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感培养

2023-05-30邱彩云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验高中语文课文

邱彩云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的成绩,这是阅读教学最朴素的目标。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冲着这一目标而进行努力的。由于有了明确的应试指向,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总是习惯于将阅读材料与相应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然后去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思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有经验的教师也都知道,完全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很快就会触及天花板,很难再有突破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要想突破现有的天花板,就必须在教学的时候形成新的阅读教学思路。笔者本着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如果在阅读教学当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感,那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文字、文本的感知能力,进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应付考试,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走入文本,从而真正成为文本的阅读者、欣赏者,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一脉相承。

一、文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文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对文字的感觉。提到文感这个概念,想必很多同行都会想到另一个概念,那就是语感。语感原本是语文的一个核心概念,常常是指人在面对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感觉能力,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语感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但相比较而言语感这一概念更多的是从宏观上描述人面对语言时所产生的感觉,总体而言,缺乏教学指导意义;而文感是人对文字的感觉,进一步讲就是人对书面文字的辨识度、对措辞的敏感度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控制。文感与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关,也与理解能力有关,能够反映学生在面对文本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和外在水平,因此更具指导意义。有研究指出,文感培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巨大,能整体调动学生的知识积淀,全面发挥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能快速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文感的作用,更是因为文感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的阅读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隐隐约约地都有一些与文本相关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不受重视,因此也就不会被强调,于是很多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营养也就流失了。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么能够凭直觉判断出文本的主旨所在,要么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想法与观点。这些实际上都是文感的体现,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这一感觉,并且沿着文感培养的道路前进,那就可以进一步强化文感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收获许多与阅读相关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里所说的隐性知识又被称之为默会知识,其或许不能够为学生所明确知晓,但却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

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文感的培养,要将其作为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抓手。可以肯定地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感,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这可以让传统的阅读教学走出“技术主义”的路径,让阅读教学不再是“抠字眼儿”。学生可以在文感培养的引领之下,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更加注重自身阅读经验与文本内容的交互,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对文本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这种感觉既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也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这两个方面是文感培养的重要基础。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积累,还催生了他们表达的愿望,这也就可能引导他们进一步向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延伸。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感,用文感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就成为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基于文感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到了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感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策略。有研究者总结出文感培养的相关思路,如在阅读中要开放对话过程、增强个人阅读体验、缩小对话代沟,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要注重课堂对话多样性等,笔者认为这是深化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和可行之路。在认同这些观点的同时,笔者更想强调的是文感培养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文本中的内容与自身的经验以及认知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更有助于学生文感的形成。这里不妨来看一个阅读教学的例子。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入了《氓》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其中的第一段内容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其实对于这篇课文,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在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感觉到佶屈聱牙,非常吃力,教师也会因此在教学当中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笔者在教学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认识,但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描写并非毫无感觉。类似于此的文言文,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发现:只要能够突破一些字词的理解,那一篇文本的意思就会呈现出来。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氓”“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等理解会有困难,但对“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容易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一感知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先建立起自己的感觉——这是文感培养的基础,然后再去联系上下文,慢慢解读,慢慢猜测——这是文感培养的核心环节……如此学生就能够获得自主理解。

三、用文感促进学生阅读过程的内驱力形成

类似于上面这样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阅读经验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基于自身的经验与感觉,去体验、判断、推理、猜想,而这些努力都是文感形成的必要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文感是一种内化于心的阅读感觉,是学生面对文字时表现出来的感觉、直觉。很多时候不需要通过精确的文字来描述这些感觉,只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这些感觉即可。有了这些感觉的支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有读不懂的字词、理解不了的词句而心生恐惧,反而会下意识地将文本中的内容以自己的经验进行多角度的联系,从而引导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探索,直到发现那一丝灵光。而这,就是文感的价值所在!

结束语:在阅读教学当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文字、文本的感知能力,进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么能够凭直觉判断出文本的主旨所在,要么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想法与观点,这些实际上都是文感的体现。文感培养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文本中的内容与自身的经验以及认知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更有助于学生文感的形成。

猜你喜欢

经验高中语文课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背课文的小偷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背课文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