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述位动词与达标义补语“够”的语义组合及其情态内涵

2023-05-30阮秀娟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1期

阮秀娟

[关键词] 积量;积情;达标;合预期;表厌烦

[摘  要]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以语义双向选择为原则,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提取述位动词和补位“够”的语义特征,进而根据“V够”的内部因果关系和外部情态表现,提取并验证“V够”的语义情态。首先,根据关涉对象的情况,运用正反验证和语料归纳的方法,将述位动词分为“积攒类动词、感知类动词和持续类动词”,提取并验证述位动词具有[+积量]或[+积情]语义特征;其次,根据关涉对象及其定语数量特征的不同,提取并验证补位“够”具有[+达标]的语义特征;再次,根据述位动词和补位“够”之间的因果关系及“V够”的[+合预期]或[+表厌烦]情态特征,提取“V够”的语义情态为“积量达标合预期”或“积情达标表厌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3)01-0028-08

1. 引言

“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包括:①作动词表示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②作动词表示达到某一标准或某种程度;③作动词表示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来;④作副词表示程度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义项包括:①满足需要的数量、标准、程度等;②伸直了胳膊或用长形的工具取东西;③修饰形容词,表示达到一定标准;④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很高。本文主要研究“够”用作结果补语时与动词之间的隐性语义组配规律及其所决定的显性句法表现。

2. 前人关于“V够”的句法语义研究

关于动结式“V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吕叔湘先生(1980:205)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书中提到“够”可以做动结式第二成分,多含不耐烦的语气。而后,赵立江(1998:52-54)补充提出“够”用作动词的补语,补充说明动作或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或状态,多用于不情愿和不如意的事。可以说,两位學者都注意到了动结式“V够”所表达的消极意愿,弥补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提及的义项。后来,王清军(2007:42-43/2008)对“V够”的句法和语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一,关于“V够”的句法分析,王清军(2008:5-13)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即“V够”中动词的分类及特点、“V够”的句法功能、构成的句式及其变式。具体来说,动词的分类主要从音节韵律和句式特点着手,忽视了动词本身的语义,且由于语料调查不全,导致动词分类缺乏科学性;“V够”的句法功能研究主要描述了“V够”的前加和后跟成分,构成的句式及其变式研究也只是简单地对相关句式进行了罗列,均未将句法研究与语义研究结合起来,割裂了句法与语义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

第二,关于“V够”的语义分析,王清军(2008:27-34)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即“V够”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够”的语义分析。具体来说,“V够”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主要根据“V够”能够进入的不同句式,运用内省概括的方法,提出进入句式“N1 + V + 够 + N2”的动词具有[述人][及物]语义特征;进入句式“N + V + 够”的动词具有 [述人][持续][不及物]语义特征,能进入以上两种句式的动词具有[述人][及物]语义特征,由于缺乏形式验证,所提取的动词语义特征不具有区别意义。“够”的语义分析主要运用内省和举个例的方法研究了其三种语义类型、四种语义指向和[ + 数量][ + 主观]两大语义特征,研究方法缺乏形式验证性,研究内容之间缺乏内部关联性。

总的来说,前人关于动结式“V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着本文试图解决的三个问题:缺乏足够的语料,句法描写不准确;缺乏形意结合的意识,语义提取缺乏验证性和科学性;缺乏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语义组配规律还有待揭示。

论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借鉴分布验证理念(赵春利,2019:16-18)和双向选择研究方法(邵敬敏,1997),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提取述位动词和补位“够”的语义特征,进而根据“V够”的内部因果关系和外部情态表现,提取并验证“V够”的语法意义和情态内涵。

3. 动结式“V够”中动词的语义类别及其语义特征

述位动词和补位“够”的组合表面上是形式的组合,实则为语义的组合,语义组合决定句法组合,句法组合反映语义组合,要想揭示动词和补位“够”的语义组配规律,离不开对动词和补位“够”的句法组配描述。是不是任何动词都可以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呢?并非如此,如“是、进行、应该、放弃”等动词便不能与补位“够”组配构成述补结构(1):

