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两个大局”重要论述中的历史思维研究

2023-05-30郭凤梅

理论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

摘 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思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运用历史视野明确“两个大局”,把当前的中国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明确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将当前的世界放进全球历史里观察,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判断;总结历史经验发展“两个大局”,学习、继承中外历史经验发展“两个大局”;把握历史规律统筹“两个大局”,提出人类命運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

关键词:两个大局;历史思维;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1 — 0020 — 05

习近平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由2012年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1]发展而来的,在2019年时正式具体化提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2]由此“两个大局”随着历史与实践的发展概念逐步明确,内涵不断发展。历史思维是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将事物置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采用历史视野、分析历史传统、总结历史经验,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内在本质、前进趋势等的科学思维。[3]当前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难繁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国内国外局面,实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4]尤为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两个大局,它的提出和发展体现了历史思维的价值与效用。

一、运用历史视野明确“两个大局”

运用历史视野明确“两个大局”是“两个大局”论述运用历史思维的突出体现。这主要表现在:把当前的中国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以及将当前的世界放进全球历史里观察,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判断。

(一)以中国历史视野定位当代中国

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5]研究当代中国必须要了解历史中国,从历史的过程中把握现时代的坐标与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历史视野下凝练出的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正是以此梦想的实现作为战略目标安排全局工作。

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与积淀。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跑地位,曾经是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所以才有了“复兴”目标的出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主导逻辑。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才有了“复兴”的必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开始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封建地主改良派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均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终结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反动势力的强大,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目标宣告破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阶段性任务。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积蓄力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但必须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基于党对历史定位与历史任务的深刻把握确立的,并且在政治、经济、法治、科技、教育、文化、民生、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建、国家统一等方面全线铺开。

(二)以世界历史视野分析当今世界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7]历史、现在、未来是紧密联系的,分析当今世界一定要着眼历史世界,预测未来世界也必须以历史、现在的世界为参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历史视野下对国际局势作出的历史判断。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8]由此可见,大变局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中心出现转移态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亟待调整等方面。

第一,从世界经济史角度看,世界经济中心已出现转移态势,涵盖国家与牵涉范围前所未有。近年来亚洲奋起、非洲图治,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空前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高。而与之相反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产业空心化加剧、社会活力下降,经济普遍衰落。世界经济中心向非西方世界扩散,出现了东升西降、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世界各地区出现多个经济发展中心。

第二,从世界政治史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情况发生根本性变革。近些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前所未有,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治权力百年来首次开始向非西方国家转移,以往由少数国家垄断政治权力的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并且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承担政治责任,发挥重要价值。世界政治格局的非西方化和多极化的趋势愈发显著。

第三,从世界科技史角度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由此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发展欣欣向荣,对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工业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新一轮革命的重点。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能否顺应发展潮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掌握核心技术,将成为之后国际力量重构的重要指标。

第四,从全球治理史角度看,全球治理体系亟待调整,其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近年来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恐怖主义、民族问题、网络安全、生态保护、传染性疾病、核武器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而二战后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国际治理体系以维护其国家利益为主要目的,对这些重大国际问题应对乏力。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们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在与日俱增,或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

二、总结历史经验发展“两个大局”

习近平注重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在不同的场合针对历史学习进行了诸多阐释,将历史比作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各项事业前进发展的必修课。[9]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处理当今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是丰富和发展理论的重要前提,也是运用历史思维的关键一招。“两个大局”的发展同样体现了习近平对于中外历史经验的学习。

(一)继承中国优良传统发展“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底蕴和支撑。“两个大局”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关注未来,谋划全局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清代陈澹然曾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实施的关键就体现在“全”字上,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也是全方位的复兴。这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矢志奋斗,需要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在外交、国防、党建等方面稳扎稳打。民本思想、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熏陶了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灵魂,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目标追求,也是对这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集体主义思想是将单个的个人凝成整体,发挥合力的重要思想指南,国家富强中突出的家国情怀,民族振兴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人民幸福中对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都彰显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磅礴力量。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是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事物发展的实质和趋势,倡导在其刚萌芽时就要居安思危,从而确立之后的应对措施。在治国理政上“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需要高深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哲学素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判断正是这种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思想的深刻体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是在认真观察与分析全球政治、经济、科技状况及现实的全球性问题处理状况的基础上,预测全球发展的实质与未来趋势,明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预判大变局将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中心扩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到来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等。这些观察与预判都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继承与发扬。

(二)发扬党的优秀经验发展“两个大局”

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处理当前问题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参考。

统一战线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凝练出来的重要法宝之一,时至今日仍对治国理政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通过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体,聚合全社会力量,通过几代人矢志不渝地奋斗才能由梦想变为现实。在凝聚社会共识和聚集社会合力的需要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核心目标,巧妙地建立起了统一战线,凝聚起了最广泛的支持力量投身现代化建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环境,也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共同面对全球性危机。不管是在全球变暖、原油泄漏等环境问题上,还是在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核安全等国际安全问题上,或是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应对上,少数几个国家的力量总是显得杯水车薪,必须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应对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是拉近国家间距离,建立统一战线应对大变局的良策。

党的建设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凝练出来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党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质量,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办成事。保障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坚实底气,是抓住大变局崛起机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抵御大变局带来风险的力量。党的建设是保障中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政治力量,加强党的建设是保障党自身纯洁性的主要路径,也是稳固执政权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稳固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保持对于共产主义的追求,在治国理政中保持科学的、民主的方向,保持中国持续向好发展。

