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

2023-05-30杨艳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文语文

杨艳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教育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已经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同,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适当进行标记,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做出简要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学的整体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中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仅局限于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熟悉,这种单一的预习方式与新课标的教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全新的预习方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改变,通过教师引导等多样化的预习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节奏,以及课堂氛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也进一步的突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

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更加在意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其他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尤其是课前预习,一般情况下很少会进行课前预习,即便有要求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形式化。如此则导致课前预习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存在个别语文教师并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所开展的指导工作也显得十分粗浅。由于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也慢慢丧失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课前预习简单地应付了事。若是学生认真对待课前预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没有给予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学生也就无法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现出来,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提出来,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面对课前预习时也就不会再认真对待。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便会采用较为投机取巧的方式,将课外辅导资料全部拿过来照抄,而在课堂学习中则是将现成答案直接搬到课堂中,如此将会对学生学习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上述内容中能够看出,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了课前预习常常被忽视,无法发挥出课前预习应有的作用,因此便需要教师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改善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

三、加强学生的语文预习理念

所谓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前,对语文教材内容的一种自我理解的过程。通过预习的方式,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思维知识,进行知识的自我吸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知识,明确新知识的重难点,久而久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改变以往沉默式的课堂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表自身的学习感受,进而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学习的目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的语文预习理念不仅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也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语文预习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阅读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通过长时间的课前预习训练,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对博大精深的语文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同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教师所要注重的不仅是单一的教学效率,还要重视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要充分加强学生预习理念的培养,只有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加强小学语文预习理念的培养就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四、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策略

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改善当前课前预习现状,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预习活动,不是单独由学生自己单独完成的,这个过程是需要合作的。合作的对象包括同学、教师和父母等。教师在开展预习任务布置活动的时候,要和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讲清楚预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通過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预习的任务。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记录,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分享,也可以与父母进行分享,促进与师生、父母之间的感情沟通,激发自身参与预习活动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实践最有力的保障。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单单是简单的“教书匠”,更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引导者和实践者。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将重点、难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活动,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感想。同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预习问题,鼓励学生尽量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二)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

课前预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达不到可以自主预习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只有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找到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进行的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泛读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预习任务,在满足学生对新鲜任务好奇心的同时,也对语文预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内容,利用自身的条件,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学生带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去探索新的知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相对低年级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不同,高年级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单一的阅读分析,而是要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对课文中的故事背景以及年代故事,都要有一定的认知,这些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用相对较多的时间去了解,但是,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地为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学习,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培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吸收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关注学生预习质量,培养预习兴趣

预习的过程是预知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发现新的学习问题,再解决遇到问题的一种发展过程。关注学生预习质量,培养预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学习难度较低的文章,可以完全針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预习。整个预习的过程,一定要注意预习学习的方向性,不能通篇一律地预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后,要定期或者定时进行检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估,对于预习作业完成度较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预习完成度较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小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预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乐趣,才能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前预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每一次的课前预习活动。这种有制度的预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参与性,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适时地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参与预习活动,标记重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勇敢发表自己的想法。

(四)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会课堂预习和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语文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阅读,然后边读边想,通过通读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整体的大致框架,并培养学生养成在预习过程中进行标注的良好习惯,将联想到的内容在旁边进行标注,通过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标注,找出与主题思想相关的词语、段落或者句子,根据关键词进行思考和拓展。此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利用其识字功能,对于不同的词语进行查阅,进一步拓展思维,思考所遇到的问题。

(五)指导整单元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

高效的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加快对预习知识的掌握,只有具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在预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程中,整体思想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预习的单元为单位,在整体框架下,细化单元课文的主题分析内容。通过分析每篇课文的标题和主题,大致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方向。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百态,认识大自然中的一切新鲜事物,了解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发展对于每个人生存的重要意义。通过整个单元的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预习积极性,进而主动完成预习学习的任务,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在以单元为单位的预习活动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精读导读部分的内容,提取一些关键词语和语句,对教材形成明晰的印象,明确单元学习活动的重点内容。同时,要学会给课文进行简单的批注,鼓励学生勾划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者自己感触比较深的语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较好地拓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重视分层预习的新办法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努力目标,也是学生奋发的动力之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新鲜事物的热情,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预习作业的需求,尝试在班级实行自主预习探究活动。自主预习探究活动要实现口头预习和书面预习相结合,从而更容易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上交的预习作业,教师就可以相对简单地找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倾向。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可以课堂解决的及时进行解决,对于出现的错别字进行有效纠正。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简化教学处理,并补充备课信息,完善语文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分层预习方法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预习作业分为A级、B级、C级三个层次。A级作业主要针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B级作业是针对学习水平、理解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主要目标是巩固知识基础,激发其参与预习作业的积极性;C级作业是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这部分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预习活动。在分层预习作业布置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制定对应的学习计划,在满足学生对学习需求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方法探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日常中的学习积极性,制定有效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对语文预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对语文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学生则是要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方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循序渐进地不断努力。优质预习素材的应用也是改变课前预习现状的重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都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最好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