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30伍丽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语文

伍丽娟

[摘 要]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为例,结合精心优化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反思,提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观察、巧设情境任务、以学定教、引导合作互学及信息技术辅助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而构建高效的写作课堂。

[关键词]写作教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1-0013-0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有效构建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一课的实践为例,结合指导观察、巧用情境任务驱动、以学定教、引导合作互学、信息技术辅助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指导观察,为写作注入生活活水

笔者将本次写作课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预习作业:阅读学过的经典景物描写片段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指导,从中提炼出写景的技巧。第一课时的课堂上,在和学生交流并明确写景技巧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校园中选景观察10分钟,并让学生填写“校园一景”观察记录表。然后返回教室,布置写作任务:你的外地好友想到你目前所在的学校参观,作为朋友,你打算向他(她)推荐校园里的哪一处美景?请你结合观察记录表,围绕“校园一景”写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部分初中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他们无从下笔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观察,缺乏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仅凭联想与想象,学生不一定能写出真实且饱含个人体验的生动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会在观察和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审美情趣。因此,笔者开展了观察式教学,努力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和现场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专心去感受、观察,有的学生只将其当作一次简单的户外玩耍。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落到实处?笔者设计了“校园一景”觀察记录表(见表1),让每名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完成表格的填写。借助观察记录表,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后续的写作做足铺垫。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观察的习惯能让学生关注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积累丰富的素材,激发写作欲望,真正有话可写。

指导观察不仅适用于景物描写教学,还适用于人物描写教学。教师可现场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指定人物的一举一动。又如说明文写作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如何说明事物特征时,也可提供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思考。观察能使学生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将所得转化成自己的写作源泉。

二、巧设情境任务,指引学生入境

笔者曾想过直接布置写作任务——围绕“校园一景”写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但又觉得这样的设计有些“简单粗暴”,可能会让学生觉得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任务。章熊先生认为,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一环是练习设计。练习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蜜成花不见,设计者丰富的理性认识往往在衍化为操作程序的过程中退隐了,它更贴近实践,体现出设计者的巧思﹐且注意分寸,所以能诱发学生的兴趣。

如章先生所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雕琢,呈现多姿多彩的课堂。笔者在备课时将写作任务情境化,具体如下:你的外地好友想到你目前所在的校园参观,作为朋友,你打算向他(她)推荐学校里的哪一处美景?请你结合观察记录表,围绕“校园一景”写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近年来,各地中高考语文作文题中的情境式材料屡见不鲜,这绝不是试题的华丽包装,这一趋势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考查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应用性等理念。“考”的内容其实处处都渗透着“教”的思维。一线教师都知道,命题是引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前,教师可运用教育智慧对作文材料进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改造设计,明确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更易于引导学生入境,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语文素养。

三、以学定教,关注差异,力求提质增效

“学习描写景物”第一课时结束后,笔者批阅学生上交的习作,总结出习作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观察不够细致,无法写出景物的主要特征;语言欠生动;没有较好地融入情感等。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评及修改升格训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进一步修改完善。该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名学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先弄清学生的现有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让教学服务于学生,以学生为本,凸显因材施教。抛开学情盲目进行的讲评指导,容易以偏概全,无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陷入低效教学的困境。

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写作实践中真正学有所获,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写作教学的提质增效,这是本次写作课第二课时亟须解决的难题。

笔者经过充分思考,选择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借鉴模仿学习资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使学生不仅能解决本次习作中的问题,而且能将自学意识与能力延伸至其他写作活动中。

四、引导合作互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的作文指导讲评课模式是“教师选取典型范例讲评—学生听评”,这样的模式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不太理想。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等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不高;而学习效率比较高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等方式。笔者设计的“学习描写景物”第二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展示、点评习作及修改提升,重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安排学生四人一个小组(由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进行合作互学,具体流程:首先小组成员传阅彼此的习作,勾画出习作中描写景物的精彩词句并指出不足,进而讨论交流彼此想法,然后选派代表上台和大家分享看法,最后进行师生共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合作互学模式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本节课设计的阅读小组其他成员习作的环节,就是一个互学的过程,它能让每名学生都真正动起来,使学生有事可做并且知道要做什么,从而避免部分学生被动听讲而游离于学习之外的情况。在合作互学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借鉴他人习作中的精彩词句,分析别人的不足,还能听取他人对自己习作的评价意见并由此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通过“教别人”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每个组应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组织整个小组的学习。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互学互教。有了这样的交流机会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习作的不同理解都能够在探讨中展现,这促使学生原本单一的思维向丰富多样转化。本节课的合作互学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方法,使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合作互学模式并不是近一两年才提出的,然而其在课堂中的使用却很有限。在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学生未必都能吸收内化,且未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如转变观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获得较强的成就感。

