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探究

2023-05-30钱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跨学科作业设计

钱程

[摘 要]在“三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转变。文章通过文献法和实践法,开展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探究,提出了基于ESD理念的三个维度目标,即关涉生态知识教育的低位目标、关涉方法教育的中位目标、关涉实践教育的高位目标;梳理了ESD理念视域下教学的具体表现;提炼了ESD理念视域下涉及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策略,即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以学业减负为导向的作业优化策略、以实践力提升为导向的跨学科实践策略。理论和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专家结论),掌握知识获取的方法(专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高阶能力,增强学生改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理念;课堂改革;作业设计;跨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1-0089-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宏观政策的引领

2014 年,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提出,教育系统有必要广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 ESD),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执行主任史根东研究员发文《应对不可持续发展挑战的阻击战——兼议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呼吁对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特别予以关注[1]。由此可见,ESD理念应予以重视。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核心,他们对不同教学方式有何看法?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高中的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问卷425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多数学生愿意接受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学生较少支持“直接讲重点和做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更偏向于“独立或合作探索,运用得出的理论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学习方式,这部分学生占比约57.5%。学生支持“学很多的知识,考高分”的较少,更倾向于“不仅学知识,而且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一些方法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占比约75.0%。此外,约77.5%的学生有过“利用课上所学理论、方法,结合自身的其他学科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自行解决(或解释)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或现象)”的经历,其中83.9%的学生因此产生过比较好的成就感。有过类似的正反馈经历,可能是多数学生愿意接受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方式的原因。

文章通过文献法和实践法,开展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探究,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理解;二是梳理ESD理念视域下地理教学的具体表现;三是提炼ESD理念视域下涉及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策略。

二、概念界定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环境、经济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愿景[2]。按照目标层次和深度差异,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为生态环境的普识性教育,中层次为如何开展终身学习,高层次为用可持续方法和思维改变世界,从理论回到实践,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视野教育。

三、ESD理念视域下地理教学的具体表现

(一)ESD理念视域下的教学是“授之以渔”式的可持续教学

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方法区别于讲授法、讨论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相应的学习方法也有别于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展示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教师经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处理,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吸收教材中的一般理论,以初步解决一些与教材知识有关的问题,这一过程不妨称为“过程Ⅰ”(见图1)。经过理解、吸收和应用的训练,学生能形成对某类问题的特定认识方法。随着学习过程的推移,学生个体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特长和兴趣,经过训练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适合自己的认识方法。这一方法具有个体互异性,有别于直接来自课堂的、教师的统一认识方法。在形成个人特色的认识方法后,学生能够对一些试卷以外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甚至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理论→方法→个人方法→新理论”过程称为“过程Ⅱ”。在过程Ⅰ中,教学内容被“一次性应试消费”,重在培养应试能力。过程Ⅱ在过程Ⅰ的基础上,更重视学习、认知方法教育,强调“授之以渔”式的可持续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二)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ESD理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是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试测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发展,与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往“背书即高分”的现象越来越少,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能够在讲清教材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因而更适合考核测试的发展趋势。

(三)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对跨学科素养培养大有裨益

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对跨学科素养培养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称其“潜在”,一方面是由地理学科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决定的。学科有界,方法无界。如地理学科的综合观可迁移到其他学科,与政治学科的辩证思想相辅相成。地理实践力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若教学还停留在“学科教材文字”的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难以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产生化学反应,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价值的长期性、评估的复杂性决定的。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得当,避免一味追求短期效果的功利式教学。

四、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策略

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不仅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而且需要对作业设计、跨学科的地理實践主题学习等多个环节开展同步转型和优化。结合实践,笔者提出ESD理念视域下涉及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策略,即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以学业减负为导向的作业优化策略、以实践力提升为导向的跨学科实践策略,见图2。其中,作业优化为其他环节提供学习时间保障,指向学业减负与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是核心,注重思维生成,从理论层面指向技能方法的自主建构与自主习得;跨学科实践注重实践力培养,从实践层面指向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培养。在三大策略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了知识(专家结论),掌握了知识获取的方法(专家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高阶能力,增强了改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促进了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有必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提出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分工协作—成果展示—建构生成”。该模式以兴趣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素养培育为目标,注重知识的生成和技能、方法的主动习得,促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一节苏州市公开课“交通运输方式”为例。第一,创设情境。创设真实情境:现需要将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运输至苏州太仓,假如你是项目经理,该如何选择运输方式和路线方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第二,自主探究。布置清楚任务后,引导学生分析所给材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分工协作。在限时条件下,项目任务的按时完成需要依靠团队协作。通过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第四,成果展示。通过协作,学生展示成果,分别提出了路程短但通航时间短的夏季东北航线和通航时间长但路程长的西南冬季航线。成果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五,建构生成。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掌握了海洋运输和管道运输的特征差异,在情境问题引导下依据自主生成和建构模型,习得专家思维而非专家结论,提升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而非应试能力,有效培养了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这能促进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学业减负为导向的作业优化策略

若想实现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需要科学优化作业设计。

第一,在作业内容上,应避免重复性、惩罚性和机械性,提倡减量化、精细化、创新化。作业减量化符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通过减少横向过度的重复扩展,为学生深入思考腾出时间。作业精细化是指教师围绕重难点知识,对作业内容进行纵向挖掘,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学习“台风”一节时,在讲清台风危害的基础上,通过作业训练深度分析台风灾害与其他灾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如“台风—暴雨—泥石流”“台风—风暴潮—海水倒灌”等灾害链思维,构建整体性思维。作业创新化主要指作业形式的创新。除传统的习题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实验、实践、调查、绘图、制作、撰写报告等形式的作业。

第二,在作业对象上,避免千篇一律,提倡个性分层。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智力、兴趣均有差异,用同样的训练作业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应当尝试设置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如根据科大讯飞等平台,建立学生的个性化错题库,生成适合不同学生的训练作业,这种做法针对性强,效果好。

第三,在作业的指导上,避免教师单打独斗,提倡家校协同合作。家庭教育是学生进步的重要一环,作业指导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家庭的协作是有必要的。通过家校协作可以实现作业的效果最大化。

(三)以实践力提升为导向的跨学科实践策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且明确指出课时应不少于总课时的10%。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地理实践力,从而促进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学校所在位置使座位靠南的学生受太阳照射的影响较大,根据这个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为了不让正午阳光照射到我,是否可以依据二十四节气设置相应时节窗帘的最佳安装位置”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利用地理知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公式”,求得各节气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根据窗户高度、桌高和座位距离窗户距离等条件,计算每个节气应安装的窗帘的位置高度,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将对应的推荐位置较美观地绘制在窗帘旁的教室墙上,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谋而合,可以促进教育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与反思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上述策略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了知识(专家结论),掌握了知识获取的方法(专家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高阶能力,形成了改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理论深度探究和实践验证还有待进一步落实。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史根东.应对不可持续发展挑战的阻击战:兼议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Z2):43-47.

[2]  杜蓉.基于中日美术教材比较研究下的国内初中美术ESD理念课程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21.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跨学科作业设计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