动服务转变为智能推送服务,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也逐步向着信息化的PC端和移动终端迈入。可以说,“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更加丰富了档案管理服务的载体和渠道。

2.“互联网+”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发展的作用

(1)提升档案管理采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型优化,全面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转变丰富了数据资源的采集方式,极大降低了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及其便捷的传输方式都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档案信息的存储空间和传输渠道,使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变得更加广泛,采集方式也更加智能。

(2)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建设

高校在构建“互联网+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模式中,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技术,帮助档案管理信息化OA系统落实具体的智能化操作环节。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OA系统的应用会使得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规范、精准和有效。“互联网+”思维下,档案管理服务平台使一切相关业务均在标准化的系统框架内有序推进,推动了高校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建设。

(3)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便捷化和智能化服务

“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在拓展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范围的同时,结合信息化OA系统和智能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服务共享,档案信息变成了共享性资源,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用户借助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就能够处理一切档案相关业务,通过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中的相关服务模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资料和查询服务,帮助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了服务智能的便捷化与智能化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的发展策略

1.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和数字化管理思维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转型优化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意识,高校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不断更新自身发展观念,学习信息化档案管理知识,做好统筹与宣传工作,从管理层面和建设层面达到高度统一,将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字化管理思维,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以及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认知,不断加大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互联网+档案管理”的转型优化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数字化管理思维推动高校档案管理融入“智慧高校”的建设中。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制度建设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推进转型升级需要从宏观角度着手,从顶层设计方面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整体设计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性,有效缩短建设时间,提升整体建设效率;其次,高校在推进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和工作流程,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的顺利构建和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构建档案管理信息中心服务平台

高校通過构建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来落实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种职能,以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推动各项具体工作。相关工作者需秉承“互联网+”发展思维,以推进高校档案资料数字化转变,提升数字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价值挖掘以及决策利用为目标,打造“一网一号一平台”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完善数据库建设。同时,档案管理者还要深度应用物联网技术,将“二维码”引入纸质档案的资料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服务平台与实体纸质档案的连通对接,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

4.构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系统

高校在搭建完成基础框架和数据业务对接架构之后,需要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系统来帮助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首先,要强化校内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其他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各部门协同工作的统筹工作机制,使档案资源的收集、获取、整理实现全过程性和即时性建设;其次,还要实现与校外其他相关就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战略合作关系,秉承“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发展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良性的服务圈,借助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分析决策,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5.优化配置档案管理各项资源

(1)完善硬件设施基础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的系统性工程,高校要想充分发挥“互联网+档案管理”模式的巨大优势就必须在信息化硬件基础配置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加大对档案管理相关硬件设备和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基础,引入先进的OA办公系统,以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求。

(2)完善人力资源基础建设

高校还需要秉承“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高校“互联网+档案管理”的软性实力,不断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数字管理人才储备建设,依照“互联网+档案管理”模式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要求,规划和调整专业化人才的储备结构,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积极引入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全面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团队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准。

6.优化档案管理运行及服务模式

(1)提升档案信息利用效率

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加速推进传统纸质材料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还要进行电子文件存档和扫描文件存档,满足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和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电子化办公需求,提升档案凭证提供的服务效率,全面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2)提升档案服务满意度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与校内其他办公系统对接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切实提升用户对档案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还要推动档案管理OA系统与教务系统、校友系统、就业企业系统以及政府相关系统实现对接,实现远程档案信息提取和提供凭证,在用户提供合规身份认证和材料使用目的的前提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接系统或企业微信等三方平台,实现信息传递、咨询服务以及凭证服务,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满意度。

(3)充分运用网络服务模式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还要充分借助自媒体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提供更加宽广、多维的网络服务,借助网络平台使电子信息资源或者档案查询变得更加精准、快捷。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电子档案的服务模式,拓展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范围。

7.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的转型优化,极大拓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渠道和服务渠道,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但网络服务的介入也给高校档案管理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高校要想确保“互联网+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就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首先,高校要形成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和规范条例,加大对档案信息流转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形成严格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其次,高校需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安全系数更高的网络防火墙,引入先进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从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贾喜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文化学刊,2022(01):181-184.

[2]马文青,林 峰.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21(34):108-110.

[3]李 欣.“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19(25):11-12.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档案局档案科研项目《高校诚信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研究》,批准编号:YDK-201-2018。

作者简介:李奇勇(1974—)男,汉族,吉林通化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策略互联网+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举措
高校口述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