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家庭观的深刻内涵、鲜明特征及实践途径

2023-05-30黄亮郭淑彬杨晓雨

中华家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实践

黄亮?郭淑彬?杨晓雨

摘要: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视,预示着新征程将谱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篇章。新时代家庭观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在内涵上从“如何看待家庭”“建设什么样的家庭”以及“怎样建设家庭”三个视角体现为家国统一的“家庭地位观”、积极和谐的“家庭价值观”以及平等协作的“家庭建设观”,这一内涵也彰显着新时代家庭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五个鲜明特征。在践行新时代家庭观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宏观布局与微观设计相结合、政策引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道德规范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家庭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妇联牵头与协调推进相结合,其中包含的科学方法论意蕴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科学、明确的实践指向。

关键词:新时代家庭观 时代内涵 实践

作者简介:黄 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9)

郭淑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杨晓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家庭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使我们党对于家庭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进而凝练升华为新时代家庭观,成为新时代开展家庭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家庭观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家庭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家庭的功能、地位、发展趋势以及家庭建设的内容、途径、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1]新时代家庭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018年11月2日,在同全国妇联第十二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这段话阐明了新时代家庭观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看待家庭、建设什么样的家庭、怎样建设家庭等基本问题。

(一)家国统一的“家庭地位观”

在如何看待家庭的问题上,新时代家庭观在阐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家国情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家庭问题应置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去考察和研究,“它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它将反映社会制度的发展状况”[2]。因此,对于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核心。新时代家庭观传承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研究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应该从家庭入手,将家庭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与中国传统家国关系相链接,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4]。在家庭的功能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更多是从经济角度进行观测,而新时代的家庭已经完成由单一的经济单位向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新时代的家庭承担的是家庭内部的生活、教育功能,不仅提供家人生活所需和物质条件,提供子女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而且满足家人的精神慰藉,成为家人的情感交流场所。其次,新时代家庭还承担着社会和文化功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才能带动全社会形成温馨和谐的风尚;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才能体现正确家教、体现良好家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5]最后,新时代家庭更是承担着保障国家发展的职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方面,国家发展为家庭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家庭美德贡献家庭和谐力量,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家与国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整体。“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到民族梦之中。”[6]

(二)积极和谐的“家庭价值观”

在建设什么样的家庭问题上,新时代家庭观以構建和谐家庭关系为基点,重点强调“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和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作为人生的第一类社会关系——家庭,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从家庭关系与家风的互动、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的互动层面深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倡导构建相亲相爱、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家风的概念。家风形成于家庭关系的互动中,并成为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家庭面貌的显著表征。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向上向善”这一积极健康的家庭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并突出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于涵养家庭美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8],这就揭示了家庭美德教育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描绘了新时代家庭的美好愿景,而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的价值导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美好家风,把“家风”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将“家教”突出立德树人的内涵,把“家和”提到文化自信的基点,正是习近平新时代家庭观最突出的特色。[9]

(三)平等协作的“家庭建设观”

在怎样建设家庭的问题上,新时代家庭观聚焦多元主体的平等关系和责任意识,倡导“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指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从家庭成员内部层面来说,共建共享意味着新时代男女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与享有的对等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地位的相关论述产生于资本主义历史背景,新时代妇女地位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根据这一特点强调男女应该是一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新型平等关系。男女在家庭中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一方面,新时代女性不像从前部分甚至完全依附于男性,女性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家庭地位都显著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家庭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10]。另一方面,“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11]。在家庭教育的共建共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2]这就要求不同责任主体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思路,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一体化工作,不断丰富家校共育新形态,构建新时代家校合作新格局,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家校联动,社会支持,专家参与,志愿服务”的家庭教育服务示范及创新发展之路。此外,在家庭建设的外部支撑方面,强调家庭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共建共享家庭建设机制的思路再次呼应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家庭社会性本质,彰显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系统思维。

二、新时代家庭观的鲜明特征

新时代家庭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把握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红色家风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又结合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凝练形成。因而,新时代家庭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

(一)时代性

新时代家庭观应时代而生,又引领新时代家庭建设,既凸显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观,又把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赋予家庭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根本遵循。[1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深刻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庭建设,主要是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15]这些新变化也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研究家庭问题的出发点。为了有力回应新时代家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新时代实际运用,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在新时代借鉴创新,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红色家风在新时代传承发扬,从而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时代家庭观。因此,新时代家庭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二)科学性

