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高中语文好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3-05-30许绚如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祥林嫂高中语文文本

许绚如

为了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高中语文好课堂中,教师要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角度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手段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目标挖掘文本文化内涵,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进行互文阅读积累学生语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交流工具与信息载体,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研究高中语文教材文本中的语言,可以了解文字之外的“潜台词”。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文本的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文本语言的研究,可以将语言教学回归到语文的本质,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价值,促使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我国学者蒋成瑀教授对于互文阅读的解释为:课文与其他文本的语言、主旨等实施对比,以此可以进行互相证明与互相补充。基于互文阅读的理念,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指导学生多关注与阅读文本有关的文章,扩大阅读量。例如《祝福》一文的教学,可以引入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孔乙己》《故乡》等文章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在互文理论基础上,“编织”一张关于鲁迅作品集的“大网”,以此了解鲁迅作品的风格。如在《祝福》中,当祥林嫂向他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时,鲁镇的人几乎是完全忽视,即使是“慈悲”的念佛老太太也无动于衷;《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腿被打折之后,周边的人对他却充满嘲笑意味,饱含世道苍凉;《故乡》中,曾经的好友闰土的一句“老爷”让作者产生隔阂之心。通过这些语言与动作描写的分析,学生将会感受到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急切,进一步體会作者笔下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人性冷漠,让学生领悟鲁迅的语言艺术,能够从对作家整体感知的角度去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互文阅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以前学习过的文章与新学的文章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语言经验,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进行整理,增加学生对一类作品的了解。另外互文阅读也可将联系紧密但是不在相同维度的文本结合起来统一分析,以整体性认知维度进行一类文章的归纳整合。例如《边城》教学的时候,针对湘西风光的描写,教师可以引进《秦腔》中对于陕北风光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加强对乡土小说语言的了解,以此扩展语言资料的积累,扩宽学生学习的维度。

二、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支点巧用资源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生因为课业繁多,几乎没有时间提升语文阅读量,但是高中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有广阔的视角、大量的阅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从多方面扩展学生的课外资源,以此帮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积累。

例如巧用资源实施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阅读指两篇或者多篇文章一起阅读,然后进行对比。叶圣陶先生曾说在阅读的时候要有参考,有对比,有分析,有归纳,有演绎,才能有真知读,真能读。比较阅读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阅读习惯,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文本,跳出单篇文章的局限。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从文本的一个特点,联想到另一个特点,以此想到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例如在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教学中讲到“套子”时,教师引入鲁迅的《孔乙己》,然后分别讨论“长衫”与“套子”代表什么,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套中人的现实意义。对比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在课堂中巧妙引用扩展资源,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提升思维素养。

三、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手段开展审美想象,发展学生审美创造力

高中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素养的培养要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为基础、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为目标。高中课文中有很多对人物与环境的描写,教师可以找寻文章中的空白、模糊之处,引导学生发挥审美想象,创设场景,在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小说的意蕴之后,提升审美创造力。

例如利用补充留白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中存在空白点、未定点,这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填补。所以,教师可从留白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可以据此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挖掘与探讨对留白处实施审美鉴赏,最后通过审美想象力进行补白。以小说教学为例,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情节,学生对小说留白之处的想象,更增加了小说的含蓄之美与审美意蕴。例如《祝福》一文中,祥林嫂询问“我”世间有没有灵魂的时候,“我”无法回答,此时的祥林嫂内心想的是什么呢?这是值得学生深思的问题。再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别里科夫从华连卡家出来一个月就死了,但是死因作者并没有交代,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别里科夫的行为,推断他的死因,利用合理的想象对这一留白进行补充,此时的学生通过深入文本也促进了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目标探寻教材文化现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行为。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根本,一个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才是强国。在全球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各国的母语课程也承担理解、传承、创造文化的使命。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文学作品不但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还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每一篇艺术作品都包含时代的气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在瀚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研究。

知识的深度不能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表层意思的解读,需要挖掘文字背后包含的文化知识,探究知识的“内核”。作者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文本的学习、人文精神的挖掘才是学生要探究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与学生一同细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社会背景,包括民俗文化与文化背景等。如抓住文章中的矛盾点进行细读,《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前后三次提及祥林嫂的称呼,分别用了“都叫”“仍然叫”“也仍然叫”,这三次描写看似随意,但是作者将其放在句首或者独立成段,就是一种暗示——即使祥林嫂丧夫改嫁,在大众的心中祥林嫂还是属于第一任丈夫,可见在当时人们心中女子一直是男子的附属品。后来的再次丧夫,让祥林嫂成为当时社会中不祥的人。而《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亡原因不只是物质上的贫困,还有当时封建礼教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如此让学生通过对祥林嫂称呼的品读,了解当时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如此也了解到在继承中华文化的时候要有辨别的能力,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结束语:本文结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语文核心素养理论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探究如何利用高中语文好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为语文教师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策略。

(注:此文是 1.“高中语文‘好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YWh/2022/032〕研究成果;2.“语文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B/D/2020/06〕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祥林嫂高中语文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