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3-05-30杨美芹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学科

杨美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的古代诗词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一、古诗词中语文学科素养的意义和价值

1.以学科基本素养为古诗词的教学定位

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和适应。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了学校目前和未来的重要工作。

2.古诗词教学的内在要求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为主要内容,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正是这一课程的目的所在,也是符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之美,引导学生积极地理解和吸收。比如,在阅读《观沧海》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雄伟,读完之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远大理想和志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己的审美经验。《诗经》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而屈原的《离骚》则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哀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通过阅读的巧妙运用,体会诗词的语言特色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留下的一种珍贵的学习资源,古诗词内容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而且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生命哲学。在日常汉语古诗词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其语言的含义和特点,就要在对其进行有效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作用,在课堂预习中,应自觉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从而为进一步认识诗词的语言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通过有效的预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通过朗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各种诗词的语言特征。比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诗时,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教学,并在诗词朗诵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诗词的语言特性和节奏。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语言特征和美感,并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与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共鸣,努力感受到诗人潜藏在其中的情绪和思想,从而提高诗词的学习效果。

2.以字词分析为基础,加强对语言的理解与认识

尽管古代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文学性,但由于年代相对较久远,表现手法较为隐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来正确地把握其含义。对初中生来说,掌握詞义是掌握诗词的基本前提。因此,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讲授词义而忽视其深层内涵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对词义解读的基础之上串联古诗词整体内容,引领学生从诗词整体意境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比如,在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把“杨花”“子规”“明月”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从诗词注释中得知“杨花”即“柳”,“杨花落尽”既指明了诗词创作的时令,又确立了诗词悲凉的情感基调,而“子规啼”则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明月”一词在诗词中既具有清雅、纯净的意思,又是诗人对相思情感的寄托。

3.以诗词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学生的学习中,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进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协助,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环境,使其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积极探索、思考,逐渐增加思想的深度。在营造课堂学习气氛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把学生的学习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野望》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引导问题: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能否改为“树上皆秋色,山中唯落晖”?对比一下这两种表现形式,哪个更合适?在课堂上,教师应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在比较的同时,感受到文本韵律的美感。通过对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典诗词中的叠音式,并通过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再比如,在对这一古诗词的意境和情绪进行剖析时,教师可以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对照,使学生能够找到类似于“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诗词,从而探究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解读诗词之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文学美,如:语言美、意境美、思维美。在具体的教学和运用中,要挖掘古典诗词的教学要素,从修辞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比如,在《望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欣赏的基本结构。一是在语言特征上。古人在写诗词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都投入进去,把自己的思想都集中在一个字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在这首诗中,“钟”和“割”二字的意境极强,将泰山的奇观和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语言的运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联是以设问的方式来表达,它在整个结构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则运用对偶的手法,不但使句子的结构简洁,而且使意思的表述更为婉转。三是对情绪的阐释。作者在描绘泰山风光时,抒发了对泰山雄伟壮丽的赞叹之意,同时又透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隐晦地表达了他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凌云雄心。

5.深化诗词的内涵,加强对文化的了解与继承

在研究古代诗词的内容时,要深刻认识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加深其对诗词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从而为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学生对古典诗词内涵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因素,以此为依据,逐步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对诗词加深认知。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秋天”为中心进行鉴赏和研读,理清诗词中所描绘的秋季特征和所蕴含的感情,并将其引申到我们古代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种因素进行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实际活动中逐渐挖掘古诗词内容的文化魅力,促进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踏青古诗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超学科”来啦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