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梦是我永远的“痛”

2023-05-30马丽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正念

马丽铭

摘要: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想学音乐的愿望一直不被允许,心中对父母产生了怨恨,并陷入不能学音乐的情绪困扰之中。咨询师运用ACT疗法,帮助来访者学会自我放松,处理情绪;通过认知融合,帮助来访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拓宽思维,拥抱更多可能性。同時结合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来访者改善亲子关系。经过系统的辅导,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ACT疗法;正念;家庭教育指导;认知融合;承诺与行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2-0057-04

一、个案评估与分析

高一女生亭子(化名),16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和弟弟。亭子自诉喜欢唱歌,从八年级开始跟父母透露出学音乐的想法,但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自此一直都很痛苦。

1.个性敏感脆弱。亭子是一个比较内向和敏感的学生,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不太敢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面对挫折倾向于自我封锁,容易胡思乱想,内心相对脆弱。

2.生活危机事件。亭子很喜欢唱歌,一心想学音乐,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她参加了校园十大歌手选拔赛,却惨遭淘汰,而过去一起学唱歌的同学拿下了比赛冠军,这引发了她内心的冲突。她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亲子沟通不良。亲子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父母并未认真倾听亭子的诉求,常常在亭子面前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指责和谩骂,导致亭子在面对与父母的关系时内心极度委屈。

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1],亭子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衣着得体,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思维清晰,语言表达通顺,有自知能力,没有出现幻觉、臆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疾病。亭子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两个月,加之亲子关系不良,让亭子内心充满委屈和挫败感。亭子的认知合乎逻辑,人格上无明显异常。心理问题出现泛化,比如自我感受比较痛苦,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对自我缺乏信心,睡眠质量下降等。由此可以确定亭子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二、辅导目标

短期目标:放松自己,处理情绪。想到父母反对自己学音乐,亭子就会陷入无尽的委屈、怨恨和遗憾之中,需要在辅导中帮助亭子学会调适情绪。

中期目标:在学音乐这件事情上,亭子积压了很多对父母的负性情绪。因此,在辅导中需要帮助她改善亲子沟通,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长期目标:亭子长期存在情绪困扰,导致思维狭窄,对未来丧失信心。因此,在辅导中需要帮助她拓宽思维视域,澄清价值观,确定承诺并付诸行动,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三、辅导方法

本案例主要采用美国治疗师Steven C. Hayes提出的接纳与承诺疗法(以下简称ACT),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ACT涉及六个核心治疗过程[2]:(1)接纳,即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各种经验和感受。(2)认知融合,改变思维和其他心理事件的消极功能,帮助来访者学会退后一步观察这些心理事件,平静看待这些心理事件而不深陷其中。(3)观察自我,改变关于“自我”的概念,从概念化的自我变成作为各种心理时间载体的自我。(4)引导来访者学会将注意力放在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上,学会以一种非评价的方式感受当下的过程。(5)澄清价值观,在生活的不同领域帮助来访者建立有意义的生活。(6)承诺与行动,帮助来访者将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加以实践。

在运用ACT过程中辅以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来访者学会接纳当下,放松自己,缓解情绪困扰。觉察自我不合理认知,改变自我评价,改善亲子关系;澄清价值观,寻找学习和生活的多种可能。

四、辅导过程

(一)放松自己,处理情绪

第一次面询时亭子很准时地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她神色忧郁,一开口就禁不住掉泪,她说她一直很喜欢唱歌,小学时的音乐老师也认为她很有歌唱天分,但父母对其学音乐的要求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她要学音乐是“不懂事”“走捷径”,还联合家中的其他亲戚力劝亭子不要学音乐。每次提及父母和周围人的劝阻,亭子的情绪都会出现波动。在亭子叙说的过程中,我充分地给予了共情,并用身体语言鼓励她继续表达。

而后亭子又提及了她参加“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经历,在叙说中,亭子的情绪一直都很强烈,不适合进一步谈话。于是我采用正念呼吸法引导亭子进行放松,缓解情绪压力。正念是ACT技术的核心基础,旨在帮助来访者隔离或脱离情感的痛苦,把注意力从内在转向自我的呼吸。

