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互动视域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自主创作教学策略

2023-05-30庄跃琼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美术创作

庄跃琼

当代美术通常是指以绘画、雕刻、建筑、装饰等为主要形式的视觉美术。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被广泛地视为综合教学活动,其价值定位应从技术层面转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艺术教学应抛弃传统的技术训练思维,转向以促进人类主体发展为基本准则的艺术教学。然而,在西方美术历史中,美术的概念是属于审美的,除了视觉美术之外,还有听觉美术、语言美术和综合性美术。以此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对幼儿个人的全面、综合性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一、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接受美术启蒙的一个重要途径。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学习目的与发展规律,所以关注幼儿视角,对其进行美术教学,是促进其全面、高效发展的根本条件。为此,教师要为儿童的美术实践活动搭建支撑,为其美术学习提供先决条件和体验框架,给其创造一个有组织、有丰富内容的可操作的探究环境。教师应及时、恰当地给予幼儿帮助,使其在关键点上取得认识与理解上的突破;要重视对幼儿基本素质、核心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自主性、可持续发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幼儿园教师虽然可以很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强调技术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没有注重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美术创作是幼儿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幼儿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但是,目前美术教育过分强调对幼儿美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幼儿美术兴趣、思维想象、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由于美术教学中注重技术,忽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当幼儿的美术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从而导致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也很难在其他方面得到发展。

(二)过于注重教学成果

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评估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是影响其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以效果为主,忽视过程,重视幼儿作品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像不像”“好不好”为衡量。这就造成了幼儿美术行为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成年人,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经验为基础,使美术活动完全脱离了幼儿自身,限制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三)“模仿式”和“放羊式”教学方法仍旧存在

美术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然而,由于对美术教育和幼儿发展目标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致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常常会出现上述现象。或者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模仿视频,让他们仅仅练习手上的动作,而不能进行视觉性的美术思考,更不要说去感受、去表达、去想象和创造;美术教育完全地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去表现,而忽略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认知体验,这样的美术教育,表面上赋予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却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多维互动视域下幼儿园美术教育自主创作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幼儿对美术的热爱,反而会使其丧失对美术的热爱。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的构图、均匀的涂色、造型的表现能力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育的内容上,有一些与幼儿生活脱节的现象。在幼儿美术评估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制约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尽管目前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幼儿的个性发展上,但在教学和评估中,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将“美与丑”“像与不像”等因素作为幼儿美术作品评判标准。美术创作教育尊重和鼓励孩子们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会感到十分轻松,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法也会被理解和认同。有趣的美术教学主题,不拘泥于形式和素材的过程,多元的评估方法,使他们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学習的乐趣和魅力,并能被美术活动所深深吸引,从而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脑部发展,使其左右脑得以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的智力和记忆力,从而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美术创造是幼儿的天性,幼儿自身有着强烈的创造欲望,他们在生命中总是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探索和创造。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欣赏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直观行为思考阶段,情感是幼儿世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创造性美术教育是以幼儿的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通过这种体验,使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得到美的需求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积极情感发展。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乐趣。幼儿在情绪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社交情绪发展。

(三)提升幼儿初步的美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是要充分地创造各种环境、机遇,使其产生审美的感觉和经验,发现美,并以自身的方法来表达和创造美。美是幼儿进行行为与创作的根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视野,具有自己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幼儿绘画从不以抽象的对象或人物为对象,而以其全部的情感意象和生动的情感世界为特征,体现了幼儿特有的性格特征。在美术创造活动中,教师是引导、支持和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支持创造的空间。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在活动中发掘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并乐意通过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和创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体验审美愉悦感,赋予幼儿创作获得感

美术创作活动是以艺术形象的形式唤起幼儿内心对于美丽的认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们在接触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时,在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时,在欣赏优美的古典艺术品时,会有一种精神上被满足的感觉,这就是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幼儿的审美能力很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画面可以感染他们,激发孩子的审美意识,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情绪。创造性艺术教育给幼儿带来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孩子们获得成就感和成就感的舞台。创造性艺术活动支持并鼓励幼儿以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思想和情绪没有受到限制,可以凭直觉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了自己的作品,感受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幼儿很喜欢和别人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就,他们不会把成就据为己有,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创造过程和意义,希望能得到同龄人、老师的肯定。

