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2023-05-30李丹

教育界·A 2023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语文文本产生共鸣,更加投入地学习语文,提升自身对语文文本的阅读能力、对情感的感知能力、语言的表达及运用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核心素养;措施

作者简介:李丹(1985—),女,江苏省运河中学北校初中部。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促使学生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过程。初中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对文字的认知、理解、掌握能力更上一层楼,已然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探索。然而,有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环节,往往会直接向学生讲述文章的情感内涵,学生也习惯于聆听教师的分析,采用这种强加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容易限制学生形成情感感受。每位学生对于同一篇文本、同一句话等,往往都会有不同的情感认识和情感体验,所以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不应该让学生被迫地去感受,告诉学生所谓的情感感受的“标准答案”,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自己去感知文本的情感价值,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情感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语文是一门兼具语言工具性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学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原则和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因此实施情感教学是达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实施情感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在人文方面的教育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在初中語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初中生欠缺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文学、审美素养。他们由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的内容,因此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有深度,也具有文学价值。而文学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情感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建立一条联系生活与语文学科学习的通道,引发学生对情感的思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学习内容的深层含义,更主动地参与到挖掘语文课程意义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情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和情感态度,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课堂内外持续积累和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有助于语文深度课堂的构建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知识,更是为了发挥其育人的价值和意义。语文学习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发展是具有正向引导的作用的。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对浅显内容的教学,还应该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人文精神等方面有深度的价值观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发挥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将情感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对语文学科价值的探寻中,是一种进行深度教学和构建深度课堂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不脱离教材内容,具有拓展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模式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教师需要用心地准备和设计,将发掘出的情感价值融入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中,从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情感的通道,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情感价值,在不脱离、不违背语文教材内容及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模式的应用。然而单单基于教材内容实施的情感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情感教学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过渡到语文课程内容的情感学习,再回归到个人的体验和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注意适度性

情感的教学应该与语文知识的教学相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遵循适度性。而这个恰当的时机往往会出现在教师的互动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基于教学内容和一些时下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些互动可以是问题型的、合作型的,或是主题探究型的。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引出主题、话题引发学生深思,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在恰当的时机引出“童年回忆”的主题,借助话题进行互动[1]。

(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差异性

正所谓“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同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模式时,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平等地对待思想上有差异的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情感教学活动的组织中,由于学生与其他同学、与教师之间会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语文课程内容说出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模式应用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联想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真实的生活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次数最多的场景,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经验、社会认知大都来源于生活。学生之所以能够与某篇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因为在阅读时将文本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进行了联系。在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情感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投入语文的学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文本的内涵和情感[2]。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联系生活,形成对情感的感受,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快投入语文文本的学习、研究;二是将文本中的词、句子、段落、故事情节等转化为生活场景,让学生联想到当下的生活,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文本中的不同之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会比较实际生活与文本的差异,理解文本情感的同时,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逐渐唤醒自己的情感认知,不断完善自己。

例如,对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掌握作者鲁迅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提高语言品鉴能力;而情感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课文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眷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前,先让他们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想一想自己在小学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引导他们回想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老师、地方等,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感受以往生活的快乐。多数学生在不断诉说童年趣事时,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有着类似的经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文的阅读学习。学生在课前联系了生活之后,会对课文的内容更感兴趣,这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当学习到过渡段时,学生从文中“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中,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眷恋和不舍,了解到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也和许多人一样,有過一段富有趣味的童年生活,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也有舍不得的事物,从而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最后,教师适当地点拨引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学会反思和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而达成情感教学的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板书、文字教学,还可以是动态的、声像合一的、创新性的教学,这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情感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形成对情感的感受,感受语文文本字里行间的魅力、意境和情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在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字转化为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融合自己的情感去学习语文、阅读课文,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也可以融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与情感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古诗《使至塞上》是一首纪行诗,这首诗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赏析其中的语言美及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及古代文化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先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王维的生平和他创作这首诗的原因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时、在出使边塞的途中创作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人被贬的心情。然后,教师播放与这首诗有关的歌曲配乐演出的视频,在声音、视频的辅助下,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之美。在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时,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之美。最后,教师结合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比诗人刚开始的愁闷与看到途中风光后的豁达等情感。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感受到古诗的文学价值,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开展沉浸式的课堂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情感感受,更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能否在学习完相关的内容后实现情感内化,提升个人的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表达过程也是重点,其中,学生的写作离不开他们个人情感的抒发。所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开展沉浸式的学习活动,如戏剧表演、演讲、作文比赛等,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3]。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展示自己,表达情感,诉说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的选段,讲述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在与大家一起吃饭时表演了一场“笑”剧。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凤姐、鸳鸯等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围绕刘姥姥不慕富贵、朴素实在的品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并选择某个角度,通过课文中描写的一些细节,简要地评析文中的人物,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意识。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配角色,表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出戏剧。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影片《红楼梦》中的这一幕,将其作为参考。学生在合作表演中交流看法,丰富角色的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文内容,在沉浸式的表演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敢于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展现。

结语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依据语文教材实施情感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形成对情感的感悟,也要善于将现代化的技术作为情感教学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沉浸式的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情感教学的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小慧.问题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外语文,2020(30):54-55.

[2]刘慧琼.问题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0(11):23-24.

[3]陈声琳.探寻问题解决途径 促进创新思维培养[J].黑河教育,2019(06):58-59.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