新时代家庭观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注入灵魂,指明方向,具有科学的理论根基和思想来源。

一方面,新时代家庭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引,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没落、腐朽的家庭观。如今,快速的社会、人口、家庭变迁给家庭领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潮冲击着我国的家庭家教家风,甚至出现了家庭责任缺失、家庭情感淡化、家庭稳定性下降、家庭教育错位等不良现象。新时代家庭观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科学精神,倡导家庭成员应当遵循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而不是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则,更不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关系。

另一方面,新时代家庭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的扬弃。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一些封建陋习残余,比如“天价彩礼”“婚丧大办”“封建迷信”等,倡导通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加以抵制。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家庭观念继承下来,与新时代家庭观念相结合,并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三)系统性

深入探究新时代家庭观,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阐述家庭与国家、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还是在阐述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平等和谐、相亲相爱的关系;无论是在阐述家庭的内部调节功能,还是在阐述家庭的外部共建环境,都蕴含着科学的系统观念和浓厚的辩证理念。

新时代家庭观的三个核心理念: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也在辩证互动中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系统。家庭是家教的平台,是家风的载体;家教是形成和谐家庭关系、优良家风社风的途径;家风是家庭和家教的外现和升华。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此外,新时代家庭观以系统理论为根基,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家庭世界观、家国情怀观、家庭关系观、家庭建设观、家庭价值观、家庭伦理观、家庭法治观、家庭教育观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家庭观系统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四)人民性

新时代家庭观传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的思想观点,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优秀品格。具体体现在:首先,新时代家庭观来源于人民。它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和中国古代人民关于家庭建设的思想精华,汲取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在家庭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可以说,无论是理论根基,还是现实参照,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总结和创造出来的,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其次,新时代家庭观的践行以人民为主体。只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才能让其深入人心,为百姓接受和认可,进而推动家庭建设事业的深化和发展。可以说,家国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亲相爱的和谐家庭关系构建、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的培育、共建共享的家庭建设机制,都离不开本身作为家庭成员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最后,新时代家庭观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努力营造充裕的家庭物质基础、丰富的家庭精神港湾、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实践性

一方面,新时代家庭观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其中不仅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在家庭观理论领域的实践探索,也包含着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家庭文化实践,还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红色革命家风的经验总结;同时,也与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实践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优秀共产党员组合的家庭中,从小接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在之后的基层工作中,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一直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深入交往中,他深深了解到家庭的幸福和谐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于是,他积极为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工作,将个人的家庭理想与国家发展积极融合,这些都是新时代家庭观形成的坚实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新时代家庭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首先,新时代家庭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新时代家庭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而且随着新时代家庭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次,新时代家庭观倡导全社会对于家庭建设问题的重视和参与,对形成多方协调共建局面具有积极的实践助推意义。新时代家庭观将家庭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高度,并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融合;将家庭建设纳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践;将家庭教育纳入现代教育制度体系;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评价与考核内容,从而形成多方协调共建局面等。可以说,新时代家庭观的实践性特色已经融入其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

三、新时代家庭观的实践路径

实践是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方式,是弘扬和发展新时代家庭观的原动力。新时代家庭观指明了我国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实践路径。作为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家庭建设将会在科学理论、政策的指引下,在有效的方法、路径的支撑中落地生根,深入推进。

(一)宏观布局与微观设计相结合

践行新时代家庭观,要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设计相结合,将家庭建设工作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进行定位和思考。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推进家庭建设工作,需要有效发挥家庭对于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独特作用;同时,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果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家庭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家庭建设工作,需要在家庭建设以及家庭教育中引导广大家庭及家庭成员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从而做到真心拥护改革、踊跃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献策;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推进家庭建设工作,需要在广大家庭中进行相关法律制度政策的宣传教育,从而引领家庭成员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和保障家庭合法权益;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家庭建设工作,需要用积极健康的家风促进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建设,从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杜绝腐败等不良风气的苗头。