三、追求多维互动中自主创作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

(一)精进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活动的观点和基本的态度和观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美,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生活是一种有创意的活动,生活哲学中的经验被看作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而生活总是与经验有关。在汶川大地震中,幼儿在绘画中看到了近乎真实的地震场景,画面重现了地震的恐怖性,显示了受灾人群的绝望和惊慌,用绘画就可以很好地表达这种情绪。幼儿园在进行创造性美术活动时,应重视幼儿的个人经验,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人格的成长与表达。个性是幼儿全部的精神状态的统称,创造力存在于人的性格之中,人的发展依赖于环境和教育。因此,创造性美术教育必须包含幼儿的个性,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幼教在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接纳和赞赏他们的美术表达。

(二)构建真实丰富的美术学习空间,支持幼儿与环境互动

环境的丰富性,是指幼儿的美术学习环境要有生命,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最好精神状态来追求美和表现美。美术活动的生活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比如用可回收废品来装饰幼儿园,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是利用户外的花鸟虫鱼,把美术教学活动推广到田野、山林,透过自然的动植物,唤起孩子们对美丽的憧憬。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也表现在环境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创造美术学习环境的权利和机会。首先,要让幼儿自觉地去创造美术活动的情境,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美术创造的重要性,并把自己对美术的认识和要求融入环境的创造之中。其次,根据美术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和材料的特性,从而促进学生在比较、筛选、加工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认知体验和动手能力。最后,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创造、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支持幼儿与他人互动

美术活动的意义是在人们的交互作用下逐步产生的,即幼儿的个人意义世界只能在人工的社会中产生。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多维度交互应着重于人与人的交往。第一,重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最好的交流方法是启发式、引导式和托架式的。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话语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提问,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第二,幼儿和同龄人的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模仿,可以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意愿。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要尽量减少或避免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以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交往。第三,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父母正确认识美术的价值和规律,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美术创作理念,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美术是从人类的生活中诞生的,每个孩子从一开始就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心。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幼儿的美术表达与创造力。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的创造性美术教育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支持幼儿与材料互动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包括准备材料和操纵材料。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的前提下,教师应当通过利用多种形式的素材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使幼儿更好地与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互动,老师要在教学前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来讨论和决定所用的教材。在讨论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思考和实践。

(五)选择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浸润性教学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美术大师和美术流派,幼儿园在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优秀美术资源,挑选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优秀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杨景芝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应从较高的起点开始,要让孩子们吃到“第一口奶”,吃得好,孩子就可以从好的美术作品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升孩子的审美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适合于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并结合其创作的主题与内容,选择适合于幼儿的美术创作课程。顾菁在《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中,详细地描述了美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组织和生活,在一节课的一开始,老师会让学生们欣赏与本课程有关的优秀美术作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没有向孩子讲解高深的美术哲理,而是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感知作品、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中国传统绘画、剪纸、青花瓷片等精美的美术作品,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利用国画中的一些有趣的绘画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爱上美术,享受美术。譬如潘天寿,他的绘画指法独树一帜,他的《新放》《朱荷》都是用墨汁来点染,荷叶用手墨,用手指勾线,这是笔墨所不能达到的。同时,通过手肘、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等多种形式的美术创作,使孩子在游戏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接受美术启蒙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应当以“美的美术”的视角,以关系性思维方式来审视美术教学,遵循主体性、操作性、支架性的原则,回归幼兒自身的创作,通过构建真实丰富的美术学习空间,营造多感官参与的自主体验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共同成长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他人的多维互动中获得情感、审美、认知、想象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重技巧,轻想象和创造;注重成果,忽视流程与经验的极端状况。

猜你喜欢

创造性美术创作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