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 “美好手册”构建良好家园关系

2023-05-30程嘉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光盘手册口袋

程嘉

良好的家园关系是优质幼儿教育的开端,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家园沟通往往低效甚至无效,致使家园关系不和谐。为此,我园基于“发现美好、共建美好、相生相长、立己立人”的园所文化,利用“美好手册”连接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三方互通的联系手册,打开家园沟通的新通道,促进良好家园关系的构建。

一、利用美好话题,发起“美好手册”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思考家园共育中“爱的教育”理念,反思后发现:以往灌输型的家园沟通方式如公众号推送的“好书推荐”等,未必能获得家长的情感共鸣。如果能让家长从某一活动(事件)中看到“美好”,教师继而顺势推动活动(事件)的开展,那么家长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于是,教师开始寻找发起“美好”话题的时机。

比如在刚启动的“光盘行动”中,教师发现初入中班的幼儿第一次参与自主用餐,大多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教师及时用手机拍摄下幼儿“光盘”的美好瞬间,在餐后用图文的方式呈现在记录单上,并利用餐后谈话活动及时肯定已“光盘”的幼儿。从活动中可以看到,被记录美好的幼儿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眼神中充满了自豪。教师随即采访了当天未“光盘”的幼儿,来自老师的关注与同伴的肯定,坚定了他们未来“光盘”的决心。这张“美好记录单”不仅带动了幼儿向榜样学习,同时也让教师的关注视角从“看见剩饭”变成“看见‘光盘”,最后呈现出集体“光盘”的美好画面。

教师借此活动鼓励幼儿及时发现同伴的美好,并将美好的快乐进行传递。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班级中美好一角——美好墙的创设(图1),幼儿绘制美好的内容,教师辅助记录美好的话语。师幼还以日期递增的排序方式将“美好记录单”累加后制作成“美好手册”,人手一份展示于美好墙上,幼儿可随取随放,自主记录与阅读。

在遇见“光盘行动”带来的美好成效后,教师结合个案及时将这份“美好记录单”及汇总表传播至家长群中。于是,幼儿的这场“光盘行动”也就成了教师邀请家长一起加入记录“美好手册”的最好契机。“美好手册”逐渐变成了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共同记录的通讯录。

二、明确美好视角,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一)引导家长用美好视角看待孩子

为了鼓励家长用发现的眼光看到孩子身边的美好,激发家长以不同的美好视角看待孩子,教师通过线下记录、线上预约分享相结合的形式,请家长在微信群内自主预约分享时间,并根据记录内容在群中具体分享孩子每周一次的美好故事,如译译从害怕核酸检测到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的转变故事。越來越多的家长尝试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孩子的各种美好,日益看到孩子身上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教师对家长在“美好手册”中的每次记录及时回应,家长在看到教师的追踪回复后也更加积极地记录,幼儿随着家长的记录话题与家人的主动沟通也越来越多。“美好手册”这种亲子间平行的交流方式使幼儿更愿意主动亲近家长,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建立常态化的“美好手册”制度

为了让“美好手册”成为家园间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教师与幼儿、家长就“何时记录”“何时阅读交流”“如何实现家园间的传阅”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于幼儿而言,幼儿的记录与阅读分享时间较为弹性,如晨间来园、课间休息、餐后时光、区域游戏时间,都能进行“美好手册”的记录与交流。于家长而言,周末时光更适宜亲子间翻阅“美好手册”,欣赏与孩子有关的美好故事。这便于家长回顾一周内孩子的小美好,及时与孩子交流手册内容,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于教师而言,“美好手册”不仅能让他们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看见幼儿的发展,也能引导他们学会全面观察幼儿,基于幼儿某一学习品质、生活习惯进行追踪式的记录。我园结合幼儿、家长、教师的记录时间与阅读交流方式、幼儿在园的时间等,形成了每周五手册带回家、每周一手册带入园的常态化交流制度。

