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动”粤西:年年有“例” 不循旧例

2023-05-30张晓芒

环境 2023年1期
关键词:粤西湛江红树林

张晓芒

粤西,是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的简称,包括阳江、湛江、茂名、云浮四地,本土文化以高凉文化、雷州文化为代表,风土人情与广东其他地区相比,自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以“年例”为代表的粤西年俗,更是以独特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粤西各市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生态惠民”,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我们透过年俗感受粤西“绿动”,品味岭南大舞台上这曲无法或缺的乐章。

藏粮于南海 年例大过年

“欢迎过年来我们这里吃年例!人来就行了,不用封红包!”每个生活在广东的人,也许都听到过粤西朋友发出的类似邀请。这番盛情并非空谈,过年来粤西,还真有机会品尝到“免费”大餐。

“年例”盛行于鉴江、罗江流域及雷州半岛一带,是粤西传统贺岁方式。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般包括“摆盅”、“游神”、“烧炮”三个部分,持续时间为一至三天。如连做三天,则又会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

粤西每一条村都有固定的年例日,从正月初二开始,各村就开始摆年例,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画廊,路旁遍布彩旗,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舞龙、舞狮、舞春牛、木偶戏、采茶戏、跳花棚、飘色、游鱼、傩舞等民俗活动纷纷亮相。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例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与本地习俗结合,逐步演变成“年例”这一隆重热烈、极受重视的民俗节日。

年例还是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期间,各村都要大摆筵席,带动了当地海鲜肉菜水果的销售;各村还会修路葺屋,整治村容村貌;同时,请来民俗艺术团表演助兴,既能保护乡土文化,还能促进经济发展。难怪年例在当地人眼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他们常说:“年年有例,年例大过年嘞,不搞年例,过年还有什么滋味儿!”

琳琅满目的海鲜菜式,让“吃年例”成为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对虾、花螺、扇贝在年例餐桌上都只能算“小菜一碟”,鲍鱼、龙虾、石斑鱼等“贵嘢”也属常见,巨大的膏蟹在盘子里堆得小山一样……整个餐桌盆满钵满,展示着富足红火的生活景象。对此,粤西人总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靠海吃海嘛,这些东西没有你们想象的贵!”

粤西临南海,海鲜种类繁多,价格实惠,普通人家也能吃得起,这得益于广东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从粤东到粤西,海洋牧场遍布,仿佛取之不尽的“蓝色粮仓”。截至2022年6月,广东已创建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海洋牧场”是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流放等措施,构建、修复海洋生物繁殖场所,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发展海洋牧场,已成为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转型升级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国策。

为做好沿海居民“靠海吃海”的民生保障,相关部门还将科技与生态绘入海洋渔业发展的蓝图中。2022年初,《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印发,优化近海传统养殖、大力开展生态养殖改造、近海养殖将向深远海养殖转移等工作被提上日程。阳江、湛江被列入将要建设的“五大”深远海养殖區名单中,南鹏列岛海域还将建设深海智能养殖平台,为广东海洋渔业逐步引入智能化打造样板项目。

“建设可持续性海洋牧场等重要海岸带生态系统,发挥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等生物的固碳功能,试点研究生态渔业的固碳机制和增汇模式”也被列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省海洋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将保护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与海洋渔业紧密结合,正是为后世子孙“藏粮于海”的民生大计。未来,粤西地区相关部门将按照规划,全力建设“生态渔业”“碳汇渔业”,深耕碧海,牧渔未来。随着粤西海洋牧场建设日趋完善,海洋生态修复、渔业资源保育等生态效益成效显现,守着“海上粮仓”的粤西人年例餐桌上将会出现更多“又平又靓”的海鲜。

引水保粮仓 年年过好年

年俗活动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代表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形式丰富的年例活动,除传承祭祀祈福、营造热闹喜庆外,也蕴含着粤西人民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朴素哲学观。

有“雷州半岛的传统舞蹈之魂”之称的人龙舞,起源于湛江东山镇,其特别之处在于,它舞的不是纸龙,而是五、六十人相接而成的“人龙”。耍舞时,人龙追逐花球迂回扭动,动作粗犷威武又轻便灵活。历史上粤西地区旱灾频发,传说龙能行云布雨,于是当地先民就以人龙舞的方式祈求丰收。不用纸龙减少了资源浪费,齐心协力搭人龙也体现了古人“人定胜天”的团结精神。

另一种年俗形式是“游鱼”,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湛江市遂溪县北坡圩。北坡地属沿海旱坡地,十年九旱,生存环境恶劣,当地先人历来珍惜水源并渴盼甘霖。“有水即生鱼,鱼来水至,水生丰年”,他们期盼用“游鱼”唤雨,以保风调雨顺。游鱼时,全村人会手举鱼灯进行巡游,所到之处,鞭炮声声,千盏鱼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第二年会将旧鱼灯重新裱糊再用,当地手艺人不仅十分乐意帮忙“翻新”,有些还会为了鱼灯能循环耐用,特意用布代替纸进行裱糊。

粤西历来重视农耕,然而古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生产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粤西先人早早地将天地人合等生态环保理念注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年俗活动也大都蕴含着“敬天爱人”的传统思想,体现着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朴素价值观。如今,粤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型,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强,使粤西地区现代化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在茂名信宜飞马村一个果园里,拇指大的油柑子密密麻麻挂在枝杈上,果农陈伯笑容满面地一边采摘,一边说:“今年风调雨顺,我们的油柑子也比往年增产了10%左右,眼瞅着又能过个好年了!”

