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故都的秋》的“秋味”

2023-05-30闫波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牵牛花静谧

闫波

关于秋的诗文,古今中外的名人佳作颇多,多为见景生情,或赞秋,或悲秋,似乎在地域上没有强求。唯独郁达夫之观秋,却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到。因此,他辗转千里从杭州赶到北平,就是为了“饱尝故都的秋味”。从作家细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对故都秋天的浓浓情怀,领略到作家构思用心之良苦。下面对作家饱尝到的“秋味”略作解读——

一、清朗的秋味

清朗是作家品尝故都秋天的第一个味道。作家写故都的景物特点没有空洞的叙说,没有直抒胸臆的议论,而是借助对实物的细腻描写具体表现的,有很强的画面感,作家的思绪从画面中自然流露出来。

如写空阔而高远的天空,能望到碧绿的颜色,这就说明天空很“清”。写牵牛花,作家没有描绘藤蔓的摇曳参差,也没有描绘花叶扶疏映衬,更没有张扬牵牛花的热闹艳丽,只着笔于牵牛花的颜色,他认定“蓝色”是上乘之色。蓝色能与高阔的蓝天形成和谐的秋之基调,其他颜色都等而下之。作家写牵牛花时又在花底添了几根疏落尖细的秋草作陪衬,更添秋意的一丝萧瑟,营造出清凉的氛围;接着作家又写槐蕊铺满大地,清扫过后能见到条条帚纹,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清朗明亮的感觉。否则,到处垃圾遍地,一片混沌,是难于辨清丝丝扫帚痕迹的。后来又写到枣子,说它的颗儿“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隐匿于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示出淡绿微黄的颜色。这些描写很逼真,很形象,大小形状,叶片颜色,都让人历历在目。作家对景物细微的描述是什么意图呢?就是为了向人们昭示:秋天的故都是一片清朗明亮的境界。读完全文能让人感到一种清气扑面而来,十分舒坦、惬意。

二、静谧的秋味

静谧是作家品尝故都秋天的第二个味道。作家感觉到的静谧,是在“心远地自偏”的闹中取静。可想而知,身居皇城小租屋,到处是人山人海,噪声盈耳。浮躁之心难归平静,但作家从中解脱出来。“一椽破屋”“一碗浓茶”“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都体现着一种闲适散漫的意境。这个时候,作家可以静静地感受秋,品味秋。槐蕊铺满大地,脚踏上去,无声无味,“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点点”和两个“极”字,让我们看到一位文人正迈着纤纤细步,全神贯注,寻觅着“秋味”,这如此细腻的触感和体验,正反映了环境的静谧,也反映了作家平静的心境。

静,本来就没有声响,而作家却写自己能听到“很高很高”的天空中有训鸽的飞声,还听到秋蝉柔弱的残声。这是以声衬静,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笔法,愈发突出了故都秋天的静寂。试想,作家若没有超尘脱俗的内心恬静,不能凝神贯注、全身心的感受,就不能用纤细的神经去触摸大自然,就不能从闹中品尝到静的韵味。作家这种生活体验,来源于自己的经历,他处于不公平的时代,幼年丧父,长大后到日本留学,受尽歧视,后来回国,虽满腹才华,但难于施展。他有着封建时代正直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样的悲剧命运。于是,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直率真的性格、坎坷不幸的境遇熔于一炉,引发了他心中那根柔细的情感纤维的微微颤动。他便把目光聚集于细小的自然景物了,聊以打发空虚的时光,自得其乐。可见作家的处境是多么地无奈。

三、悲涼的秋味

悲凉是作家品尝故都秋天的第三个味道。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同样,字里行间都跳荡作者悲凉的情感。作家是怎样在散文中表现秋天的悲凉呢?主要是通过蝉声来表现,大家都知道,深秋蝉鸣与炎夏不同,炎夏蝉的生命力旺盛,叫声特别响亮,声声嘶鸣让人心烦。到了秋天蝉就气衰力弱了,没有以前那种声震耳膜的鸣叫了。作家从广阔的角度写出了秋蝉无处不在,遍布家家户户,角角落落,到处都能听到它“衰弱的残声”。这蝉声凄切哀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时时叩击着人的心扉,让人触景生情,悲凉顿时袭上心头。

秋雨也是作家描绘的对象,秋雨前的天底下是“灰沉沉的”,一阵凉风便裹挟来淅淅沥沥的秋雨。可以想象,深秋冷雨那是透彻肌肤的凉,让人战栗。这些都是冷色调的描写,也暗示作家心情的悲凉。然而,作者写秋雨只是一笔带过,一阵凉风便卷云西去。作家重点要写的是秋雨后的都市闲人,他们穿着厚青布衣或夹袄,咬着烟管,立于桥头,互相寒暄,声调慢悠,乡音浓重,神情微叹:“唉,天可真凉了——”从这“了”字的长音拖腔,可见作家所写的秋雨只不过是一种酵母,它催生了人们内心的苍凉无奈。这也是作家品尝到的“悲凉”的秋味,作家的情绪也会让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阅读这幅人景合一的秋雨图,一种寂寞、悲凉的心绪就会油然而生。

作家为何能饱尝到蕴含在故都秋天里的“三味”,这与他深切地爱秋分不开,他爱得如痴如醉,爱得可以舍弃宝贵的生命。这正如他在文尾所说:若能挽留住北国的秋天,自己愿付出三分之二的寿命。散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字里行间灌注着作家的真情实感,在于把故都浓浓的秋味抒写得淋漓尽致。为了突出他对故都秋天深切的爱,他总是把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作对比,以强化自己的特殊情感。他对事物细腻的体察、精巧的选材和艺术构思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牵牛花静谧
悠然神往
静谧古城
《静谧》
牵牛花
开在冬天里的牵牛花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静谧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