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要点分析

2023-05-30朱芸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品格礼仪幼儿教师

朱芸

幼儿园教育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礼仪品格教育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文明程度,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具备良好的禮仪品格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现阶段,幼儿园在开展礼仪品格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引导幼儿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前,素质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长期以来,许多家长保持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从而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的教育方面。而想要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有效应用,不仅需要重视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设备,同时还应当重视具体的教育内容。幼儿园应注重礼仪品格教育的课程安排,礼仪品格教育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确保幼儿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知礼仪”的习惯。因此,礼仪品格教育中应当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幼儿能够全面认识到礼仪品格的重要性,以此确保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修养。

一、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近年来,礼仪品格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探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幼儿开展礼仪品格教育,应当将其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儿童所形成的道德品格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响。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礼仪品格教育引导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思想道德,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现行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针对儿童身心发展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二是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三是关心尊重他人。由此可知,幼儿时期接受的外界教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思想及品格的形成,而礼仪品格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礼仪主要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这是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及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品格具体指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相比于文化水平的高低,道德情感更加重要。因此,礼仪品格教育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幼儿园教育有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品格,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条件。

二、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一)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自古以来,我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隋朝时期,国家设有“礼部”足可看出。封建社会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强调的礼仪主要表现在古人极其重视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应谦让。因此,在对幼儿开展礼仪品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理论教学与故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孔融让梨”“扇枕温衾”“恣蚊饱血”等中华传统故事,通过这种形式使幼儿对“真、善、美”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与人际交往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品格,学会尊老爱幼,能够与其他小伙伴和睦相处,如此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幼儿能够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也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幼儿增强自身交际能力

针对幼儿开展礼仪品格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的着装更加得体,接待他人时更加懂礼貌,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技巧,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关新闻报道讲述,某位家长带领孩子到一个朋友家中做客,而这个孩子到了朋友家中表现得极不客气,四处乱跑,稍微有不满意就大吵大闹,甚至将朋友家中的电视机砸坏了,最终其家长对朋友家的损失进行了赔偿。由此可知,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如果放纵孩子以上述姿态步入社会,那么其必然会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儿童在幼儿园中接受礼仪品格教育,其会逐渐形成“谦虚、平和、善良、热情”的良好礼仪品格,有利于他们增强自身的交际能力。

(三)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现阶段,许多家长都极其溺爱自己的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会大肆胡闹,撒泼打滚,将自己视作家中的小皇帝。比如有个儿童,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对他寄予了厚望,对他呵护备至,如此导致他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会无理取闹,要求父母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与此同时,父母也未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错误地认为他现在还是一个孩子,等到长大以后自然会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也使得孩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其日常行为也过于自私。这些儿童正是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从而对自己的性格与行为的不规范没有清醒的认识,不懂得感恩,不能分辨美与丑、是与非。也就是说他们的心智发育不健全,随着他们的成长如果这种状态没有改善,那么必然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随着自身欲望的持续膨胀,势必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中的问题少年。而在幼儿园中接受礼仪品格教育的儿童,通过教师科学引导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尊敬长辈、懂得感恩;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于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古语有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够看出他长大后的秉性。也说明了一个人的品格是需要自小时候开始培养的,并且可能在小时候就基本定型。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重视针对幼儿实施礼仪品格教育,使幼儿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内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品格。但是,现阶段有许多家庭均是独生儿女,家长极其注重幼儿的身体与智力的发育,却对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家长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幼儿教师也忽略了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如此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产生不良影响。

(二)礼仪品格教育难以有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正处于形成良好礼仪品格的关键阶段,针对幼儿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道德修养的认识。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依然占据着教育的主体位置,在确定教育目标,以及组织儿童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并未有效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将道德修养的知识强行灌输组幼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让幼儿养成谦虚、平和、善良、热情的品格,进而也使礼仪品格教育难以有效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

