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政文献的国际传播: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为例

2023-05-31管宇

对外传播 2023年5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国际传播

【内容提要】党政文献对外译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外译本是外宣翻译的经典案例,其成功得益于译本生产环节中中外译者和专家的合作、严谨的翻译流程和“三种意识”的翻译原则等。要改进国际出版和发行工作,完善党政文献外译标准,打造精品外译工程。要站在跨文化交际的立场,精选对外传播的素材;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译者的翻译优势和外国专家的母语优势,也要鼓励他们补齐各自的短板;要注重译本的设计和推广;要善于从不同渠道收集党政文献外译本的反馈意见。

【关键词】党政文献 国际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译本

引言

党政文献是国际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它包括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政府白皮书等,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在国际传播工作中的地位是旗帜性的。首先,它是通过外文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四卷本内容十分丰富,从17章到21章不等,每卷章数不同,文章数量都在100篇上下,涉及到中国的各个方面。有关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外交等各种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其次,它是传播中国的指南。当下我们提倡“讲好中国故事”,核心便是传播中国治国理政各个领域的基本精神;最后,它是对外翻译的范本。《習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是我国对外翻译史上的典范工作,译者在政治意识、语言意识和传播意识指导之下,致力于做到学深悟透、精准翻译和有效传播,为受众提供最佳译本。系统研究该书外译本的生产、外传与反馈,对于党政文献“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的生产

译本的生产包括翻译、修改和定稿,是党政文献对外传播的基本前提。

1. 译本生产中的分工合作

作为一项国家翻译工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汇集了强大的翻译团队,国内出版的9个语种、10个文版均由中国外文局组建团队。其中英文翻译力量最强,基本上来自外文出版社和外文局其他单位,定稿阶段邀请外交部专家和其他兄弟单位的译审参与。翻译团队中,外国专家主要发挥语言润色而非原作翻译的作用,其长处在于懂得如何用地道的语言把中国故事讲给外国受众。为了更好地译介专有领域的文件语言,中国译者和专家往往在学习查证之后用外文与外国专家解释,列出各种可能的译法,请外国专家修改,与其讨论。

2. 译本的生产流程

作为一项党政文献外译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审校流程严谨规范,由多个环节、多道工序构成。其中,初译多由中国译员完成,润色则由外国专家负责。外国专家的参与是外文局的传统。考虑到中国人即使外文再好也会有中式外文和措辞不当之处,因而凡要正式发表的文本都要经由外国专家润色,从而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原作内容覆盖面大,译者的知识面不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涵盖政治理论、历史文化、经济金融、环保生态、科技教育、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和概念,其中不乏高度概括性的文件语言。这就要求译者查阅大量文献,在透彻领悟原文的基础之上找到精准的英文表达方式。

3. 译本的翻译原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翻译秉承“三种意识”,即政治意识、语言意识和受众意识,①这要求译者落实“三个要领”,即学深悟透、精准翻译和有效传播。“三种意识”和“三个要领”是一一对应的。其中,“政治意识”即译者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理解原文,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这就要求译者一方面强化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提高政治站位,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书中话语。“语言意识”指译本的语言水平要与说话人的身份相当。该书的受众层次极高,多是外国参与治国理政的官员或研究治国理政的学者,其英文文字水平和博士相当,译文的语言质量应当接近他们的程度。例如,“致富光荣”中的“致富”不能译为“get rich”,而应译为“become better-off/prosperous”,因为前者可能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受众意识”也是“传播意识”,即该书的翻译目的在于让外国读者看得明白。广大外国受众没有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缺乏深刻了解。因而,对于中国的文章和表述,不能指望他们有与中国人同样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译者需要考虑他们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据此选择最恰当的表述。例如,“新中国”“十八大”这些表达如只译为“new China”“the 18th Party Congress”而不添加具体时间“in 1949”“in 2012”,外国读者则无法理解。