五、信息技术辅助,拓宽作文指导空间

合作互学模式,对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有不小的帮助。但毕竟课堂时间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有时他们即便能发现习作中的一些问题,也未必能精准有效地去解决。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例如,针对学生“观察不够细致,对景物印象不深”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自行到校园中再次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习作进行补充完善。然而,部分学生写作水平有限、词汇量不足,即使再次观察,也不一定能将看到的景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而要想改变词汇量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并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日积月累。针对习作中学生的另一问题“没有较好地融入情感”,笔者点拨引导学生加入与情感相对应的词句,将景物人格化,移情于物。然而,部分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或掌握了技巧后并不能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写作教学应侧重于实践。实践才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环节,理论指导要适时地给实践让路。

结合学情,笔者选择借助信息技术,希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写作教学的提质增效,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课时中,笔者在合作互学之后设计的两个主要环节流程如下。

(一)锦囊助学,修改提升

过程: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选取笔者提供的对应资料进行参考借鉴,以修改完善习作。

【信息技术融合点】借助百度云盤获取笔者上传的信息资源。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与提供的相应资源见表2。

(二)展示成果,交流点评

过程: 1.四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传阅彼此修改后的习作;2.每个小组选出一篇修改后景物描写最为具体、生动的习作;3.每个小组分别展示选出的习作,由作者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信息技术融合点】借助某智慧云平台的“互动精灵”功能提供小组最优习作展示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等。

设计“锦囊助学,修改提升”环节,是因为笔者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并不太理想。课前根据学生本次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分别提供了相应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百度云盘中各取所需。例如,针对“词汇量有限,无法写出景物的主要特征”,笔者提供了“五感分类词语库”,里面有分好类的涉及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的词语。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信息资源后,能从中选取适合的语言素材用以完善自己的习作。这样做能够照顾到各层次存在不同困难的学生,实现精准“帮扶”。

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应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抓手,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次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借鉴、模仿的机会,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实施借鉴模仿式写作升格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仿写为他们的写作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经说过,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模仿是培养语感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学生借鉴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使学生明确模仿的要点。模仿并不是一味抄袭照搬,而应是化用、参考别人的语言、选材或构思来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应是学习他人优秀的技法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应立足于模仿,在模仿中夯实基础、增强能力,进而实现突破创新。

在以往的作文讲评展示环节中,一些学生因为羞怯、不自信而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在本次课最后的“展示成果,交流点评”环节,笔者借助某智慧云平台的“互动精灵”功能,让各小组通过抢屏获取展示本组最优习作的机会。这样做能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分享与展示的积极性。

课后,笔者对比了修改前后的学生习作。如以下内容分别选自A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

修改前:这块宝地藏着一种藤蔓——百香果藤。它的枝蔓主要呈深红色,部分夹杂着淡绿色。

修改后:这块宝地藏着一种藤蔓——百香果藤。它的枝蔓主要呈深红色,部分夹杂着淡绿色。枝蔓一条挨着一条,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藤叶黄了,像画家的黄颜料。

该生能将笔者在百度云盘里提供的《紫藤萝瀑布》中的精彩语句巧妙地转换成适合自己习作的文字,使对象描写更具体细致,令习作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又如以下内容分别选自B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

修改前:突然,我注意到了一棵树,它高大茂盛,叶子大又宽,花瓣圆又粉。

修改后:突然,我注意到了一棵树,它高大茂盛,叶子又大又宽,青翠欲滴。花瓣呈椭圆形,花朵中间有蛋黄色的心,花瓣边缘是粉白色的。

该生最初的观察不够认真细致,对景物印象较模糊,以致描写不够细致。借助百度云盘里的景物图片、视频,该生再次对这棵树进行了细致观察,加深了印象。他还从提供的“五感分类词语库”中精选出了恰当的形容颜色的词语“青翠欲滴”来描写树叶等。该生活学活用,从而使得修改后的习作语言更准确,树的形象更鲜明。

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宽了作文指导空间,扩充了本节课的课堂容量,使得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还能够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对作文修改与升格充满信心。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

笔者在本次课结束后也进行了反思。本节课写作资源的搜集工作都是由笔者完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笔者的备课压力。因此,不妨将搜集整理资源的工作分解后交由各学习小组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参与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及搜索、筛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江芊. 巧搭支架助推写作:初中语文情境化写作教学例谈[J]. 新作文:教研, 2020(2):184-18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策略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Passage Four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