在正念呼吸进行过程中,亭子忽然睁开了眼睛:“老师,我很难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我首先感谢亭子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并对此表示理解和接纳:“正念呼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慢慢地练习,第一次做不好是很正常的,我们慢慢来。”考虑到亭子的情绪反应,我临时决定改用心理着陆技术帮助亭子放松,处理情绪。心理着陆技术的原理是把注意力从内部思考转移到外部世界,有助于个体负面情绪的缓解。

我让亭子环顾四周,引导亭子关注一个小东西,选一个能放在桌上的,不会引起情绪波动的物品。亭子最后选择了桌上的一支荷花造型的圆珠笔,我示意亭子把笔放在自己面前,继续进一步引导,“请舒服地坐着,做一个缓慢的深呼吸。”因为有了前面正念呼吸的练习,亭子这回很快进入了状态。“看着你眼前的东西,不要碰它,用一点时间观察它的外形,然后想想它拥有的不同的特征。”“这是一支笔,它表面看起来是什么样的?是光滑还是粗糙的?看起来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你还可以触摸它,并注意触摸的感觉……”

亭子很认真地跟着指导完成了心理着陆,并表示心里没那么难受了。本次辅导成功帮助来访者进行情绪疏导,对比发现心理着陆技术更适合亭子。此外,我还与亭子探讨了其他有效的情绪舒缓的办法,比如写心情日记,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帮助自己缓解身心的紧张感。咨询结束时,我布置了咨询作业:每天安排30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每日进行1~2次的心理着陆练习。

(二)觉察自我,接纳当下

这次辅导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箭头向下”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产生负面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并利用“控辩方技术”“可能性区域技术”帮助来访者进行初步的认知调整。辅导过程中准确识别来访者的情绪,是保障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前提。在谈话中我发现,父母不同意学音乐这个事实让亭子很挫败,而父母的指责和误解更让亭子感到委屈和不满。这些负性情绪一直困扰着亭子,使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失去了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在对亭子的准时赴约表示赞赏后,我们开启了本次的谈话。亭子首先表示,她完成了咨询作业,发现已经可以部分掌控自己的情绪;近期曾经试图与父母聊学校的事情,却很难“聊得下去”。

“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总是很敷衍我。”

“父母不同意你学音乐,这让你想到什么?”我开始使用“箭头向下”技术,帮助亭子发现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箭头向下”技术会让来访者有一种“刨根问底”的感觉,如果不提前说明,很容易使来访者产生“被逼迫”的感觉,从而影响咨访关系。在实施“箭头向下”技术前,我与亭子做好了沟通,有效避免了咨询过程中的阻抗现象。

“他们不理解我,每次提起这件事总是会大发雷霆……”亭子在面对父母时常常产生“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自动化思维。

“爸爸妈妈不理解你,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接着往下问。

亭子思索片刻:“我觉得他们不够爱我。他们有些重男轻女,偏爱弟弟,忽略了我的感受。”

“父母不爱你,偏爱弟弟,这又意味着什么?”

“我很差劲,不值得被爱……”亭子很无力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层层追问,我找到了亭子的非理性信念。我把亭子的这些想法列出来,并介绍了控辩方技术。引导亭子思考支持这些想法的证据是什么,支持相反想法的证据是什么。针对亭子不被允许学习音乐这件事,我采用了CBT中的可能性区域技术。应用可能性区域技术时可向来访者提问有如下几个典型的问题[3]:

(1)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2)支持糟糕可能的证据是什么?支持理想情况可能的证据是什么?

(3)如果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你怎么办?

(4)有没有可能做些什么,争取到更好的结果?