“三种意识”中政治意识尤为重要,因为政论文本与其它文本的最大区别便是政治性强、敏感度高。例如,“加强校园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不能想当然地译为“ideological”,因为在国际话语体系中,“ideology”和“propaganda”被西方等同于前苏联的空头宣传。由于西方对前苏联几十年的攻击,我们不少惯用表达都已被西方打了“黑标”,应当尽量回避。这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根据具体语境译为“education in political integrity/morality”或“education in political philosophy”。对于政治术语的翻译,底线是避免直译中文导致外国人阅读后产生与我们期待相反的效果。例如“改革进入深水区”,如将“深水区”译为“enter the deep water zone”,外国受众的理解就是承认失败,因为他们认为进了“深水区”,便离死亡不远了。而我们的原意跟“摸着石头过河”相比,是表示难度增大了。考虑到外国受众的思维模式,可选用“uncharted water”这种译法。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的对外传播

译本的对外传播包括出版、发行和推广,是党政文献国际传播的核心环节。

1. 外文出版社优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的9个语种、10个文版均由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充分展现了其在党政文献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方面的雄厚实力。外文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外向型国际出版机构。成立70多年来,外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全面对外介绍中国,是国内中译外、特别是党政文献翻译和出版经验最为丰富的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在中译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严谨的工作流程和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保证了党政文献翻译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外文出版社以多语种翻译出版的中国领导人著作、中国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政府白皮书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的翻译和出版是近年来最大的成就。

2. 中外合作出版模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本利用了合作出版的模式。以第一卷为例,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俄文、阿拉伯文、德文、葡萄牙文10个文版由外文社出版。除此之外,还有20多个文版由与外文出版社合作的外国出版社出版。

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文版是中国和外方的共同愿望。中方希望更多外国出版社出版该书,但由于缺乏合格的翻译队伍,多数语种的翻译出版速度远远跟不上英文版。对于外国人翻译的当地文版,在翻译环节结束后,译文往往交由中国专家从准确性上把关,然后再交给外国出版社印刷。

经过多年积累,国内从事对外出版的出版社都汇集了不少有资质、互信、规模大、渠道广的外国合作出版资源,外文出版社也不例外。中国本土出版社在外国的发行能力很有限,而外國出版社深耕本地市场,发行渠道则畅通很多。为了保持多文版的统一性,外文出版社将该书的装帧设计提供给所有外方合作出版社,要求其在出版时严格执行,以保证党政文献出版物的高质量和严肃性。

3. 对外推广方式和渠道

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37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领袖著作。其对外推广方式主要有三种:正常的图书出口、国际书展以及各类国际交流活动。

第一,正常的图书国际贸易,主要依靠中国国际进出口总公司。传统图书海外营销渠道由中国国际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组成。其中中国国际进出口总公司规模最大且以出口为主,是国内从事图书出口的公司依赖的主要发行途径。

第二,大型国际书展。国际重大书展包括每年10月中旬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4月中旬举办的伦敦书展、5月底举办的美国书展。除此,还有许多区域性的图书展销活动。按照国际图书市场惯例,重点图书一定要拿到重大书展上展销。例如,2014年10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全球首发仪式就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举办。书展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代理商以及图书馆人员提供一个洽谈版权交易、出版业务及展书订书的场所。

第三,各类国际交流活动。首先,对于由外方出版社出版的文版,中方经常联合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外国官方、外方出版社等在当地举办新书首发式,邀请外方政要、政党领袖、智库代表、社团组织、媒体等各界人士与会,以扩大影响力。例如,2022年10月11日,第一卷冰岛文版首发式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冰岛大使馆主办,外文出版社、冰岛博卡费拉吉德出版公司承办;其次,海内外政、商、学界在各种场合举办推介会,系统宣介该书。例如,2019年9月13日,中国驻海地商务代表处在海地基斯奎亚大学举办第一卷英文版推介会。商代处代表和大学校长作主旨演讲,与会师生就中海文化、社会制度、教育理论和双边关系展开深入交流;最后,当图书经过首发和推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读者阅读,相关部门会组织研讨会,邀请政界和学界人士发表感想,集思广益。例如,2022年10月11日,由外文局主办以及《中国与非洲》杂志、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和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承办的第四卷研讨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会议吸引了包括南非国民议会事务主席、南非丹美林学院教授等中非各界人士70余人的参与,他们就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开了探讨。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首发式和推介会也常与研讨会结合。例如,首发研讨会方面,2019年6月8日,第一卷吉尔吉斯文版首发式暨中吉治国理政研讨会在比什凯克总统官邸举行。推介研讨会方面,2017年4月26日,第一卷阿文版研讨推介会在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上举行。广电总局领导和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出席并致辞,英文版定稿人黄友义介绍了翻译此书的过程和体会。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译本生产和出版团队成员通过广泛参与双边或多边学术论坛,现身说法,大力促进了该书的推广工作。例如,黄友义译审曾前往南非、美国、韩国和阿联酋,从译者角度探讨对该书的理解。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的反馈