(三)学习外国优秀经验发展“两个大局”

习近平强调,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10]学习外国优秀经验是发展“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在遵循国家梦想设定一般规律的基礎上,实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美国梦”和“欧洲梦”关于国家梦想的相关理念充分彰显了自身特色。“美国梦”扎根于个人主义,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认为只要个人努力就能使自己生活变好。“欧洲梦”区别于“美国梦”过分重视个人经济层面,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质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关注了“美国梦”和“欧洲梦”对个人追求美好生活、自由公平竞争等精神内容。但不同的是,中国梦根据中国实际政治经济状况,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突破了国家梦想与个人追求画等号的局限,强调将个人、民族、国家统一起来,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幸福和民族、国家振兴富强,也通过民族、国家振兴富强为个人幸福生活提供条件。

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对于全球历史机遇的把握。西班牙抓住了“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机遇,借助全球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英国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美国抓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机遇期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成为时至今日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成为我们关注世界发展趋势的养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的全球历史机遇,将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外部资源。基于对历史机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世界格局的变动性、科技革命的重要性等内容,以此丰富大变局思想的内容,提供应对大变局的参考方法。总之,对于大变局的关注与分析就是对中国崛起条件的深刻总结与把握。

三、把握历史规律统筹“两个大局”

“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11]中国现在正处于“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背景下,由于认识到“两个大局”的重要性,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党要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历史思维的核心在于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以此决定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统筹“两个大局”必须要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

(一)把握历史规律,认识“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要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只有正确认识“两个大局”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合理统筹“两个大局”提供基本指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12]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认识两个大局关系的依据。在全球化强劲发展的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抛开其它国家而孤立地发展,一个国家重要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总会影响到世界上其它国家。同样的,世界环境的变化也必然会对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同一时空之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和世界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也不可能是封闭自守就能实现的,它不仅需要中国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国际环境的支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将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凸显。

(二)把握历史规律,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要把握历史规律,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13]做好自己的事,在保持自身自主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核心。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自立自信是党百年历程探索出来的重要原则,是发挥历史担当与创造精神、展现海纳百川胸怀的生动写照。[14]把握历史规律,要着眼于世界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创造新的历史。聚焦现在的社会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潮流,创造性地重提“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格局等,以妥善处理开放与自主的关系,是运用历史思维的一大亮点。

“一带一路”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产物。它植根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布局着中国开放与自主的现在与未来。“一带一路”是在把握“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14]”的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等历史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貿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区域合作扩大化、高水平和深层次。“一带一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要政策,是应对风险和抓住机遇的精妙一招。它可以增强中国与世界的有效互动联系。“一带一路”在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促使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从而使得中国在经济中心分散、政治权力转移、迎接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国际治理体系改革中占据主动。“一带一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解决了中国经济方面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预防了国防层面工业基础设施偏重东部沿海以及天然气、矿产等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潜在危险,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文化往来,促使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抓住机遇、消除风险等方面切实增强了中国的自主性,对中国经济、文化、国防等各领域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与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国际风险的良方,也是平衡中国开放与自主的重要举措。它是在认识、顺应和运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和平发展趋势历史规律的典型代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妥善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加强与各方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对话和交流,在互鉴中推进彼此发展,营造良好的全球环境,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变局向有利中国和世界的定局转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下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规避风险,促使形势向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互利共赢,批驳零和思维,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以义利兼顾的价值引导经济中心的扩散。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利益观,强调国家权力分配的合理化、和平化,促进全球政治权力的多极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加速演进的当下,强调价值取向,重申价值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更好应对国家冲突、恐怖主义、民族问题、网络安全、生态保护、传染性疾病、核武器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促使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化和有效化。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处理开放与自主关系最生动的体现。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疫情的出现带来了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的限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际市场普遍萎缩的现状。新发展格局是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调整以往国内经济过分倚重国际市场的方向,加强自主性,加快开发国内市场。新发展格局强调以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大循环为主,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供应链水平,挖掘国内大市场,开发内需潜力。同时也要畅通国际循环,提高供应链地位,继续开发全球市场需求。新发展格局重视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以国内循环为支撑吸引国际资源,增强畅通国际循环的底气,以国际循环为辅助优化带动国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现时段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进程的创新性举措,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立足现实社会,因时制宜调整经济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维护中国自身发展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中国抓住机遇、抵御风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定力,提高优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国内国际局面,认识和统筹“两个大局”是谋划工作、确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历史思维是“两个大局”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科学思维之一,分析“两个大局”思想中的历史思维将实现“两个大局”思想的梳理,论证“两个大局”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两个大局”思想运用和进一步发展的思维方式。以大历史视野,将“两个大局”放进历史长河中观察,将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把握历史规律和潮流,从而丰富和发展“两个大局”。这是历史思维在“两个大局”思想中的重要作用和丰富体现。

〔参 考 文 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7.

[3]李强.历史思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应用[J].领导科学,2019(14):7-10.

[4]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8-24.

[5]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03/c_1123942672.htm.2019-

01-02.

[6][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7]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01).

[8]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创繁荣美好世界——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9-06-08(01).

[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

[10]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07).

[1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99.

[12]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上海经济研究,2020(10):6-8.

[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责任编辑:秋 水〕

收稿日期:2023 — 01 — 09

作者简介:郭凤梅(1998—),女,河南新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
如何将艺术史讲出历史感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资源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试谈历史课的历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