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与教育学学生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

2023-05-30阿帕耶娃•索菲亚•库赛诺芙娜贾茹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认知发展心理发展

阿帕耶娃•索菲亚•库赛诺芙娜 贾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教育成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一大课题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变化,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 人格发展 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170-02

认知阶段,是指人类获取认知或应用认知的阶段,即讯息制造的阶段,这也是人的最基础的心理过程。它包含了感受、认知、记忆、思考、想像和语言能力等。人脑接收了外部输入的信号,并通过对人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自己的活动,从而控制着人的活动,而这种活动过程正是信息加工的进程,同时也是认识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规律

身心发育的内涵是由于年龄的增加所引起的身心机能的改变。

第一,影响感知与心理的多种因素的发展时间不一。感知产生、发展早期,甚至新生儿时期也存在着多种感受。一般在6个月以内就产生了对观察力的原始形式,在1年以内,就产生了对物体常驻性的了解。而记忆则是以条件反射的产生为标志,且发展的时间较早。

第二,语言认识是一个概括的、间接的意识表现方式,它是在人类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进行的,它的产生早、进展较晚。在整个学前期,这种语言认识程度上是盲目的和肤浅的。大约在年龄和性别发展初期的开始,才有了实际抽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由具体化—抽象—具体化螺旋式的上升,而形式意识与辩证逻辑思维则是他们思想成长的主要二个过程。

第三,综上所述,组成人类认识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发展是多元的和不一致的,所以,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多个阶段和多种水平的过程。教育者应该遵循知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实施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孩子的意识过程主要是通过探究感受知觉和动作间的联系得到动作体验,而语言的基本形象还尚未形成。

第二,前运算阶段(2—7岁):开发出了利用符号来表示客观物质的新功能,即符号语言功能。这一时期的孩子认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具体形象化、不可逆性、认知上具有的刻板性、自我中心主义等,这一时期的孩子并没有获得物质守恒的基本观念。

第三,具体计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计算才能,但仅仅把逻辑计算才能应用于具体化的事情,而还没有拓展到更抽象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认知特征是:守恒性、反逆性、联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第四,形式计算快速发展阶段(11岁以后):在这一段阶段的孩子,可以实现抽象式思考和纯字符思考,认识快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有假设、逻辑演绎逻辑推理才能、命题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数据分析才能。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以性格特点为尺度将个人人生区分为8个阶段,并提出了每一时期的重点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为幼儿期(0~1岁半),幼儿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信任,战胜不信任感,并感受到愿望的实现,而孩子获得的积极结果则是健康愉悦与安全。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3岁),成长目标一般是获取主动情感,战胜耻辱感和困难,积极表现在意愿上的实现,而积极的成长结果则是坚持的力量和独立的力量。

第三阶段幼儿过程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游戏目标是获取自主性和战胜愧疚感,以完成游戏目的的达成;新的成果,就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为学年龄(6~12岁),主要成长目标是拥有勤奋情感,战胜焦虑感,并感受着知识的满足,最积极的成长结果则是创造性发挥才能和掌握技巧。

第五阶段为青少年期(12~18岁),教育目标是培养同感,避免同一性问题,并感受到忠诚的价值,积极的生活结果和自身同感力的提升。

第六阶段为成人早期(18~25岁),发展的任务主要是获取亲近感,减少孤独感,并感受到真爱的实现,最积极的发展结果就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熟中期(25~50岁),主要目标是获取良好生殖感受,减少生长停滞感,并感受到社会关怀的满足,最积极的结果就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目的一般是获取社会整体的成熟感受,以减少沮丧与厌倦感,并感受到智慧的满足,最正面的结果则为体会完善一生的责任感。

四、认知差异与教育

认识方式,认知方式是在个人的认识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而稳定的意识方式,是个人被偏爱的信息加工手段。我们将学生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学生。沉思式和冲动式思维和强烈反应的认知模式表现出个体信息加工、解决问题中的效率和可靠性。思考型研究者在碰到问题后偏向于深思熟虑,有充分的时候考虑、检视情况,并平衡对所有问题处理的方式后,再从中选定一条符合多种情况的学习方法,所以困难较小。而冲动型研究者则偏向于迅速地进行假设,先通过提问的部分内容而未对提问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而仓促做出判断,所以反应较快,但更易出现困难。

在读书方面,思考和冲击二种方法有着显著区别。一般而言,思考型学员读书效果最好,再认知测试和推理测试成果也好于冲击型学员,并且在创新设计中成绩优秀。相反,冲动型孩子往往阅读障碍,且较多地显示出读书能力的不足,因此学习成绩经常不理想。但是,在一些涉猎多方面的工作中,冲动型孩子则往往成绩较好。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21世纪高校心理学教材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8月:358

[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4):219-237.

[3] 黄济,王策三.現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李亚东.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5] 史爱荣,孙宏碧.沈致隆[译].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6]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 720001)

[作者简介:1.阿帕耶娃·索菲亚·库赛诺芙娜,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2.贾茹,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生。](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认知发展心理发展
中职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分析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增强英语教学设计实效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