(1)a. 他是历史学家。(来自ccl和bcc语料库,下同)

——*他是【够】历史学家。

b. 各地进行劝善兴利的宣讲。

——*各地进行【够】劝善兴利的宣讲。

c. 企业应该重视知识更新。

—— *企业应该【够】重视知识更新。

d. 我就放弃了那个主意。

——*我就放弃【够】了那个主意。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那么到底哪些动词可以与补位“够”构成述补结构呢?是否有规律可循呢?通过CCL和BCC语料库的穷尽式调查,发现能够与补位“够”组配的述位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逻辑视角分为三大类:积攒义动词、感知义动词和持续义动词,这三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关涉对象的隐现规律和语义类型差异可以证明动词分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1 积攒义动词与补位“够”的组配规律

从数量上来看,积攒义动词可以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常见的积攒义动词包括:凑、攒、赚、积、带、存、买、挣、捞、刷、筹、拿、刷、收集、添、收、养、积攒等,积攒义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通常关涉有价值的物资积分类对象,如“钱财、物资、人马、积分”等,表示由于积攒的动作使得关涉对象的数量达到主体预期的标准,因此,此时的积攒义动词具有[ + 积量]的语义特征,如(2)中的主体通过“凑、攒、积、收集”的积攒性行为使得“钱财、东西”的数量达到预期标准量。

(2)a. 今天连本带利已凑够1.5万元。

b.彩礼钱攒够了。

c. 钱积够了我们就去买牛。

d. 当某种东西收集够了,我就另换一种。

从反面来看,与“积攒义”语义相反的只表示“弃失义”的动词多数不能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如“掉、甩、舍、弃、脱、剔、耗、放弃、浪费、消耗、失去”等,此时的弃失义动词具有[ + 失量]的语义特征,大多不能与“够”搭配,如(3a)(3b)。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弃失义动词“割”“剥”等,表示的动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此时就有了“积攒义”,与补位“够”组配也可以表示“由于积攒的动作使得关涉对象的数量达到主体预期的标准”。因此,当这些动词用于动作反復进行的场合时,具有“积攒义”,它们是可以与“够”共现的,如(3c)(3d):

(3)a. 蒋介石甩掉了帽子。

——*蒋介石甩【够】了帽子。

b. 他舍掉了自己的小家。

——*他舍【够】了自己的小家。

c. 割麦的时候……割够背一趟的,母亲就小心地卷起塑料薄膜……

d. 女孩说剥够一瓶子瓜子就当他女朋友。爱情何必如此卑微?

可以说,“积攒义”动词可以与补位“够”组合,而只表示“弃失义”的动词却不能与补位“够”组合,这种明显的句法组合差异是由“积攒义”动词与“弃失义”动词的语义特征对立性决定的,补位“够”强势选择“积攒义”动词而排斥只表“弃失义”的动词充分表现出了述补组合的规律性。下文表1表现出了这一组配规律。

3.2 感知义动词与补位“够”的组配规律

从情态上来看,感知义动词可以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常见的感知义动词主要包括:受、看、听、哭、笑、活、过、骂、伤、亲、害、忍、想、熬、伤害、折腾、气等,感知义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通常无关涉对象或关涉抽象感受类对象,如“苦、气、罪、恩怨、啰嗦”等,表示由于感知性行为的积累使得感知主体的情感感受值达到极限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此时感知义动词具有[ + 积情]的语义特征,如(4)中我由于“受、看、哭、活”等感知性行为的积累使得自身的情感感受值达到了极限,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

(4)a.我在感情上已受够了苦。

b.我看够了人世间的悲喜剧。

c.我哭够了。

d.我活够了!

