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儿童是一场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2023-05-30佘江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内驱力隐性

佘江涛

许多人把教育等同于考试教育,并顺其自然地将其极端化——单一、强迫、偏执、完全功利,排除其他一切教育。在他们眼中,教育的功能十分单一,就是为考试服务;教育就是考试训练机、“英才”孵化器、阶层分化的工具,教育的成效完全由考试教育的结果评判。这种唯分数和成绩论的功利主义如果得不到缓解,改变教育的状态、发挥教育的功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几无可能。

家庭、学校、自我和社会都是教育的平台,都可以激发个体的内驱力和内在成长的动力。不关注内驱力的激发,只强化外部刺激诱惑的教育,是一种自我枯竭、竭泽而渔、功利主义的教育,无法让民族走向富强。没有家庭教育、终身的自我和社会教育,教育的生态是脆弱的;没有终身的自我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或基本被考试教育所绑架,客观上从两个方面产生对人的伤害:

一是考试教育挤压出来的人普遍厌倦自我和社会教育,对于他们而言,考试教育提供的知识就是人生知识的全部,供一生消耗;知識成长随着考试教育的终止而终止,三年高中考试教育的知识就是人生知识的顶峰。

二是考试教育使大部分人生存在重复、过度的习题劳作中,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进入社会后,考试教育的成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需求,无用感和无力感随之而来。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抑郁症都是在考试教育之中和之后形成的。为考试而考试的、排除其他一切教育的考试教育对人格的伤害远远没有被评估出来。

我们似乎还没有独立的、各具特点的、宽容而理性的家庭教育,只有考试教育向幼龄延伸的、小学考试教育预科的家庭教育。家庭已经成了考试教育功利和焦虑的共谋,甚至是资本合作伙伴。孩子只是家长欲望和焦虑、失败和补偿、投入和资本的出口和雇工,成为习俗、习惯、集体无意识、社会心理,通过遗传成为本能、本性。功利主义在没有价值理性指导的工具理性的助力下,在考试教育中找到了坚固的堡垒。

学校教育也不敢和家庭需求、社会需求作对,慢慢变成考试教育心不甘情不愿或者心甘情愿(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共谋。一旦考试教育在家庭、学校隐性结构化、体制化、情结化,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其消极影响绝非通过发文件、搞运动就可以清除。

相对于显性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存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习俗、习惯、集体无意识、社会心理隐性而顽固;相对于显性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人的本能和本性隐性而顽固。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双管齐下,消弭功利主义,回归以人为本,面向真实的自我,面向未来的世界,指向个体发展的三个基本核心素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精神),实现育人的四个目标(健康人格、知识树、感觉和直觉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教育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现状和未来的镜子。教育改革的路不走也得走。民族、未来不能在考试中内卷。教育需要青山绿水,首先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因为它是和人性、传统作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儿童已经成了一场最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内驱力隐性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