译本的反馈包括传播、接受与影响,是党政文献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

1. 外国译者作为首批读者的反馈

外籍改稿专家和译者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第一读者,是译文的生产者,又是原作的学习者和接受者,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属于接受效果的一部分。不论外国专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他们通过改稿和与翻译团队研讨协作,深化了对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深入学习、加强理解和启发思考的过程。

参与翻译或改稿的柬埔寨语、乌尔都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达利语、哈萨克语、俄语、英语等语种专家对此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阿巴斯·贾瓦德·卡迪米将此书视为“读懂中国的必读书目”,③浙江外国语学院葡语专家施若杰称该书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④外国专家们通过翻译工作,深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诸多有关国内发展和国际事务的指导思想,包括“中国梦”战略思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例如,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穆凤玲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进程奠定了基调,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国专家们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中汲取了促进本国发展以及加强双边关系的启示。例如,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表示对第三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感触最为深刻,认为脱贫攻坚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中国的经验对柬埔寨的脱贫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是哈萨克斯坦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权威专家之一,她对于该倡议最早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一事感到欣喜,并认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将为中哈两国的共同发展与优势互补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2. 国际社会的反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外译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关注和广泛赞誉。所有译本中,英文版销量最大,这归功于英文的普及性,当然也归功于其生产团队的专业精神和精诚合作。对比分析来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发行量最大、好评最多,这与媒体的快速发展有关,与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密不可分,归根到底则取决于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智慧。

国外政要、学者和普通民众都对各卷英文版给予了高度好评。政要的评论主要见诸于国新办、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媒体。德国原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中国网上撰写第一卷长篇书评。他认为,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改变西方领导人对中国了解不足的状况,有助于外国读者对中国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的发展战略形成更为透彻客观的理解。他呼吁西方摒弃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傲慢无知的“布道”,尊重公平竞争。⑤西班牙原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表示,通过第二卷能够了解中国在推动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为欧洲国家更好地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开展合作和助力全球化带来了有益启发。南非民主独立党主席安瓦尔·亚当斯认为,第四卷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理念在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疫情两件大事上得到了集中体现。⑥

学者的反馈主要见诸报刊杂志,包括中国的外宣刊物和外国的学术刊物。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哈迈德·拉希德·马利克博士在《战略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的书评。⑦他将该书誉为“理解当代中国的里程碑”,认为它有助于消除外界对于中国、其崛起、其政治、其政策的刻板印象,并表示该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中外关系方面的中国视角具有启发意义。缅甸联邦国际合作部部长吴哥哥莱曾参与了前两卷的翻译工作。在他看来,第三卷开篇的十九大报告是行动计划,而其它章节则是实际行动。他认为该书反映了中国在于2050年成为全球强国之路上的重大转折时刻所面临的重大事件,认为中国通过改变发展模式、推动军事现代化、扩大外交关系、加强内部统一,如今正走在强国之路上。⑧西班牙“与中国对话项目”项目发起人苏傲骨以《以治国理政的智慧鼓舞变化中的世界》为题,在《今日中国》上发表第四卷的专题评论。⑨他认为阅读该书有益于理解国家制度的多样性。他引用美国智库欧亚集团掌门人伊恩·布雷默的论述——美国是“七国集团中政治上最为分裂和功能紊乱的国家”,质疑了作为西方模范、批评其它国家政治体制的美国民主体制。