3.3 持续义动词与补位“够”的组配规律

从时间上来看,持续义动词可以与补位“够”组合构成述补结构,常见的持续义动词主要包括:坐、睡、等、泡、跳、蹲、晒、等、关、站、骑、蹲等,持续义动词与补位“够”组合后可以关涉时量或数量成分,表示由于持续性动作的积累使得时间或数量达到行为主体预期的标准,此时与补位“够”组配的持续义动词具有[ + 积量]的语义特征,如(5a)(5c);持续义动词与“够”组合也可以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表示由于持续性动作感受的积累使得行为主体的情感感受值达到极限,此时与补位“够”组配的持续义动词具有[ + 积情]的语义特征,如(5b)(5d)。

(5)a.一天要坐够八个小时,不许请假亦不许离开。

b.我已经坐够了。

c.这个公园的观光电瓶车要起码等够6人才开。

d.住够了狭窄的出租屋,这次他打算对自己好一点。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极少量动词有多种义项时,与补位“够”组配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吃、打、玩、出”等,(6a)中的“吃”表示“遭受”,与补位“够”组配表示感受达到极限,此时“吃”应当看作感知义动词,(6b)中的“吃”表示“食用”,与补位“够”组配时表示所吃的事物的量达到主体需求,此时“吃”为积攒义动词。(6c)中的“打”表示“打仗”,与补位“够”组配表示感受达到极限,应看作感知义动词,(6d)中的“打”表示汇款,与补位“够”组配时表示汇款量达到了主体需求,应看作积攒义动词。

(6)a.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

b.她没吃够,还想吃。

c.仗打够了。

d.他给我打够了钱。

综上所述,能够与补位“够”组配的动词可以从逻辑上分为积攒义动词、感知义动词和持续义动词,这三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所关涉对象的隐现规律和语义类型差异可以证明以上动词三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积攒义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通常关涉有价值的物资积分类对象,具有[ + 积量]的语义特征;感知义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通常无关涉对象或关涉抽象感受类对象,具有[ + 积情]的语义特征;持续义动词与补位“够”组配后可以关涉时量或数量等成分,也可以不关涉成分,具有[ + 积量]或[ + 积情]的语义特征,因此,与补位“够”组配的动词主要具有[ + 积量]或[ + 积情]的语义特征,不管是“积量”还是“积情”都表示数量或情感的积累,因此可以提取述位动词的核心语义特征为[ + 积累],这一核心语义特征也可以通过“V够”前面同现的“积累义”小句成分加以证明,如(7)中划线部分的积累义小句与后句中的“V够”通常可以同现。

(7)a.他四处借钱,跑了好几个月,总算凑够了钱。

b.我奔波了这几年,出生入死,苦受够了!

c.才早上十点钟,应该让她多睡一下,等她睡够了,或者她肯好好的谈一次了。

可以将“V够”中动词的语义类别和语义特征汇总见下表2:

积累义动词之所以能够搭配补位“够”构成述补结构是二者的双向选择结果,准确提取补位“够”的核心语义有利于较好地解释述补组合的规律性。

4. 补位“够”的语义特征提取

补位“够”选择具有[ + 积累]语义特征的动词是两者语义的双向选择,说明补位“够”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与述位动词的[ + 积累]语义特征具有一致性或内部关联性,那么补位“够”到底具有何种语义特征能够匹配述位动词的[ + 积累]语义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补位“够”进行句法分布的精准描写。根据语料的分析和调查发现,不同动词与补位“够”组配时句法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关涉对象及其定语所表示数量的不同,这一句法差异反映了与不同动词组配的补位“够”的语义内涵的复杂性。

4.1 补位“够”与积攒义动词V1组配时具有[ + 达标]语义特征

补位“够”与积攒义动词组配时,关涉的对象一般是定量成分,可以通过表示确定数量的定语及其关涉成分“二十一分、五千美元、十万、一万颗、五十公斤、十个人”等与“V1够”高频同现加以证明,如(8a)(8b)中的“二十一分、五千美元”均为定量成分,即使 “V1够”的关涉对象不受数量成分修饰,也隐含着定量成分,(8c)(8d)中的“钱”的数量是隐含的定量成分,并不是无限量的,此时,“V1够”中的“够”表示因积攒行为而使得关涉对象的数量达到了主体所预期的定量标准,因此补位“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

