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运动 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2023-05-30陈会兰王琳尹璐璐

保健与生活 2023年3期
关键词:斜视弱视屈光

陈会兰 王琳 尹璐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力的下降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希望通过学生、家长、学校等的共同努力和重视,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本期特约专家为您解读如何通过运动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视力问题。

视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之一,视觉发育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视力损伤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获得教育资源质量、习得运动技能、自我认同和社会化发展。目前,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视力问题包括近视、弱视和斜视等。尤其是近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高、进展速度快且低龄化问题突出,近视的防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视力逐步发育完善的关键时期,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的早期筛查对于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目前近视的应对原则主要以防治结合为主,提倡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视力矫正、改变用眼方式与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体育运动除了有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肥胖率、促进心理健康发育等益处,还能够增加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视疲劳,在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阶段有哪些视力方面的问题?

1.近视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小学生约为35.6%、初中生约为71.1%、高中生约为80.5%。其中,约10%的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近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

近视是指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远处物体的图像在视网膜前聚焦,导致视物模糊。近视主要发生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尽管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缓解,但近视患者发生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的风险会增加,且高度近视的患者潜在致盲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大多数近视病例与眼轴过度拉长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当眼睛注视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轴向增厚,形状更凸。按是否可逆,近视可分为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真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紧张或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造成的调节性近视,这时可通过眼肌锻炼恢复到正常视力。若假性近视得不到及时纠正,导致眼轴变长,则会继续发展为真性近视。以屈光度为标准,近视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

研究证据支持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均为构成近视的风险因素。首先从遗传因素看,大部分研究已经肯定近视的遗传特点,近视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近视的则其孩子近视风险较高。最近的分子技术,如连锁分析、候选基因鉴定、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二代测序,已鉴定出许多近视相关基因组和基因突变。但由于基因变化影响缓慢,无法解释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近视率飙升现象,因此,环境就成为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密集型教育程度、近距离用眼活动增加和户外活动减少都互为因果构成了近视发病的环境风险因素。

为切实解决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指出要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地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力健康监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近视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方式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于光学矫正,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已成为主流趋势,但一般不建议儿童使用隐形眼镜。通过准分子激光将角膜变薄的屈光手术也日趋发展成熟,但通常在20岁屈光发育稳定后才被推荐使用。此外,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儿童近视进展低于服用安慰剂的儿童,疗效随着长期用药而降低,停药导致部分反弹。但是长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会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因此,阿托品滴眼液的使用尚未得到广泛采用。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与近视发病率增高高度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将与近距离工作或父母遗传相关的近视风险降至最低,这种保护效果似乎与户外活动的总时间,而不是与特定的体育活动有关。在排除了近距离用眼、父母近视遗传和种族因素后,增加户外体育运动时间与较低的近视眼发病率和更高的远视平均屈光度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更明亮的光线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和多巴胺激动剂释放,放松紧张的睫状肌,减轻用眼疲劳。

2.弱视

弱视,也是造成儿童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敏感期(通常指7岁以前),由于视觉体验不足而导致的视力下降,且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全球范围内弱视的平均患病率约为2.4%,在全球6.25亿5岁以下的儿童中,超过1500万儿童可能患有弱视,我国弱视儿童发病率约为2.8%。弱视通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已知的弱视因素,如斜视、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不正存在显著差异)、屈光不正等。

弱视的主要治疗目前依赖于剥夺健侧眼的视力,强制使用弱视眼,以改善弱视眼的单眼功能。主要方法包括屈光矫正、遮蓋疗法、压抑疗法、药物治疗和视力训练。由于大多数弱视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因此矫正屈光不正是弱视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优势眼的遮盖,如使用矫正镜片或阿托品滴眼液来抑制优势眼功能,进而促使弱视眼视力得到提高和恢复。尽管以上方法目前已得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但许多弱视患者仍存在残余视力缺陷、眼球运动异常、精细运动技能不足和复发性弱视的高风险。常规弱视训练包括各种视知觉训练,如红灯闪烁训练、光栅条栅、海丁格刷、方波棋盘格等方式,进行视觉技巧、双眼视功能、对比敏感度、信息提取等功能的训练,利用大脑视觉皮质的可塑性,激活视觉信号通路,从而改善视力。