普通民众的反馈可在国外的“好读”(Goodreads)等书评网站上收集。除了基于意识形态差异、政府官方文本等原因造成的偏见之外,不乏溢美之词。例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的评论中,网友汤姆·香农指出,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团结以及中国在反腐过程中所经历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网友泰勒十分认可“小康社会”的目标,他写道:“我特别喜欢习近平主席‘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与盲目地积累物质和金钱是截然相反的。在美国文化中,粗鲁的消费主义盛行。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中,当读到习主席的话语——‘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时,我感到耳目一新。”网友扎克·卡特指出,该书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把马列主义思想运用到当下中国的治国方略这一问题,很好地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的愿景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书中令他津津乐道的内容是社会事业(贫困、住房、教育等)、国际主义(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改革开放”的解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分析。

总体而言,通过该书,发展中国家汲取了治国理政和国家发展的宝贵经验,发达国家加深了对于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理解。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的生产、对外传播和反馈对于党政文献的国际传播具有深刻启示。在宏观层面,要改进国际出版和发行工作,完善党政文献外译标准,打造精品外译工程。在微观层面,首先,要站在跨文化交际的立场,精选对外传播的素材,既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代表性,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需求;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译者的翻译优势和外国专家的母语优势,也要鼓励他们补齐各自的短板:中国译者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锤炼,外国专家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对中国国情和政策方针的了解。此外,二者在翻译项目中还要保持顺畅高效的沟通;再次,要注重译本的设计和推广。译本应当从受众角度出发,选择外国读者喜闻乐见的装帧设计。在图书的发行推广环节,可利用国际书展、使馆、政要官邸等场合进行首发,在政要、名流的助阵下,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图书进入市场之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会、研讨会、读者会,吸引政界、学界、商界、普通读者等不同层次群体的参与和讨论,从而实现图书的持续推广;最后,要善于从不同渠道收集党政文献外译本的反馈意见。这些反饋主要来自于政要和学者,或来自公开场合的发言,或以书评形式见诸于报刊杂志,此外普通读者的评论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好评的整理有助于图书的进一步推广,对质疑声音的审视也有助于我们改进译本的生产。

随着国家层面提倡加强国际传播、翻译获得相当于“一级学科”地位,我国教育界赢来了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汇聚多方力量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外宣翻译队伍,使得他们同时具备高超的翻译技能、各个领域的政策知识以及丰富的外宣经验。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有望陆续弥补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短缺的问题,切实推动“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茶与宋代社会生活》、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课题“长江文明的历史遗产挖掘与国际传播研究”(HCYK2022Y07)、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三进”教改项目“《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英笔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

管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注释」

①韩琳:《翻译故事:翻译领导人著作要有三种基本意识》,中国网,http://fangtan. china.com.cn/2018-02/02/content_50387705.htm,2018年2月2日。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亮相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外文局网站,http://www.cicg.org.cn/2022-10/20/content_42144407.htm,2022年10月20日。

③《(他们让世界读懂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文版译者: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36414606578294025&wfr=spider&for=pc,2022年6月23日。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葡萄牙文版翻译: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663616801875317&wfr=sp ider&for=pc,2022年7月7日。

⑤Schmidt, Helmut,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book review,”China.org.cn, http://www.china.org.cn/china/2014-12/03/content_34218899. htm, 3 Dec, 2014.

⑥《中國奇迹震撼世界——基于海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的视角》,人民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6/1020/ c40537-28795004.html?ivk_sa=1024320u,2016年10月20日。

⑦Malik, Ahmad Rashid, “Review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Strategic Studies, vol.34, no.2/3, 2014, pp. 154-156.

⑧Hlaing, U Ko Ko, “Book review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III) by Xi Jinping,” CHINA TODAY, 1 Feb, 2021.

⑨Soto, Augusto, “Inspiring a World in Flux with the Wisdom of Governance,”CHINA TODAY, 11 Oct, 2022.

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6-318页。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6页。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国际传播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秘鲁各界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五种民文版出版发行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