(8)a.太阳神队也已凑够二十一分。

b.再有一个月,他就可以挣够五千美元。

c.他錢已经赚够了。

d.本人筹够了钱再探灯市口。

此外,可以通过将与积攒义动词组配的补语词“够”替换为表示“达到数量标准”的补语词“足”而语义不变证明补位“够”的[ + 达标]的语义特征(9),相反,表示少量或空量的补语词“少、尽、没、光、掉”等一般不能与积攒义动词同现(9)。

(9)a. 太阳神队也已凑【够/足】二十一分。

——*太阳神队也已凑【光】二十一分。

b.再有一个月,他就可以挣【够/足】五千美元。

——*再有一个月,他就可以挣【没】五千美元。

c.他钱已经赚【够/足】了。

——*他钱已经赚【少】了。

d.本人筹【够/足】了钱再探灯市口。

——*本人筹【掉】了钱再探灯市口。

4.2 补位“够”与感知义动词V2组配时具有[ + 达标]语义特征

补位“够”与感知义动词组配后可以无关涉对象,也可以关涉不定量对象,可以通过表示不定数量的定语及其关涉成分“千怨万气、百般、各种各样”等与“V2够”同现加以证明(10a)(10b),当“V2够”所关涉的对象不受数量成分修饰时,也隐含着不定量的含义(10c)(10d),此时“V2够”中的“够”表示因感知行为的积累,反复或持续,而使感知主体的负面情感值达到了可以承受的最大标准,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因此补位“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

(10)a.销售人员受够了千怨万气。

b.他知道几十年来人们已听够了各种各样的说教。

c.我看够了人世间的悲喜剧。

d.这杆子乌鸦兵把人折腾够了。

此外,可以通过在“V2够”小句后面添加表示“因达到最大承受标准而无法再承受”的小句“V2不下去了、再也V2不下去了、不想再V2了、再也V2不了了、再也V2不住了、V2不动了”等而语义不变(11),证明补位“够”的[ + 达标]语义特征,也可以通过“V够”句与表示“因达到最大承受标准而求变”的成分高频同现来证明补位“够”的[ + 达标]的语义特征,如(12)中主体由于“受、看、哭、骂”动作的积累而使负面情感值达到可以承受的最大标准,因而后句求变。

(11)a.销售人员受够了千怨万气,再也受不住了。

b. 他知道几十年来人们已听够了各种各样的说教,不想再听了。

c. 我看够了人世间的悲喜剧,不想再看了。

d. 这杆子乌鸦兵把人折腾够了,折腾不动了。

(12)a. 我现在已经受够了,就想回家。

b.人们已经听够了种种设想,看够了所谓努力,人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

c.哭已经哭够了,该谈正经的了。

d.他骂够了,扭头回家去了。

4.3 补位“够”与持续义动词V3组配时的语义特征分析

补位“够”与持续义动词组配后可以关涉时量、数量或其他对象,也可以无关涉对象。当关涉时量或数量成分时,关涉对象一般是定量的(13a)(13b),表示由于持续性动作的积累使得持续的时间和数量达到行为主体预期的标准量,此时的补位“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可以通过此时的补位“够”替换为“达到时数标准义——足”而语义不变加以证明(13a)(13b);当“V3够”后面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时(13c)(13d),补位“够”表示由于持续性动作感受的积累使得行为主体的情感感受值达到了可以承受的最大标准,此时的补位“够”也具有[ + 达标]语义特征,可以通过添加“因达到最大承受标准而无法再承受”的小句“不想再V3了”而句义不变加以证明(13c)(13d)。

(13)a. 一天要坐【够/足】八个小时,不许请假亦不许离开。

b. 一天三顿饭,睡【够/足】八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干干干。

c. 我已经坐够了,不想再坐了。

d. 我今天实在睡够了,不想再睡了。

综上所述,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时具有[ + 积量]的语义特征,此时的补位“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述位动词与补位“够”之间存在着因果逻辑关系,可以将“V够”的语义概括为“因积量而达到数量或时量标准”,即“积量达标”,可以用图1(a)表示。同时,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时具有[ + 积情]的语义特征,此时补位“够”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V够”表示“因积情而达到最大承受标准”,可以将“V够”的语义特征概括为“积情达标”,可以用图1(b)表示。因此,无论搭配积攒类、感知类还是持续类动词,补位“够”的核心语义可以提取为“达标义”。

