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研究

2023-05-30冯菲

中国食品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食品药品实验室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发展总体向好,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食品药品检测是保证食药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食品药品检测工作不断复杂化,这无疑加大了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难度,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对此,需要引入更为先进、适用的管理手段,以提升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进而确保食品药品检测数据及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一、开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如何保证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切实体现实验室作为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的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是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通过开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可有效、精准地对食品药品安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助力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把握食品药品安全,有效防范不合格食品药品流入市场,切实保障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二、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不断提高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重视度,相关职能部门也在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是检测食品药品安全性的主要场所,其检测质量影响着监管部门对食品药品安全性的评价,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期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同时,国家还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以推动食品药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包括为众多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配置各种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等,以此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效率。

在国家、社会等各方的关注与重视下,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

1.实验室管理体系问题。当前,我国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尚未达到标准化、系统化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还没有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实验室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检测人员工作态度较为散漫,未能严格遵照检测流程对食品药品开展检测;实验室中缺乏科学、适用的管理模式,具体责任难以找到对应责任人。

2.实验室设备问题。食品药品检测需要用到各式各样精密、专业的仪器设备,所以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质量也影响着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然而,当前一些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已难以满足检测需求,无法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尽管近年来国家已投入一定资金用以改善检测设备落后的情况,但受制于资金、场地、专业素养等因素,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仍配置不够,影响着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

3.实验室风险问题。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对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开展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问题而引发的风险问题。比如,一些工作人员为牟取私利,会出具虚假数据,使实验室的权威性受到质疑。技术风险会涉及到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一系列因素。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管理水平薄弱、检测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检测设备精度偏低和保养不当等,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让实验室面临一定的风险隐患。

4.实验室环境问题。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中,会用到诸多检测项目或者检测方法,对实验室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諸如恒温、恒湿、无菌、无尘等,不同检测设备的使用条件也不尽相同。但由于一些实验室的内部环境难以达到检测技术要求,或是难以满足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条件,使得食品药品的检测结果难以真实有效。

三、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首先,革新实验室管理模式。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开展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监管部门的有力支持,监管部门要对实验室各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让检测活动具有对应的责任人,各单位的法人则作为总负责人,对实验室各项检测结果担负责任。在检测期间,一旦发现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应及时找出原因,尽可能在之后的实验中杜绝此类偏差。通过革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制度,以此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次,推进文件标准化管理。新时期下,应当不断推进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验室中不论是检测人员还是检测设备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唯有保证实验室中人员、设备的有序运转,方可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进而保障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文件标准化管理是实验室整体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指令性文件及一系列质量活动记录文件,都要进行标准化管理,让检测人员在实际检测中依据相应文件执行,切实保障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2.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的管理。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采购、更新计划。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要立足于实验室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测设备采购、更新计划,对检测设备采购成本、功能效用、必要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在采购、更新计划中合理划分检测设备采购的更新优先级,继而使采购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完备性。

其次,开展好对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应明晰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实验室检测任务数量、现有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维护保养要求等进行分析,建立科学完备的实验室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在制定该计划时,既要对相关的维护管理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及对应责任人等进行明确,还要通过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让责任人切实开展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工作,保证检测设备始终保持在理想的功能状态下,最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3.加强实验室的风险管理。首先,构建事前预警机制。一方面,实验室应对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增强事前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应构建事前预警机制,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开展有效管理,建立配套的风险识别计划,依据风险要素,采用针对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其次,有效识别风险类型。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应当对未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类风险加以有效甄别,并将潜在风险记录进工作报告中,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并防止风险再次发生带来不良后果。

最后,建立实验室风险处理方案。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结合各项风险因素,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处理计划方案,包括适时对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检查等。同时,有效发挥制度的规制作用,推进对檢测人员的问责及风险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的发生。比如,在对微生物开展检测中,应加强对消耗品的管理,注重质量控制,防范检测安全风险;在处理实验室风险过程中,应建立细菌菌株保存及管理方法规范等。

4.加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首先,加强实验室的温湿度及通风管理。有很大一部分食品药品检测会对实验室的温湿度、通风量等提出较高要求,所以在进行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时,应加强实验室温湿度及通风的管理,保证温湿度、通风量在合理水平,如果条件允许可建立可独立调控温湿度的检测区域,为食品药品检测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强实验室供电管理。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大多具有高度的精密度、灵敏度,这就对实验室供电电流、电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此,在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应加强供电管理,保证检测设备供电电流、电压的精准性、稳定性。

最后,加强实验室防干扰管理。为保证食品药品检测任务的有序开展,还应加强实验室防干扰管理,具体包括将配电室等容易产生噪音或振动的区域设置在远离实验区的区域;对实验室内部进行静音处理;选取地下暗铺方式布设各强电线路,同时确保埋深符合相关要求。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减轻电磁辐射、噪音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总而言之,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主要在实验室中开展,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应切实开展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对此,相关人员应首先明确开展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验室的管理现状,采用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加强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等措施,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作者简介:冯菲(1986-),女,汉族,河北辛集人,助理工程师,大学专科,研究方向为医药工程。

猜你喜欢

食品药品实验室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