(三)幼儿教师的礼仪品格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引导者,所以,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许多幼儿教师主要是从师范类院校或非师范类院校中走出来的,所以,其本身在礼仪品格方面并未接受专业的培训,如此导致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难以为幼儿开展系统性的礼仪品格教育。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大部分的礼仪品格知识均需要由幼儿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只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并未重视幼儿在课余时间的表现。而幼儿在学习礼仪品格知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模仿的方式学习,所以,周围人的日常言行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幼儿教师并未重视这些方面,那么可能致使幼儿在学习礼仪品格知识的过程中,难以辨别好坏,全盘接受的结果,如此礼仪品格教育的效果会极不理想,无法符合预期的教育标准。

四、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要点

(一)注重提升幼儿基础素质

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幼儿会主动模仿家长与教师的言谈举止,基于这种情况下,家长与教师应当重视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自身的日常言行对幼儿的礼仪品格进行积极正向的影响,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注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不断提升他们的基础素质。首先,家长与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对礼仪品格知识的学习,幼儿园也应当组织幼儿教师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以及开展礼仪品格教育研究活动,如此有利于幼儿教师针对礼仪品格教育制定教育计划,注重将礼仪品格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同时,还应当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到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礼仪品格教育中。其次,幼儿园开设家长礼仪品格教育课堂,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尤其是家长,不仅是幼儿的第一监护人,同时还是他们的首位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种礼仪品格培训活动中,组建幼儿教育微信交流群,幼儿园也可以采用微课堂的方式为家长讲解针对幼儿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礼仪品格教育的模式与方法,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二)注重幼儿礼仪品格的日常教育

针对幼儿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将礼仪品格知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注重幼儿礼仪品格的日常教育具备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将礼仪品格教育渗透到幼儿重点课程教学中,对于幼儿园的礼仪品格教育来说,应当将重点课程教学作为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媒介,注重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渗透礼仪品格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发放书籍的过程中,为幼儿盛饭、穿衣服的过程中,均需要教育幼儿必须和教师说声“谢谢”。可以制作一些关于礼仪品格知识的任务卡,并发放给幼儿的家长,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礼貌用语的游戏,要求幼儿第二天将任务卡带到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其次,落实早晚礼仪教育,鼓励幼儿早晨入园时主动与教师和小伙伴打招呼,放学离开幼儿园时应当与教师和小伙伴说再见。幼儿园可以要求每个班选拔一名幼儿礼仪小标兵,让他们参与到迎宾活动中。礼仪小标兵应当在园门口与每位家长与小伙伴问好,还应热情回应他人的问候并鞠躬致谢。最后,注重实施常识教育,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礼仪品格教育,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强调家长应当能够寻找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采用表扬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鼓励,如此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科学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礼仪品格教育,通过节日教育与礼仪品格教育的融合使幼儿更加讲礼貌,学会尊老爱幼。

(三)注重礼仪品格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对于礼仪品格教育来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成效,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将其充分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如此才能使礼仪品格知识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一种良好习惯。家庭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首位教师,因此,家长对幼儿的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家长应当和孩子一起学习礼仪品格知识,幼儿教师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幼儿在园内的表现极其良好,然而回家后立马“显出原型”,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没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只依靠幼儿园开展的礼仪品格教育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因此,极其需要家长提供帮助。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加强合作,强化家园协同教育的力度,为礼仪品格教育提供支持。其次,鼓勵家长注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礼仪家庭环境,将尊老爱幼作为礼仪教育的首要工作,引导幼儿从小懂得尊敬师长,爱护幼小。并常怀感恩之心,其是幼儿品格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如果在家里经学帮助身边的长辈干活,为长辈排忧解难,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继承家长的这些优秀品质,也会懂得尊老爱幼。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品格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需要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礼仪品格的重要性。如此也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加大家园协同教育的力度,确保礼仪品格教育渗透到家庭至幼儿园的全面场所,以此保证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品格礼仪幼儿教师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