5. 动结式“V够”的语义情态

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时具有[ + 积量]的语义特征,此时的补位“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述位动词与补位“够”之间存在着因果逻辑关系,为表达方便,将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记作V13,“V13够”表示“因积量而达到数量或时量标准”,可以将“V13够”的语义特征概括为“积量达标”。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与补位“够”组配时具有[ + 积情]的语义特征,此时的补位“够”也具有[ + 达标]的语义特征,将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记作V23,“V23够”表示“因积情而达到最大承受标准”,可以将“V23够”的语义特征概括为“积情达标”。当然,通过深入地研究述位动词与补位“够”的语义特征,再根据两者内部因果关系可以提取“V够”的上述语义特征,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V够”,还需从“V够”的情态表现揭示“V够”的情态内涵,以提取“V够”的整体语义情态。

5.1 动结式“V够”的[ + 合预期]情态特征

补位“够”与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V13组配后,在情态上具有[ + 合预期]特征,这一情态特征可以通过“V13够”多与表示预期达到的成分“直到、直至、终于、必须、可以、要、总算、及时”等同现得到证明:

(14)a.他又连续几天去卖血,直到凑够了急需的200元钱。

b.达不到,则向下分解,直至凑够数为止。

c.卖到这里的姑娘必须赚够借款两倍的钱以后才能离开。

d.一天要坐够八个小时,不许请假亦不许离开。

动结式“V13够”的[ + 合预期]情态特征还可以通过“V13够”经常出现在目的句“为了……、为……、等……、待……”中得到证明:

(15)a.有的单位为了筹够建房资金,利用职能优势。

b.全家为筹够300元钱的学费而周折。

c.等妈攒够了钱,彩电、冰箱会有的。

d.待积够了付学费的钱后,便去伯明翰上劳莱恩的家里学习。

但是,补位“够”与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V23组配后便极少与表示预期达到的成分“直到、直至、终于、必须、可以、要、总算、及时”等同现,也极少出现在目的句“为了……、为……、等……、待……”中:

(16)a.我受够了资本主义的气。

——*我【必须】受够了资本主义的气。

b. 我已经活够了。

——*我【总算】活够了。

c. 他过够了困窘生活。

——*他【为了】过够困窘生活……。

d. 看够了所谓努力,人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

——*为看够所谓努力,人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

从话语层面来看,补位“够”与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V13组配后通常与表示“积极情绪、心愿实现、期待心愿实现”的后续话语成分同现,正是由于“V13够”表示“合预期”的情态义,因此,主体达到预期标准后便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也可以实现其心愿,或期待下一心愿的实现:

(17)a. 钱凑够了,我给妈妈买来了!

b.等攒够了钱再买房子享受。

c. 我说要回到台北,赚够钱去整形。

d. 有人只要睡够4小时就神采奕奕。

5.2 动结式“V够”的[ + 表厌烦]情态特征

补位“够”与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V23组配后,则在情态上具有[ + 表厌烦]特征,这一情态特征可以通过“V2够”与表示“消极情绪”的成分“苦、罪、剥削、歧视、灾难、气、挫折、委屈、恩怨、酸甜苦辣、尘世沧桑、苦日子、啰嗦”等同现得到证明,这些消极情绪的积累一般会导致厌烦心理的产生(18a)(18b)(18c)。有时“V23够”无关涉对象,但随着动作时间持续积累,主体一般会对同一长时间行为感到厌烦(18d),因此“V23够”还是具有[ + 表厌烦]情态特征。

