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意见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3-05-30孙翠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孙翠

[摘 要]“双减”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满足了减负增效的时代需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贯彻“双减”意见,达成减负增效目標的关键载体。优化作业设计,可采用把握学科特点,设计思维化作业;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智能化作业;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指向核心素养,设计情境化作业;立足教材单元,设计整体化作业等策略,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1-0051-03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本文简称“双减”意见),聚焦近几年持续引发关注的作业问题,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本该发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却成为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调查

作为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进一步了解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关于作业设计的理念过于落后,对作业设计的态度过于随意,未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对学科育人功能的影响;部分学生仅仅将作业理解为“背”“抄”“做”。在作业设计上,出现以下问题:作业形式不够多元化,书面的多,实践的少;作业内容固化,重复性作业多,分层有梯度的作业少;作业效度不高,僵化思维的机械性作业多,能激发兴趣的创新性作业少;作业设计随意,缺乏整体性考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者在教师教学之前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通过探究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在优化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作业的启发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巨大潜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注重多样性和发展性,侧重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应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自我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在“双减”意见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满足减负增效的时代需求呢?笔者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针对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提炼了一些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以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一)把握学科特点,设计思维化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以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为基础,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当前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了应对考试,忽视了学科特性,所设计的作业只针对低阶思维,如为了强化记忆而让学生不断背诵默写,为了巩固知识而给学生布置过多抄写任务。低阶思维的作业缺乏迁移、拓展、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训练,短期内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不仅难以达成课程目标,还会让作业成为学生难以承受的负担,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鉴于此,教师应更多地设计高阶思维作业,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迁移。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后,可设计如下作业: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解决如下问题: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2.我国为什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3.多角度分析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存在的困境及解决措施(从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公民等角度分析)。

(二)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智能化作业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使用,教师运用希沃、鸿合等多媒体工具开展课堂教学的场景屡见不鲜。智能化课堂充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作业设计上,部分教师仍局限于布置使用传统工具完成的作业,并未将智能化工具等纳入考虑的范畴之中。这里固然有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考量,但不免有因噎废食之嫌。

智能化课堂教学技术强调图文并茂、师生交互,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直观的数据也反映,信息技术能够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师作业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完成单元教学后,针对整个单元设计的单选题作业就可通过智能化平台(如考试云、问卷星)发布。教师将精选的单选题文档按要求上传到平台后,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打开网页链接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教师端,教师可通过直方图、折线图、表格等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成绩,各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等,从而在讲评作业时更有针对性。在学生端,学生可通过答题解析,查漏补缺。一些成熟的智能平台,如智学网,能为学生自动生成学习建议,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此外,教师可通过布置智能化作业,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例如,在讲授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可设计如下作业: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实地走访等方式,展示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体育、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不同的角度;制作PPT或短视频进行展示,内容真实、准确;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限时5分钟。

(三)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

不同的研究者在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过程中,尽管研究的视角、侧重点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作业设计优化策略——设计个性化作业。许多研究者认为,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分层、分类意识,既要立足整体,又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张通过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双减”意见中也直接阐明: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设计符合不同学生发展层次的作业任务,既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取得进步,又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做重复机械的无效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認知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基础类作业、进阶类作业、高阶类作业,设置“作业超市”“作业自助商店”,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后,可设计如下作业:

基础类作业:完成相关单选填空题;

进阶类作业: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高阶类作业:以“感受昆山文化之美”为活动主题,讲述昆山从古至今涌现的文化人物故事,讲述时采用PPT、短视频等均可。

要求:基础类、进阶类作业必做,高阶类作业选做。

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要完成的作业,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四)指向核心素养,设计情境化作业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其应有之义。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着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

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指向核心素养,应凸显情境化,精心设计情境化作业,发挥作业的育人评价功能。而情境化作业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将学生从重复机械性训练中解放出来,大大减少学生对作业的排斥或畏惧,从而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情境化作业时要考虑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情境要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既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此外,情境呈现方式可多样化,如采用图文、数据等。

例如,围绕“观其行,知其道”设计如下作业:

根据以下两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附近道路交通经常拥堵。小刚把这一现象用手机拍下来,多方采访、查阅资料后,提出了详细的整改建议,上传到网络,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同学们都为小刚的举动点赞。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同学们给小刚点赞的理由。

片段二:小亮所在班级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电影放映时,小亮和邻座同学一直在讨论交流剧情,说个不停,严重影响了周围同学观影。他认为这是他的自由,别人管不着。

(2)如果你是小亮的同班同学,请从法律角度劝说小亮。

(五)立足教材单元,设计整体化作业

减少作业总量,减轻作业负担,是减负增效必然要解决的问题。从单一学科角度,为确保实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完成作业时长,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立足整体,即采取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在教材的编排上,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围绕单元整体进行,因而相应地,作业也应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即设计单元整体任务。如此,既可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构建知识体系,又可从微观层面减少不同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割裂感,避免碎片化学习。在具体操作上,应明确单元作业目标,对整个单元的学习重难点进行整合,设计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少做重复性作业。

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后可设计如下作业:

以下两项作业,自主完成一项。1.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2.以小组为单位,列举身边不守校纪班规、违反道德与法律的行为,并分别从危害、后果、启发等角度评价这些行为,该作业以书面或电子材料的形式完成均可。

作业1考查单元重点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作业2围绕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两个作业都体现了对单元知识点的整合,涵盖了课时作业目标,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减少了低水平、重复性作业,从而达到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能的目标。

思维化、智能化、个性化、情境化、整体化的作业设计策略将有效减少学生对作业排斥厌烦的情绪,帮助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注意布置各类作业的频率。如探究性、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布置频率不宜过高,可安排在周末、假期,给予学生较长的完成时间。

本文提出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还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如作业设计完成后,如何跟进落实、如何评价指导等,都应当引起重视。期待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与各位教育同仁一起让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更优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沈慧岚.作业设计“五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中国教师,2021(5):110-111.

[2]  王学男,赵江山.“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多维视野和优化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8-44.

[3]  朱智伟.以“减”弘道,以“增”驭术:“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2):64-66.

[4]  吴万强.融合: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风向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8):64-6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