3.斜视

斜视通常是指一只眼睛看向前方,另一只眼睛则看向内、外、上或下。斜视患者不能同时用双眼看同一个物体,仅用一只视力正常的眼或双眼交替看物体,因而不具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斜视也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儿童发病率为0.1%~5%。斜视的发病机制多为眼外肌发育异常,调节与聚合力量不平衡、视觉中枢功能不全,导致双眼聚合失衡。斜视不仅会引起患儿弱视和立体视觉障碍,还会造成其身心发展障碍,产生孤独、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儿童期是斜视能否获得功能性治愈的关键时期。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尽早矫正眼位,根据不同的斜视分型辅以药物治疗、视力矫正训练。针对斜视的训练主要基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原理,通过视觉刺激来激活视觉信号通路,进而达到视觉重构的目的。

积极运动 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婴儿时期是眼球发育最快的阶段,在此期间,眼轴不断增长,视细胞逐渐发育成熟,双眼视觉功能逐渐发育健全,这一阶段应定期开展弱视、斜视或其他视力问题的健康筛查。儿童青少年时期,随着课业活动的增加,学生的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长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已成为近视高发的时间窗口。因此,这一时期对于儿童青少年弱视、近视和斜视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研究报道,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延长,是近视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是最有效的近视预防策略。

儿童青少年在户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但目前关于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尚未解释体育活动对近视的潜在保护作用的生理学机制,理论上可能与运动后脉络膜血流量和厚度增加有关。未来研究应控制户外活动时间的混杂效应,设计出针对儿童青少年分别在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下,从事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的视力对比研究。如果体育活动被证实能够独立地保护儿童青少年免受近视发展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已证实的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多重益处,未来可以提出一种全新的干预措施,进一步强调运动处方对预防近视的作用。

此外,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可以被考虑纳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处方中。如隔网对抗类的体育运动,特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由于来球路线多变、球速快、旋转多等特点,会引导眼外肌和睫状肌不断收缩、舒张,有效缓解视疲劳,对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以及延缓近视进展和改善弱视、斜视可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中国传统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讲究眼神与动作的一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力。有研究表明,课间30分钟的慢跑对减缓非近视儿童眼轴延长的进展有短期效果,但在停止运动后,3年内会出现完全反弹的现象。

近年来,教育部为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对于体育运动,通过保障体育与健康课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涉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专项运动处方,但可以鼓励儿童青少年按照以下方法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达到促进视力健康的目的。

首先应鼓励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时应遵循以下护眼原则:每天接触自然光60分钟以上;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使用电子产品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天,中学生9小时/天,高中生8小时/天)。针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下面几个常用的运动处方可供参考:

运动处方一

运动类型:对抗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排球等。

运动时间:热身活动10分钟,运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整理拉伸活动10分钟。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低、中、高强度运动。

运动频率:间隔1~2天,每周3~4次,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

特点及作用:球类运动属于有氧与无氧混合性运动,能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球类运动半径广、视野开阔,运动时睫状肌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另外,随着球和球员的不断移动,儿童青少年的眼部肌肉也会进行收缩和放松的节律性调节,使眼睛得到充分放松。

注意事项:此类运动属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热身和拉伸,运动前做好安全教育,场边备好急救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和意外发生。

运动处方二

运动类型:游戏类运动,如飞盘、踢毽子等。

运动时间:热身活动10分钟,运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整理拉伸活动10分钟。

运动强度: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低、中、高强度的运动。

运动频率:间隔1~2天,每周3~4次,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

特点及作用:此类游戏类运动,训练四肢、眼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眼睛随着游戏需求进行上、下、远、近的调节,眼外肌和睫狀肌都得到了锻炼与放松,对改善近视和弱视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运动处方三

运动类型:休闲类运动,如户外徒步、放风筝、爬山等。

运动时间及频率:此类运动强度较低,可根据活动需求延长时间,最好整体户外时间超过1小时,且尽量增加活动频率。

特点及作用:此类运动可以使眼睛专注于凝视远方,能很好地缓解睫状肌紧张或痉挛,且亲近自然、舒缓身心。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儿童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健康,通过科学的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缓解用眼疲劳,有效促进视力健康。

猜你喜欢

斜视弱视屈光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