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小群文阅读模式及教学实施

2023-05-30曲曌昕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群组群群文

曲曌昕

随着新课标新要求的提出,碎片化的单篇阅读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群文阅读教学便作为一种新常态应运而生。相比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打破封闭性,突出扩展性,强调文本间的联结性和整合性。

但处于应用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也存在着议题冗杂、阅读量过大、重点模糊等问题,易落入“资料叠加展示课”“海量阅读”之窠臼。基于此,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提出了“小群文阅读”。

一、小群文阅读概念

小群文阅读是指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量适度控制、阅读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群文阅读。

黄厚江认为,小群文阅读的组群方式可分为完全教材内文本的组群、由内而外的“1+X”组群、围绕教材文本主题的拓展式组群和基于“大群”与名著的切分式组群,本篇将重点讨论“1+X”阅读这一模式。

二、“1+X”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的界定,“1+X”是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目的,将几篇具有内在规律的课文进行有机整合的群文阅读模式。它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读课文或单元主题延伸为主要路径,主要分为平行式、补充式和解文式。

1.平行式“1+X”

“X”和“1”是平行关系,“X”的功能是巩固“1”,强化学生对“1”的理解,教学时应由“1”开始,后通过“X”巩固成果。

2.补充式“1+X”

“X”是对“1”的参考补充,“1”和“X”在主题或结构上有同有异,“X”的功能是求同比异,拓宽视野。

3.解文式“1+X”

“X”的作用是以文解文,帮助理解母本“1”。该模式又称为“辐辏模式”,即由一篇核心文本指向多篇。

实际上,无论是哪类小群文阅读,都需要学生通过深度思考获得观点,这个阅读过程才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所要追求的能力目标。

三、教学示例——以《狼三则》为例

《狼》选自《聊斋志异》,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章整体语言简洁,短小精悍,故事性强。教科书仅选录了三则故事中的第二则,因此,笔者将尝试设计基于《狼》的“1+X”阅读教学。

(一)教师指导精读“1”

1.课堂伊始,教师可提供思维支架,如“原文+翻译+分析+概括”,供学生厘清全文大意。

2. 学生合作填写下列阅读清单。

3.(1)明确清单答案。

(2)确定屠夫前后的心理变化(被动→主动,胆怯懦弱→果断勇敢)。

(3)提出开放性問题:狼和人谁是主角?

此问题一般有两种回答,一为主角是狼:题目为狼;对狼有较多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情节上狼主动攻击;结尾的议论针对狼。

二为主角是人:结局人胜狼,人物内心状态多变,由被动到奋起反击。

4.归纳文章特点:记叙简洁,描写生动,情节曲折,文约意丰。

5.总结主题:面对以“狼”为代表的恶势力,要放弃幻想,主动斗争。

6.衔接问题:本文是在讲动物和人的冲突斗争吗?

(二)学生阅读“X”

1.“X”即《狼三则》中的其一、其三以及《梦狼》。

2.学生合作完善下列清单。

3.学生交流探究,分析三则的异同。

(1)三则之同:狼皆贪婪,屠夫处于被动地位但最终存活。

(2)三则之异:其一中狼之死是偶然;其二中的狼集凶恶、贪婪、狡黠于一身,“狼性”更为突出,屠户的处境最为凶险,与狼的斗争最为不易,从初始退避到奋起反击的过程让情节更加波澜跌宕,更具戏剧性和文学性。

(3)三则相连,学生可以获得对狼的进一步认知,深化之前习得的《狼》的主题:面对恶势力,人们要有反抗精神,要抛弃软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4)此外,《狼三则》情节简单又有波澜,叙述简洁精练,描写富有神韵。

4.教师指导阅读《梦狼》,明确:《梦狼》中的狼并非是自然狼,而是人的变形。作者用“狼”这一形象来表现官吏的贪婪、狡诈和凶残,揭露了“官虎吏狼”的社会现状。由此可见,蒲松龄在作品中赋予了“狼”人文内涵,写“狼”是为了以兽喻人,有“托物言志”的意味。《梦狼》的补充,可以回答之前的衔接问题,即这是一只文学狼,动物与人的斗争实际上是恶人与人的斗争。

(三)“X”之间的异质对比

1.《梦狼》是狼胜人,情节夸张荒诞,具有影射性。《狼三则》是人胜狼,情节跌宕曲折,具有现实性。

2.《梦狼》始于梦境,由梦境入人间,其中虚虚实实,“酌奇而不失其真”。《狼三则》则更写实,“打狼”“杀狼”的意味更明显。

(四)对“1+X”进行总结

通过阅读“1”与“X”,我们可知,蒲松龄笔下的“狼”并非只是动物,还是一种符号,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大吃大嚼的豺狼式的官员,在“群狼遍地”的大环境下,作者试图通过文学作品鞭挞贪官污吏横暴的行径,表达对社会的讽刺与批判,同时也告诉人民群众,面对如狼般的恶势力,只有奋起斗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四、切忌盲目

诚然,“1+X”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某一个议题获得更深的认知,但其对单篇文本的解读却略显粗糙。有些较难的文言文,如《过秦论》《滕王阁序》这类篇幅长、字词义复杂的课文,文言知识板块必须要落实到位,此时单篇精读教学更符合学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主要任务,因地制宜地灵活使用,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总结

以“1+X”模式为代表的小群文阅读,通过打破文本壁垒,让课内外的资源得以交叉、渗透和整合,最终构建起单篇、单元、群文相结合的多元开放的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在“1”与“X”的勾连中,阐发个人见解,体会辩证审思,发展思维品质。同时,“1+X”阅读的实践还尚未成熟,其有效应用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只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最佳应用策略,就可以发挥“1+X”的应有之义,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小群组群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躲在树上的雨
罂粟花虽美不能栽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群文活动
磁盘组群组及iSCSI Target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