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5-30冯琦

中国食品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准确性食品检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一部分商家在生产食品时出现掺假、掺杂,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要想保障食品安全,就需要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水平,本文对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全面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水平。

一、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因素

1.人为因素。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检验检测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多由专业的检验检测人员具体落实,但部分检验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对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此外,还有些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检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相对较低,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严重的错误问题。

2.选样和制备因素。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前,需要合理选择与提取样品,样品若是过期或储存环境不当,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检测结果。在对样品进行检验检测时,检验检测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合理选择检验检测方法,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将会导致食品样本出现不定性变化,进而对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生影响。

3.仪器和试剂因素。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专业化的标准试剂和检验检测仪器。在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前,要对试剂和仪器做好标定工作,还需要定期校准与维护仪器,避免其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工作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正确配置与保存试剂,导致试剂超出保质期,将会影响到食品檢验数据的准确性。

4.检验方法因素。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检验检测方法,切实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工作人员未根据样品合理选择检验检测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会对检验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5.环境因素。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加以控制,一旦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到检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比如,如果实验温度不够适宜,或大气压力较低,检验检测结果就会出现误差,严重影响到检验检测的结论。

二、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优化对策

1.提高样品的可信度。检验检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样品的抽取要求,合理采集样品。首先,随机提取样品时,要严格遵守相关准则,使样品提取过程中的随机性得到保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从而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品总体质量。其次,要学会通过人的感官来识别食品问题。避免其混入样品中。最后,要做好样本的细节检查工作,例如,检查样品的生产日期时采取随机原则,对信息有效性进行检查;对液体、半流体样品进行检验检测时,做好预处理,并将其放入洗净的玻璃器皿中均匀震动。

2.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密性。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前,需要充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密性,对此,检验检测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控制。首先,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并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及时更换不合格或者陈旧的设备。其次,需要建立维修档案,保证仪器设备都在规定使用年限内,避免影响到检验检测的结果。最后,在应用原子吸收分析仪、原子荧光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分析仪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大型仪器时,需要由国家计量院对物品制备、数据处理和抽样等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有效提高仪器的精度,确保符合相关检验检测要求。

3.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素养。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也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检验检测人员要不断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有效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招聘员工时,要进行资格考试,招聘考试成绩优秀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考核检验检测人员,对其能力水平以及知识构成进行评价,并结合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4.选取合适的检验检测方法。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样品属性和检验检测标准,合理选择检验检测方法。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标准相对较多,具体包括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通常来说,检验检测执行者不同,选用的检验检测标准也存在差异。检验检测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标准进行操作,根据样品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样品前处理程序与方法,从而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检验检测结果。

5.重视实验环境。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验环境的管理。实验室的基础性设施需要合理完善,并有效落实能源、照明以及环境等条件,避免环境影响到检验检测结果。例如,在固定设施以外开展检验检测活动时,需要对灰尘、电磁、温度、辐射以及湿度等因素进行监控,确保这些因素与所用的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相符合。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到检验检测结果,需要及时停止检验检测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效处理实验室的废弃物,确保安全、有序地开展检验检测活动。

6.提高样品制备质量。不同的样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检验检测要求,因此需要在确保样品均匀的基础上,合理选取样品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首先,检验液体样品、悬浮液体以及浆体前,需要采用搅拌、摇动等方法,使其充分混匀。例如,检验检测人员检测醋、酱油以及食用油等样品时,一旦未完全混匀便取样制备进行检验检测,则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结果。

其次,对于固体样品,需要切细和搅碎,并充分混匀。例如,在检验大米、核桃以及挂面时,需要先粉碎和研碎样品,混匀后再取样,从而有效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对于混合型样品,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例如,检验啤酒的浊度和酒精度时需要进行除气;对泡有药材、含糖和带色的白酒进行检验检测时,需要先进行蒸馏处理;制备带皮、带骨头和带核的样品前,需要先做好取皮、取骨、取核等工作,通常要采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制备样品。

除此之外,保存样品时要避免发生细菌滋生、霉变、失水、吸水等变化,要合理选择保存容器,并确定分析时间和保存温度,确保样品符合具体的检验检测要求。

7.严格控制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准确度是检验结果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用来表述测量值和真实值的符合程度,通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当误差较大时准确度会有所下降,而当误差较小时则表示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想要减少误差,需要采取理性的分析结果方法,并多次进行平行测定,使系统误差得到消除。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空白试验,对仪器进行校正,有效开展对照实验;对加标物的回收率进行测量和对比实验。食品检验检测过程是否有系统误差存在,只需要通过对照实验或者对加标物回收率进行测量,便可得到相应的验证效果。在处理检验检测结果时,除了要考虑准确度,还需要对精密度进行控制,当检验结果质量较高时,可以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当精密度较高时,结果的准确度并非较高,这主要与系统误差有关。所以检验检测人员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消除系统误差,以此全面提高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8.分析检验检测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记录,是检验报告的又一大流程,必须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实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检验检测人员仔细记录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明确实验室的环境参数,记录检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在读取数据时要保证有效数字位数和数值的记录准确性。例如,读取滴定管数据时,前三位为准确值,最后一位为估计值;读取刻度时,需要结合仪器精度对其数值位数加以确定,禁止随意修改。除此之外,还需要正确计算有效数字,从而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保证食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需要深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合理优化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使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进一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作者简介:冯琦(1974-),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

猜你喜欢

准确性食品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