(二)政策引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家庭建设领域政策不断完善,取得显著进展。首先,家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加强家庭建设”专节设置,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服务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重要内容。其次,新的妇女发展纲要和新的儿童发展纲要分别增设“妇女与家庭建设”和“儿童与家庭”领域,从而将家庭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其中,从而明确了家庭发展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政策载体、路径和工具。此外,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缓解家庭育儿负担等政策措施也在一些国家专门规划中提出,可见促进家庭发展、强化家庭功能已经日益成为国家宏观性的政策制度安排。

如今,介于新时代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与家庭功能实现面临家庭结构与家庭规模变化带来的挑战,发展完善家庭政策,拓展支持家庭的公共服务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内外许多家庭政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家庭友好政策真正发挥实效离不开政策出台之前的周密调研以及政策推行之后的效果评估。因此,家庭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家庭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更好地协调政策的整体性与精准性,加强政策的包容性和韧性。

(三)道德规范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践行新时代家庭观,必须坚持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相结合,既要注重道德教化,又要注重制度规范,从而不断增强家庭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外部保障。在道德规范层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广泛传播优良家风家训,使广大家庭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阵地,从而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实基础。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家庭领域的制度建设方面同样硕果累累,形成了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政策规范为辅助的法律政策体系。全国妇联家庭工作座谈会、家风家教专题座谈会,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等相继召开,《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妇联关于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从而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家庭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在家庭建设中善于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有机统一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努力提升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促进德治与法治在家庭工作领域相得益彰。

(四)家庭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新时代家庭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包括妇联在内的群团组织从事的家庭建设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剂”。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关系的协调处理,都要落脚到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同时,社会治理工作的实质是处理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家庭是个体最原始的社会关系网络,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源头,因此,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家庭利益的支持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在具体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将家庭正确定位,认识到家庭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对象。其次,要认识到家教在基层治理中的教化育人功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基层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本着党的二十大提到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学校等阵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最后,还要发挥优良家风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固本培元功能。充分利用新时代家庭观指导转化利用各地优秀家箴、优秀村规、优秀民约等资源,从而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手段。同时在开展各类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引导群众将新时代的家庭观融入日常家庭生活,以文明友好的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清廉、社风民风向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五)妇联牵头与协调推进相结合

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做好家庭工作,是黨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16]全国各级妇联应努力探索相关平台和载体、路径和方法,从而有效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妇联在践行新时代家庭观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章程建设上,围绕“三个注重”,进行制度设计,从而增加了新的相关规定;在机构设置上,组建了专门开展家庭工作的“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在工作布局上,将家庭工作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创造性地启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家庭工作内涵。

妇联组织是践行新时代家庭观,以家庭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牵头单位。同时,这一重大战略实施也需要多方协同开展。其中既包括各个层级的妇联组织,也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那么,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妇联组织需要利用好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平等的特点,完善互动共建机制,为激发多方主体创新内驱力搭建平台,从而汇聚推进践行新时代家庭观的联合力量,形成共责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李明舜.以新时代家庭观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N].中国妇女报,2021-5-16(3).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7.

[3][4][5][6][7][8][10][11][12][15]:《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5、3、4、18、18、5、71、69、5.

[9] 葛彬.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美好家风——论习近平新时代的家庭观[J].中华家教,2021(4):17.

[13]马焱.新时代家庭观:家庭建设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循[N].中国妇女报,2022-11-1(2)

[14]人民网.沈跃跃:贯彻落实“三个注重” 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EB/OL].(2015-07-09)[2023-2-12]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709/c1003-27277907.html.

[16]沈跃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N].人民日报,2020-8-19(7).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Family Concept in the New Era

HUANG Liang GUO Shubin YANG Xiaoyu

Abstract: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rote “foster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to the report of the Party Congress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high importance that the CPC and the country attach to family education work, and indicates that the new journey will compose a new chapter of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The family concept of the new era is the scientific guide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stering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how to view family”, “what kind of family to build” and “how to build family”, the connot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unified “family status concept” of the family, the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family values” and the “family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This connotation also shows its fi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systematic, people-oriented and practical.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he family concept of the new er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layout and micro design, policy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search, moral norm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the leading and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womens federations.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mplication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clear practical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stering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Family Concept; Time Connotation; Practice

(責任编辑:李 一)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实践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