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3-05-30胡康亮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胡康亮

2022年版新课标的颁布,将阅读教学重要程度提升至前所未有境地。6个学习任务群中有4个直接以阅读命名,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等,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所占绝对分量。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过程,是语言能力培养的直接手段,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建构起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体现新教改背景下现代阅读教学新路径,成为当前形势下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下面以部编教材为例,結合教学实践,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回归教材,夯实语言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体到实践,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本,围绕教材展开阅读教学,为语文知识积累、语言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其教学目标偏离主题,教学行为舍本求末,放弃对语文教材研读,围绕课外文本展开阅读或举办各类阅读活动,看似热闹,实则阻碍了学生潜心阅读、品赏佳作、在阅读中进行基础知识沉淀积累的机会,有的甚至连基本字词教学都得不到落实。学生缺乏对语文基本常识的理解,欠缺对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答题方法技巧缺失,词汇匮乏、交流不畅,阅读理解不清,习作词不达意、错字连篇、表述不清等,严重障碍了学生语言积累和基本语言能力的形成。因此,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绝不能脱离本体,跳出教材,更不可打着“新型阅读”旗号而无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丧失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机会。教学实践中应根植教材,深研课本,在单元整体架构下组织学生深入潜修,以增强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为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夯实基础。

二、重视体验,发展语言思维

新课标强调:“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是语言思维发展过程。课程实施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新审视其中的师生关系,摒弃以往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体验的错误做法,赋予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独特感受,在师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允许学生在阅读中勾连个人经验,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自由表达见解主张,畅快描述自己的喜好与感悟,在丰富语言经验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语言思维发展。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阅读教学为例。本文语言极具诗化,情感表达细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春天美好,培养阅读想象力。在“你从文中读出怎样的画面”教学引导下,学生深入文本展开个性化阅读。有学生称从课文中读到自己在初春时节与小伙伴一起四处撒野、你追我赶的温馨往事;有学生表示从课文中读到自己身处一个芳香四溢的花园当中,观花赏景无比幸福的画面;更有学生表示从课文中读出在江南某个小镇,细雨绵绵之下由一张张黄色油纸伞映衬出的人间烟火场景等等。思维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在课文《春》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以个性的见解、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对“春”的阅读理解与思考,表述中渗透浓烈的联想与想象、形象与创造等思维能力。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尊重个性体验,鼓励阅读创新,对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内外结合,拓宽语言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质”的训练,也要在“量”上有所要求。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等单纯依靠课内那点阅读量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放眼课堂之外,通过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相互补充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体验,增加阅读积累,拓展语言视野,为语文能力素养提升提供空间场景。对此,新课标亦有明确规定: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

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如下环节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引导。首先,兴趣导入。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教师导读、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读书会、学生自荐书单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课外阅读行为持续深入开展。其次,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推荐书目,也可根据课堂阅读教学进行课外阅读延展,常见途径有同文并读,如将七年级上册选文郑振铎的《猫》与夏丏尊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进行比较阅读,体会相同主题下不同写作风格与主题思想;作者作品展读,如在学习过课文《春》之后,可将作者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匆匆》等拿来拓展阅读,从中体味作者语言风格,学习优秀写作技法等。再次,做好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美言佳句,又可保留学生当时阅读体验与感悟,并对课外阅读行为的坚持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提倡分享。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分享,通过美文赏析、专题研讨、名著读后感等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将个人阅读收获与班级同学相互切磋借鉴,获得阅读成就,促进阅读内在动机形成,有助自发阅读习惯养成。

四、聚焦读写,提升语言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语言实践的具体运用。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是语言知识的吸收过程;写作教学考核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与运用,是语言知识的输出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初中语文课程核心教学内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生成个人情感体验,在领悟作品内涵同时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有益启示;写作教学则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个人情感融于表述当中,通过恰当方式来诠释主题,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二者结合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协调发展。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文体是新闻,教材选取了《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多篇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体裁特点,养成新闻阅读习惯。阅读教学同时,教材还特别编排了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每人完成一则消息的写作,撰写一篇新闻特写或新闻通讯,并将班级最终作品整理编辑成报纸或新闻网页。体现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设计,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新闻体裁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工具性特征,决定了阅读教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阅读在促进语言理解、增加知识积累、发展语言思维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赋予阅读教学以崭新历史使命,呼吁教师当以崭新教育理念方法与之匹配呼应,本文以部编教材为例,结合实践,从教材耕读、个性研读、课外阅读、读写融合等方面粗略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议题,以期对相关教学实践能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