(18)a.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

b.弟兄们已听够了你的罗嗦。

c.我苦日子过够了。

d.我今天实在睡够了,让我们去喝咖啡。

动结式“V23够”的[ + 表厌烦]情态特征还可以通过“V23够”与表“厌烦”的反问句成分和小句成分“V23够没有?V23够了没有?还没V23够么?他妈的……”等同现得到证明:

(19)a. 闹够没有?

b. 你摸够了没有?

c. 你受漂亮女孩子的罪,还没受够吗?

d. 他妈的,发够了国难财,现在又去发“劫(接)收”财。

从话语层面来看,“V23够”小句的前后句一般出现表示厌烦的否定成分(如例20)或者表示烦躁的心理成分“缠疯了、争烦了、怒火就在他的心里燃烧、烦透”等(如例21),这也可以证明“V23够”的[ + 表厌烦]情态特征。

(20)a. 我已经受够了,真的再也不能相处了。我一定要离婚。

b. 我已经听够了这个名字,我不要听了!

c.  我活够了!这样的生活我不能受!

d.  我喝够了,不想再喝了。

(21)a.我已受够了她的气,已经快被她缠疯了。

b. 吼够了,争烦了,就盘腿坐在各自的床板上唠家常。

c. 哭夠了,怒火就在他的心里燃烧。

d. 听也听够了,烦也烦透了。

综上所述,补位“够”与积攒类动词和关涉时间或数量成分的持续类动词组配后不仅在数量上具有[ + 积量达标]的语义特征,还表现在情态上的[ + 合预期]的情态特征,可以提取“V够”的语义情态为 “积量达标合预期”;而补位“够”与感知类动词和无关涉对象或关涉其他对象的持续类动词组配后在情量上具有[ + 积情达标]的语义特征,在情态上具有[ + 表厌烦]的情态特征,则可以提取“V够”的语义情态为“积情达标表厌烦”。

述位动词的语义类型和补位“够”的语义特征及“V够”的语义情态的对应性可以通过表3表现出来。

6. 结语

述补组合规律的研究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定量与定性、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微观上分别揭示述语动词和补位“够”的核心语义特征,宏观上提取“V够”的核心语法意义,值得注意的是:“V够”的语法情态并不是述位动词核心语法意义和补位“够”核心语法意义的简单相加,还必须将整体与部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考察述位动词和补位“够”内部逻辑、语义关系和情态内涵,提取并验证“V够”的语义情态。不管是述位动词、补位“够”、还是述补组合“V够”的语义情态的提取,都离不开大量的语料分析,必须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才能科学准确地揭示其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吕叔湘  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邵敬敏 1997 论汉语语法的语义双向选择性原则[J]. 中国语言学报(8).

王清军 2007 小议“V + 够”结构[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4).

——— 2008 “V够”和“够V”及相关格式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亚冰  2009  同义词“足”与“够”的辨析[J]. 鸡西大学学报(5).

赵春利,方甲珂 2019 语义语法对句末助词研究的理论价值[J]. 华文教学与研究(1).

赵立江 1998 “够”的使用情况初步考察[J]. 汉语学习(3).

The semantic combination of predicate verbs with gou (够) ‘up to standard as the complement and its modal connotation

RUAN Xiujuan

( Liberal Art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Guangdong 510303,China)

Key words: amount accumulation; emotion accumulation; up to standard; conforming to the expectation; expressing boredom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mantic grammar and the principle of semantic bidirectional selection,  this paper, from micro to macro, extracts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predicate verbs with the complement gou (够) ‘up to standard,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ausality and external modal performance of “V+ gou”, the core semantic modality of “V+gou” is extracted and verified.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object involved,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verific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to classify the verbs into three types: accumulative verbs, perceptive verbs and durative verbs, and extracts and verifies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predicate verbs [+amount accumulation] or [+emotion accumulatio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quantity denoted by the related objects and/or their attributives,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 up to standard] of complement gou are extracted and verified.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rb and the complement gou and the modal features of “V+gou”[conforming to the expectation] or [expressing boredom], the semantic modality of “V+gou” is extracted as “amount accumul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as expected” or “emotion accumul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to express boredom”.

【責任编辑 刘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