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

2023-05-30伍亚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新课标初中语文

伍亚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意味着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来保证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跨学科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具有一定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有重视跨学科的一面,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放手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又不多见。而面向当下,为了落实新课标,又必须将跨学科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对新课标给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梳理,然后在日常教学当中进行了尝试,并对跨学科教学的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具体阐述如下。

一、新课标给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带来的启示

当前初中语文课改应重视“从做中学”“知行合一”,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活学活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应用问题。新课标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党和国家的教育总方针的学科体现。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新课标在延续关于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的创新,而对语文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质上既是重复,又是强调。在此前20多年的时间里,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不少跨学科的尝试,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也引起了一些热议,比如关于“语文味”的问题,就曾经是议论的热点。

在新课标的视野之下,有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跨学科教学如何才不越过“语文味”的课堂边界?跨学科教学怎样才能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推动性力量?

众所周知,新课标的价值体现增加了两点:一是立德树人,二是核心素养。其实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核心素养,这两者的落地都不可能对应空洞的过程,换句话说,只有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地。面对这一要求来思考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就可以发现,当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发生交融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可以从语文向其他学科延伸,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过程中获得其他学科的营养,并以此反哺语文学科的学习。尤其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这一判断,可以判定在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时候,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学生在建构语文学科知识及其体系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其又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以这样的目标来观照跨学科教学,可以发现,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时候,完全不必被语文学科所束缚,完全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的审美对象不再局限于语文,而这自然能够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跨学科教学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建构基础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二、体现新课标思想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与分析

在具体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时候,必须坚持以语文学科为主、通过跨学科教学吸纳其他学科营养的宏观思路。在坚持这一宏观思路的基础上,要抓好跨学科资源融合与教学方式选择两个要素。对于前者而言,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应利用多学科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后者而言,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跨學科学习的时候,过程更加自然,结果更加理想。下面以一次尝试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考虑到这一单元的文章写到了自然界中的四个季节和一些自然现象,于是在这一单元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利用课后时间跟学生探讨了一个跨学科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并不是以跨学科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纯粹语文学科的形式出现的:在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对作者能够用如此优美的文字写下这些文章感到敬佩,在我们的眼中,对一年的四个季节或许只能说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对雨只能用一些常规的词来描述。而在读这些课文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作者有哪些华丽的辞藻,但就是能够给人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契合初中学生的需要,不少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感触,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欲望都比较强。在学生有了这一学习动机之后,笔者开始了真正的跨学科教学(限于篇幅,这里只选择《春》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首先将相关课文中的描写提取出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然后从科学(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相关科学知识,其实多是生物和物理知识)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也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比如:“根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知道小草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但是由于植物生长的缓慢性,我们不可能跟踪一棵小草的生长,那作者朱自清为什么可以用‘钻这个词呢?”带着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学生感慨“如果能够看到小草的生长过程,那该多好啊”,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准备好的视频给学生播放,当看到一颗种子种在泥土里,然后开始发芽并钻出泥土时,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钻”这个词的生动形象;再比如对花的颜色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吸收阳光,不同植物在吸收阳光的时候有着不同的需要,红色的花是不喜欢阳光中的红色光的,白色的花是要反射所有色光而保护自己的;再比如说对雨的描写,用牛毛和花针来形容,说明这些雨非常细和密,而要下这样的雨,就意味着温差变化不太大,这种情形在春季更容易出现……

三、对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展望与深度思考

在上述案例中,对于学生而言,跨学科教学的痕迹并不明显,而这也正是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一种追求。笔者总以为跨学科教学不能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跨越,而应当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浑然一体,跨越过渡自然无痕。上面的例子当中就是从语文写作的角度切入的,因为初中学生有追求写好作文的需要,而这里通过跨学科教学来帮助学生疏通写好“写景”类作文的内在机制,让学生认识到要写好景致,必须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与体验,所写的景致在自己的大脑当中要有丰满的形象,这样自然就能够激活写作的内在动机。上面通过跨学科的分析,学生就对朱自清笔下春的景物描写有了内在机制的理解,不少学生都说:了解了这些之后如果再能够掌握恰当的语言,那就能够写出优美的文字。这对于学生而言,又是新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会有意识地去积累好的语言了……

由此可见,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是有生命力的,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去进行跨学科教学,必须坚持以语文学科为主、通过跨学科教学吸纳其他学科营养的宏观思路,同时要抓好跨学科资源融合与教学方式选择两个要素,从而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