三、借助“美好口袋”,让“每一个美好”都可视化

(一)手册呈现交流难题,部分幼儿被边缘化

“美好手册”在日积月累中变得越来越厚,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美好手册”的内容过于丰富,手册内容的编排根据记录时间从早到晚排列,因此近期的记录内容反而置后,幼儿需要翻阅很久才能找到近一周内发生的美好故事,容易让幼儿错过最佳的分享时间,大大减弱幼儿的期待值。另外,较内向幼儿的“美好手册”内容较少,同伴间的记录更倾向记录一些善于表达与表现的幼儿,因此边缘化了另一部分不善于言表的幼儿。

(二)迁移环创经验,“美好口袋”使美好可视化

针对“美好手册”呈现的交流难题,教师与幼儿就其呈现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班级空间布局的观察与分析,结合生活区环创中“核酸检测码”透明袋的启示,师幼一起制作了“美好口袋”(图2)。透明的口袋能直观地展示幼儿身边最新的美好故事,同时也能及时让大家发现哪些幼儿缺少美好记录,推动同伴更有针对性地挖掘还未获得美好记录的幼儿的美好故事,从而保证每名幼儿都有美好记录与呈现。

为了让“美好手册”与“美好口袋”进行关联,使幼儿间的分享变得可视化,教师与幼儿就“口袋怎么用”“口袋、手册怎么放置”等问题继续讨论。幼儿在实践中发现,“美好口袋”更适宜分享与交流,透明的口袋无须翻页,能减少大量的寻找时间,便于随时交谈,但口袋的宽度却并不利于整理归纳,无法形成长期的积累。而“美好手册”更像幼儿成长手册,方便记录幼儿一个月、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美好变化。师幼整合了“美好手册”“美好口袋”的优缺点,完善了手册与口袋的关系:幼儿以一周时间为目标,自周一起将日常的美好记录单存放在“美好口袋”中,并用以及时分享;以周五餐后游戏时间为在园记录的终结点,回顾本周在园的小美好,并以时间顺序整理记录单后,将一周口袋中的记录单集中起来,放到“美好手册”中。这样既形成了可视化的分享模式,也满足了幼儿成长手册的持续性整理需要,同时接轨每周五的家庭日分享活动。

四、传递美好故事,畅通美好家园关系

我园鼓励教师、幼儿、家长发现与记录彼此的美好,并将美好故事进行传递。从手册周而复始的传递中,教师、幼儿、家长能更真实地感受彼此的爱。从婷婷记录的“程老师给我梳头时很美好”中(图3),还可以发现,在教师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在幼儿眼中却也是一种美好。再次品读爱的教育理念,教师感受教育的爱不是一味地单向灌输,更应当是双向的互通。

在为期一年半的手册记录中,幼儿收获了同伴、教师与家长的美好记录。与此同时,幼儿也想将心里的一些话传递给家长、教师、同伴和自己。于是,师幼在协商后对“美好手册”内的角色重新定位,用不同颜色的记录单诠释不同角色的美好:橙色记录单代表幼儿自己的美好、绿色代表幼儿记录同伴的美好、粉色代表幼儿记录教师的美好、蓝色代表幼儿记录家长的美好、红色代表家长记录孩子的美好、黄色代表教师记录幼儿的美好。颜色的不同代表记录与收获的角色不同,幼儿看到了更多元的记录,从“美好手册”中感受更多的爱。

“美好手册”伴随着幼儿从中班进入大班,直至毕业。通过“美好手册”的制作与实施,教师、幼儿、家长能够看见美好、联结美好、升华美好、共建美好。家园在卷入美好的过程中,逐渐畅通了沟通的通道,而“美好手册”就是打开新型家园关系的钥匙,让家园关系更加和谐,为家园携手共育翻开了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光盘手册口袋
光盘行动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光盘小熊
会喝酒的大口袋
光盘光荣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