粤西一直都是广东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高效经济作物主产区,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糖蔗、南药等热带作物享誉世界,茂名和湛江更是稳坐广东农业的头两把“交椅”,全国最大的荔枝、菠萝生产基地也均在粤西,湛江徐闻“菠萝的海”早已闻名全国,茂名高州泗水镇也成为当地“北运菜生产第一镇”。粤西农民默默耕耘,既保障着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也充实着自家的“钱袋子”。

然而,把“饭碗”托稳并不容易。受制于地形因素,粤西水系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当地各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多年前,通过修建雷州运河和采集地下水,才短暂改写了当地苦旱的历史。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也一直采取各种治旱措施为粤西“解渴”,但仅靠运河输水量和强化节水及本地挖潜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建设新的引调水工程迫在眉睫。

“以后喝水、种田都不用愁了!”听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要开工的消息,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桥南村委北山村村民们喜上眉梢地奔走相告。2022年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其中一“横”,该工程覆盖云浮、茂名、阳江、湛江4市13个县城区、112个乡镇,从西江调水到粤西,开辟供水“生命线”,将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工程完工后,将帮助粤西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保障廉江等国家粮食核心区的口粮田稳产,每年可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1.85亿立方米,大幅度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治水有方,才能粮食满仓。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全部建成后,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省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有效应对极端干旱事件、枯水期咸潮上溯、水污染事件等风险,是真正“引水生财”的生态工程、惠民工程。水源得到保障,丰收胜利在望,农民兜里不缺钱,年年都能过个好年了。

“绿动”新粤西 年俗有新意

随着粤西人居环境改善,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一些产生污染和安全隐患的传统年俗日渐消弭,不少粤西人将“春节生态游”列入了“年俗清单”,“春节红”慢慢渗入了“生态绿”。

“过年有什么安排?来我们这儿一起观鸟吧!”今年春节,候鸟南归,疫情消散,观鸟正当時,热情好客的粤西人对外地朋友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生态环境好,处处闻啼鸟”,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监测环境质量、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广东省曾经评选出“广东十佳观鸟胜地”,其中,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名电白水东湾红树林湿地、阳江阳西县北寮村红树林湿地均入选“十佳”。鸟儿们不远万里前来粤西过冬,其中不乏一些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苛刻的濒危物种,如黄嘴白鹭、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等,也从侧面反映出粤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不仅吸引众多鸟类栖息繁衍,更是海水环境质量良好的天然标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历史上,由于围海造田等破坏自然的行为,粤西沿海红树林遭到较大破坏。如今,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逐年递减的形势下,粤西红树林生态却逐渐得到恢复,面积不减反增,已成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从湛江到茂名,沿着海岸线,粤西近年着力打造“红树林城市带”,将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转化为城市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湛江市倾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在生态修复行动中勾勒未来城市轮廓,构建生态竞争优势。

2022年,湛江红树林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据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加大种植修复力度,湛江市还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向民众普及红树林保护知识,增强公民生态意识。

如今,粤西沿海很多村庄都自发制定村规民约来保护当地生态,一边保护红树林,一边集体抵制捕鸟食鸟陋习,更是将候鸟当做“贵客”悉心照顾,廉江安铺就有这样一位被称为“鸟叔”的民间护鸟人梁一元。“鸟叔”自建桃花岛,十几年如一日,义务守护飞来的鸟,使桃花岛不仅变身“小鸟天堂”,还在2020年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更是凭一己之力在当地掀起爱鸟护鸟热潮。“政府一直帮我想办法,现在岛上的基础设施比以前好多了,春节都有好多人来我岛上参观!”所以,“鸟叔”过年不回家,他说自己要留守桃花岛,“以鸟会友”。

“我们协会统计过,目前湛江境内的鸟类记录超过310种。霞山观海长廊、雷州乌石天成台、经开区西湾村海岸等观鸟点早就‘火出圈啦。每年春节期间,我们都会组织观鸟活动。”湛江市爱鸟协会负责人表示,“观鸟生态游”如今一派火热,不少外地游客专程来湛江观鸟,特别是春节期间,许多鸟友从北京、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跑来,一呆就是两三天。

粤西还拥有广东省最长最美最天然的海岸线,海滨条件是除了海南三亚以外受污染最少的,茂名放鸡岛、湛江东海岛、吴川鼎龙湾、阳江海陵岛及沙扒湾等都是热门的海滨旅游胜地。碧海、蓝天、绿道、青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游人春节期间前来旅游度假,枕风听浪,洗肺涤尘。

2022年,粤西各市生态环境部门有所作为,不断为当地人居环境“加分”。前三季度,阳江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全国第10,广东第1。湛江红树林整改也成为2022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面整改典型案例,被社会各界“点赞”。同年,茂名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化州市还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粤西地区唯一入选县区。云浮也在全力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首选地。2023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也早已铆足干劲,投入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可谓是“全域美丽宜居画卷绘就,现代生态强区建设正酣”。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居环境优美,百姓富裕,产业兴旺,过年自然更有滋味儿。随着疫情阴霾渐渐散去,被冲淡了三年的“年味儿”也将火热回归,让我们在粤西的热闹年例和绿水青山间,“绿动”起来吧!

猜你喜欢

粤西湛江红树林
漫步湛江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加州鲈在粤西掀起养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以生鱼料撬动市场!湛江珊瑚在粤西淡水料市场要发力了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