运用可能性区域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来访者能以客观的视角看待当下,从而接纳现状,以积极而无防御的态度拥抱各种可能。本次辅导中,亭子不似之前那般情绪失控,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受时间的限制,我把控辩方技术和可能性区域技术的相关思考任务打印出来,作为辅导的作业留给亭子慢慢思考和完成。这个过程可视为“认知融合”,即帮助亭子改变思维,平静地看待心理事件。

(三)家庭教育指导,改善亲子沟通

征得亭子的同意后,我与亭子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我与亭子的父母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了会谈。

在会谈中了解到,在父母眼中,亭子一直都很懂事。上中学后,父母发现亭子不太爱说话了,但两人认为女孩子心思多,并没有放在心上。而对于亭子要求学习音乐的事,父母不是很赞成:一来孩子学艺术的费用比较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不知怎么跟亭子解释;二是亭子学习成绩尚可,担心她心血来潮学习音乐,最后没有出路还荒废了文化课。种种顾虑让亭子父母不敢支持孩子的这一想法,但对于女儿他们很心疼,内心也充满着愧疚。

看得出来,亭子的父母确实不太懂得如何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不太重视亲子之间的问题,导致与孩子的关系越走越远。在本次谈话中,我主要与亭子的父母就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建议家长能够以尊重、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同时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体察孩子的需要及心理状态,适度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多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亭子的父母对此表示认可。

(四)澄清价值观,寻找新可能

这次辅导开始时,我从亭子处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周末晚饭后和她做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对她表达了爱意与歉意,双方都说了很多心里话。亭子表示自己当时有些无所适从,过后感觉没有那么埋怨父母了。

我见亭子对父母的态度有所转变,对这一变化表示肯定。同时提及之前给她留的运用“控辩方技术”对“父母不爱我,我不值得被爱”这一非理性信念进行辩驳的辅导作业。这一次亭子找出了很多支持相反想法的证据,慢慢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肯定和关爱,但对于不能学习音乐这件事依旧存留着遗憾。

我再次运用“可能性区域技术”对亭子学习音乐这件事进行探讨,引导她看到事情的多种可能性。亭子说最糟糕的事就是可能她永远都没办法去学唱歌,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父母支持她的想法,让她现在就转去艺术班学唱歌。亭子表示,第二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她知道父母也有难处。而最可能的结果是她把唱歌当成一个爱好。在这次对话中,亭子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我对亭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和尊重,并通过“自我暴露”谈了一些个人的经历。

“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是指咨询师把个人的情感、思想、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告诉来访者,与来访者共同分享。我把亭子带到心理辅导室隔壁的陈列室,里面摆放着一架古筝。亭子对这架古筝感到好奇。我很坦诚地告诉亭子这架琴是我自己的,并与她分享了自己学习古筝的经历。亭子听完深有感触:“我也可以先把当下的功课学好,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后再寻找机会去学习唱歌。”

在本次辅导中,我重点引导亭子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以外其他事情上,减少对于不能学习音乐的过度关注,并引导亭子拓宽思维视域,探索未来生活的多种可能。

(五)作出承诺与行动

在最后一次辅导中,我运用ACT技术中的“承诺与行动”,帮助亭子将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中并加以实践。亭子对自己当前生活做了一些初步规划,并对未来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耐心地陪伴她,并对她计划中的一些困惑提出了参考意见。

在辅导结束的时候,亭子释然地告诉我:“老师,我现在已经没那么纠结能不能学音乐了。我的父母也很不容易,目前我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好,考好期末考试,选好科目。高中这几年把学习搞好,将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学音乐不再是我心里的‘痛了。”

亭子的一番话让我倍感欣慰。在讨论计划时,亭子非常认真,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在征得亭子的同意后,我们结束了咨询。

五、辅导反思

本案例的辅导持续了一个多月,辅导过程比较顺利,基本实现了最初制定的輔导目标:亭子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亲子关系得到了缓和,父母能够与亭子诚挚沟通,给予亭子尊重和理解;通过“控辩方”技术和“可能性区域技术”,亭子逐渐调整了不合理认知,澄清了之前的许多认识误区,对学习音乐的事情不再耿耿于怀,能够坚定自信地对未来作出规划。

本案例给了我不少启发:(1)家庭是教育的根基,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需要作出改变,孩子才可能得到成长;(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辅导中,有的来访者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优先处理好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面对问题;(3)ACT疗法的核心在于帮助来访者悦纳自己、积极面对、解决问题,拥抱更多可能性,非常适用于高中生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林甲针,陈如优. 中学心理辅导使用技巧与案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郭召良.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编辑 / 黄偲聪终校 / 于 洪 石 雪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正念
早餐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课程:赋能儿童学习力及心理健康发展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