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文学类文本解读策略

2023-05-30冯东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学类寓言散文

冯东梅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教师要明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基于学习主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布置若干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与资源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在任务型阅读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其主要流程,根据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有趣情境,科学设计探究任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各类文学类文本,教师可以基于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文学类文本,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

一、新课标下任务型阅读的文学类文本解读流程

1.创设生动有趣情境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与核心素养,基于任务型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收集与整理丰富的数字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与微课。在课堂上,教师借助智慧平台创设生动有趣情境,吸引学生观察与思考。

2.科学设计探究任务

在吸引学生主动观察与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学情,科学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突出文学类文本的核心,如诗歌要探究表现手法,散文要探究语言情感,小说要探究三个要素,寓言要探究哲理。

3.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标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基于文学类文本设计探究任务后,需要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主要是由各个小组探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与指导,辅助学生高效完成探究任务。

4.根据结果科学评价

在各个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展现结果,根据各个小组的探究结果,实施科学评价。科学评价要求联系过程与结果,实施多元主体与多种方式评价,这样可以让评价更为客观、合理与完善,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新课标下任务型阅读的文学类文本解读策略

1.创设诗歌阅读任务,解读诗歌表现手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引入了诸多优秀的诗歌,不管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歌,都具有语言凝练、形象性强、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想象奇特、情感丰富的特点。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赋、比、兴,现代视角来看分为比拟、夸张、借代等。新课标下,在任务型阅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诗歌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再根据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成果评价,解读诗歌中各类表现手法。

例如在部编版七上《观沧海》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初步熟悉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诗歌中的形象与情感。教师根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日出日落、星系璀璨等图画,引发学生想象,以此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表达的效果是什么?教师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然后根据各组学生代表的展现成果解析:本节是想象描写,运用的是夸张表现手法,将大海进行人格化处理,形象展现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壮观景象,表现出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

2.创设散文阅读任务,解读散文语言情感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其含义与特点存在着差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属于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属于抒情散文,《春》属于写景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属于哲理散文。新课标下任务型阅读教学,教师创设散文阅读任务,重点是指导学生解读散文的语言情感,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品读优美的语言,认识形散神聚与意境深邃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做好点拨与总结。

例如,部编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叙事散文,本文偏重于叙事,基于叙事的逻辑,倾注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感。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与课程目标,结合初一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生活经验,设计出解读散文语言情感的任务群:基于第二段描写百草园的语句,本段的景物描写方法是什么?本文描写了哪些儿时生活情景?这些生活情景表现了什么?融合课外资源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留下部分时间让各组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如:叙述了“美女蛇”传说、冬天雪地捕鸟、课间溜到园地嬉戏等事例,表现出儿童的那种快乐天性。

3.创设小说阅读任务,解读小说三个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作者通过创设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典型人物,结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相关小说类型的语篇,创设小说阅读任务,要求各组在限定时间内解答问题,运用多种方式展现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分享交流的情况,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解读小说的三要素。

例如,部编版七上《植树的牧羊人》,属于叙事体小说,描述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在半個世纪中坚持植树,将土坡变成富饶而美丽的田园,表达出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理念。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因此教师根据这篇小说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与发展过程简述本文,赏析人物形象与品质,说明从中得到的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启示,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落实育人的理念。教师要指导各组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可以先进行语言和文字表述,再选择一些片段进行表演,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探究完成后,教师结合各组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况,重点解读三要素,如小说塑造了朴实、慷慨无私、自信果断、执着认真的人物形象。

4.创设寓言阅读任务,解读寓言内涵哲理

寓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具表现力,具有讽刺性和教育性的特点,一般运用比喻、夸张、象征和拟人的手法进行表达。寓言教学的核心是探析内涵哲理,教师要根据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流程,创设寓言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解读寓言中的内涵哲理。教师结合学生的解读情况进行点评,联系生活进行讲解。

例如,部编版七上《寓言四则》,四则寓言分别选自《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和《列子》,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群文阅读的理念,教师可以构建群文阅读的指导策略,先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解读一篇寓言,之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其他寓言,联系生活经历和过往阅读经验,解读寓言的内涵,说出从中学到的哲理,主要流程是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教师结合各组学生代表展示交流的情况,做好相应的点拨指导,注重进行辩证解读,如对出自《列子》的《杞人忧天》哲理的解读,既要说明做人要脚踏实地,不必整天忧心忡忡,也要说明危机意识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研读其中的课程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流程,探析针对文学类文本的解读策略。以上基于诗歌、散文、小说、寓言这四类文体,探究任务型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根据学情做好相关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新课标下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更好地呈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猜你喜欢

文学类寓言散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寓言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文学类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