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热点为抓手,促进素养提升

2023-05-30陈海鸿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热点棉花

陈海鸿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同学们不仅需要完善主干知识体系、熟练各类题型方法、强化考试规范意识、树立积极心态,大家更要以各类热点问题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复习效果,促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近几年高考命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不仅不回避热点问题,相反还迎着热点问题考查,如2018年全国乙卷第41题以乡约的发展历程为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乡村自治的传统,以此关照近几年国家强调的乡村治理的现代化;2019年全国乙卷第42题,以钱穆先生关于中国历史的整体论述,回应当下舆论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一热点话题;2020年全国乙卷第42题以清朝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永定河水的治理,回应当年国家领导人关于黄河治理的总思想与方针;2021年全国乙卷第21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次大会的召开为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党的发展,回应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这一事件;同样2021年广东卷第4题以元代棉花的种植为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回应现实中西方对中国棉花种植的批评与抵制的荒谬;2022年广东卷第18题以中共在不同阶段对现代化的不同探索,感受中共在百年奋斗历程所展现出来的勇于探索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中共二十大召开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如果仔细对近几年高考题目进行梳理,大家会发现众多热点问题都以不同形式的题目得到了呼应,使得历史卷的时代感非常强。

历史卷的这种命题取向并不是命题人无意为之。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纲先生明确指出:高考试题选材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鲜活生动、时代感强的题材利于引起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同样《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也强调,通过选择现实问题来创设试题情境,能较好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教育的目标、高考的导向以及史学的功能共同说明:高考不仅不会回避热点,相反还会以热点作为命题切入点。

一、如何选择热点

世界每天都有重大新闻或事件发生,并不是所有这些大事都可以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真正能够成为高考热点往往有两类。一类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具有教育价值的一些新闻事件,这一类可以称之为时事热点,这一类事件在新闻媒体上宣传的较多,也容易为大家关注到,每年年底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也会专门来盘点这些重大事件,如2021年新华网评选出的十大新闻事件如全国抗疫斗争、民法典诞生、改革开放深化、香港国家安全法通过并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五中全会、中国元首云外交、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众多领域科技创新成就。到了2022年年底2023年年初,人民网和央视等媒体依然会继续盘点年度十大新闻,大家同样需要关注。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反映学术发展方向,具有拓展史学研究的新方法或者新领域的热点,这一类往往可以称之为学术热点。这一类热点一般很少为普通大众所关注,但是往往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在命题的过程中也会适当进行渗透。这一类学术热点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或网站在年底的总结与综述中找到,如光明网在2021年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学术热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历程和成就、中国现代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规则、新兴举国体制之下科技创新管理研究、多学科视域下国家总体安全观、全面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如《中华读书报》在2022年4月也评选出了2021年历史学研究十大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认同、全球史、国家治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抗日战争、口述史、考古学文化以及青铜器等入选。2022年广东卷第17题考查明代白银货币化,以白银为媒介来看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既是当下全球史中的一个热点,也是明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无论是社会热点还是学术研究热点,它们之中也有些会引起学者和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比方前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这些热点尤其需要同学们在复习中给予特别关注。

当然,有些年度热点事件社会关注度不会持续太久,属于短期热点事情。而在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有些问题则会持续几年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考也会喜欢考查这些长效热点,如近几年的疫情与人类社会、环境变迁与人类社会等等。结合2022年的短期热点和近几年的长效热点,在2023年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伟大成就、国家治理、国家安全与国际环境变化、科技发展与人类现代化、考古学与国家认同、文明对话与交流等热点话题还是值得重点关注。

二、如何备考热点

在明确了2023年高考可能考查的热点问题之后,如何以热点问题为抓手来进行备考复习?实际上对于热点问题的复习,还是要和教材内容的复习一样,始终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将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的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等四个方面的任务紧密相联系。

近几年从一些具体事物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微观视角来研究全球化成为一种学术潮流,比方说研究茶叶、瓷器、糖、棉花、咖啡等在全球的传播。如果以棉花及棉纺织业为例来做一个热点专题复习,首先学生可以思考教材中有哪些知识可以与棉花(或者棉纺织业)相联系,这样可以检验自己是否能联系中国明清手工业、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统购统销、以及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工业的发展等主干知识;其次可以查找相关学术文章,了解一下棉花(或者棉紡织业)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比方说宋元时期中国的“棉花革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种植与纺织技术的推广、近代张謇的“棉铁主义”、抗战时期中共在延安的纺纱竞赛、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棉花的统购统销、改革开放之初棉纺织工业大发展等内容,这样不仅梳理了整个棉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且还以棉花为主线,把中国经济史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回顾梳理。在阅读相关补充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问题,如宋元“棉花革命”出现的原因、如何评价“棉铁主义”等等,通过这些补充材料和问题,大家清楚了历史中的棉花(棉纺织业),学科知识与视野得到拓展;通过完成近几年高考试题和重要地市模拟题中与棉花(棉纺织业)相关的试题(清楚试题中的棉花),如2019年全国乙卷的第27题、2021年广东卷第5等,大家的关键能力也得到训练;另外大家也进一步明确关于这个点考过哪些角度,还有哪些角度没有考过,对高考将要考什么也可以做一个预判。

同样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为一个热点专题来复习,大家首先可以结合教材把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梳理来落实主干知识;其次大家进一步拓展了解新民主主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经济建设和进行文化教育的相關活动,这一部分内容是教材中较少涉及,但是却是新革命史比较强调的一个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的着力点;最后再把近几年典型高考题和各地市模拟题中党史部分做一个整合训练,不仅丰富了大家对党史的认识,也提升了学科关键能力,同时大家在做题中感受到中共发展的艰难性与历史的复杂性,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实现价值 引领。

通过以上两个热点专题的举例,在高三下学期热点问题的复习过程中,其他热点问题也都可以按照“教材中与热点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梳理(教材中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的学术研究(学术中的热点问题)、以往高考中与热点问题相关试题整合(试题中的热点问题)”这一结构进行复习。 这样一种针对热点问题复习方式避免了因对热点问题的表面介绍而加重学生负担,同时也较好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提升了复习的效率。

三、总结

在日常复习过程中,上述热点复习的第一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学生们都容易做到,但是第二个环节容易为学生忽略。这一方面需要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加强知识储备,拓展教材中相关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同学们需要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通过热点问题历史思考,盘活主干知识,进而调动思维去解决新的问题。针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高三的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之外,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即借助学术期刊网进行相关主题搜索,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阅读来扩充背景知识;针对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需要自己有明确的的问题意识,同时可以模仿高考题的常规设问方式(原因背景、影响意义、内容措施、评价启示、特点特征),学着分析一些热点事情的原因和影响等。

进入高三备考阶段,有限的复习时间和较重的复习内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备考复习不可能把所有的热点问题都涵盖到也没有必要全部覆盖到,因为所有的热点都只是作为一种试题情境。通过典型的几个热点问题把主干知识落实、关键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较好的解决,即使在高考考场中,遇到以陌生的热点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时,大家具备了核心素养,也不用担心解决不了与之相关的难题。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热点棉花
热点
棉花是花吗?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棉花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心中的“棉花糖”
热点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