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背景、做法与特征

2023-05-28柴雨涵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加坡小学

摘   要: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回应了新加坡重视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该国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新加坡教育部统一课程大纲以及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为例,梳理了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的六种做法与经验,包括日常劳务训练、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课后社团活动、研学旅行、职业规划与体验、多学科综合项目中的劳动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加坡劳动教育的五个特点,分别是面向现实需求的生活化导向、强调公民身份与社会责任、融合理论思辨與劳动实践、涵盖多层内容与活动场合以及回应核心素养与时代愿景。

关键词: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职业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3.002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但也是著名的国际化城市和世界金融中心,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特殊的自然、社会以及国际环境下,教育在新加坡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在基础教育方面,新加坡在近几次的PISA测试中均位列前三名;在高等教育方面,虽然新加坡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各类国际排名中也位居世界前列,显示出较高水准的教育质量。新加坡所取得的教育成就,与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劳动素养作为21世纪公民必备素养之一,也成为新加坡公民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个体劳动素养的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途径。

新加坡的劳动教育主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且小学劳动教育形式更为丰富,典型学校较多。同时,虽然新加坡教育治理与政策的具体实施由新加坡教育部集中管理,各小学遵循教育部的统一课程大纲,但对统一大纲中的课程可以进行具体化与个性化实施,从而使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性质和学校自身的鲜明特点。基于此,本文选取新加坡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教育部统一课程大纲与伊布拉欣小学(Ahmad Ibrahim Primary School)、美雅小学(Admiralty Primary School)、南华小学(Nan Hua Primary School)三所典型小学案例,梳理总结新加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将核心素养作为整体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于2014年发布了《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nd Student Outcomes),成为各级各类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 《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从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感技能和全球化技能三个层次构成了由内向外的框架,其中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Respect)、责任感(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关怀(Care)、韧性(Resilience)、和谐(Harmony)六个方面;社交与情感技能包括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负责任的决策(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社会意识(Social Awareness)、关系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五个方面;全球化技能包括公民素养、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Civic Literacy, Global Awareness and Cross-Cultural Skills),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Critical and Inventive Thinking),以及沟通、合作和信息能力(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Information Skills)三方面[1]。而劳动素养作为重要的能力素养之一,也与上述技能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开展劳动教育成为新加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新加坡并没有与我国语境下“劳动教育”完全对应的教育类型,也没有提出系统的劳动教育方案,但在其教育内容中有很多项目和活动具有典型的劳动教育特征,且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方向对劳动教育相关项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典型的就是涵盖多项劳动教育内容的品格与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品格与公民教育是包含劳动教育相关项目最多的课程系统,其核心理念是身份(identity)、关系(relationships)与选择(choices)。“身份”关注自我概念与自我认知,旨在让身处周围世界中的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塑造个人意义;“关系”关注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体与社会认同、公民与国家认同;“选择”关注在复杂社会中学生的选择能力,指导学生在各类决策中承担个人责任、进行自我指导、做出理性选择[2]。作为品格与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劳动教育也旨在通过多种类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在个体、个体与他人以及个体与全社会三个层面的责任感与良好品格。

具体来说,在教学方面,通过融入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叙事方法(narrative approach),即通过讲故事来理解个人与社会面对的道德困境,并从他人视角思考问题,鼓励开放式提问和学生间的相互回应;体验式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 approach),即通过游戏等方式在经验与体验中理解与内化学习内容。此外,还有认知发展法(cogn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换位深思法(consideration approach)和价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分别从道德推理、情感共情和价值判断出发,以理解力和思辨力深入思考问题[2]。在评价方面,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并不作为考试科目,而是强调过程性与学生导向,将最终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同时综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反思、改进[2]。

二、新加坡劳动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以基础生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日常劳务训练

日常劳务训练是以培养基础生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是新加坡劳动教育中最基础的形式。日常劳务训练主要体现在对集体生活中卫生清洁等基础劳务以及学生个人生活管理的训练之中,主要通过学校课程项目和家庭劳动教育两种方式进行。

为生活学习项目(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mes, LLP)是在新加坡小学开设的一门以生活技能、社会探索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具体内容都围绕“为生活而学习”开展。但这一项目也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各学校开设的具体课程呈现出多样性,部分小学的LLP就以日常生活劳务实践为核心。例如,伊布拉欣小学的劳动教育独具特色,且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或项目类型丰富,基本形成了涵盖多种劳动教育形式的专题项目。“明亮场所”项目(Brightspots@AIPS)是伊布拉欣小学校本化开展LLP项目的具体内容之一。该项目以培养儿童责任意识为目的,组织儿童开展每日清洁活动,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整洁,包括合作进行打扫教室、食堂和校园卫生等,回应对社会负责、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行动并为环保事业尽力的育人宗旨[3]。以学校课程项目形式进行的基础劳务训练是以校园生活环境为依托的日常清洁活动。一方面,具有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真实性,而不是刻意创造本不必要的劳动活动;另一方面,具有参与劳动的集体感,从而增强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除学校的专门项目外,家庭也是进行基础劳务训练的主要场所。在新加坡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家长也是参与度较高的重要主体。在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育手册》中,“家长与学校紧密的合作”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家校合作中家长的主要职责。其中“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我管理”对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技能的练习与掌握提出了要求,家长应鼓励并锻炼儿童在家庭生活情境中将学校所学付诸实践,如提出请求、排队购买食物、整理书包[4]等,帮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综上,学校项目培养儿童的合作劳动技能,家庭教育锻炼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二者相结合,共同构成对儿童的日常劳务训练,鼓励并引导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的生活管理与所生活环境的卫生着眼,以“劳动”唤起“责任”。

(二)以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服务性劳动教育

服务性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三大类别之一,也是新加坡劳动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几乎新加坡所有的小学都以社区为中心,通过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的形式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

针对服务性劳动教育,教育部统一课程大纲中设置了“德育在于行动”(Values in Action)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为学校、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尤其侧重在社区中进行志愿服务,并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自己作为公民、社区居民以及学生的职责[2]。

除教育部统一课程外,各小学也开设了不同项目,为学生提供参加社区服务的机会。例如,“领导者营地”(Leadership Camps)项目是伊布拉欣小学校本化开展LLP项目的另一形式,在不同年級具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例如,针对五年级学生开展“代际指导工作坊”(Intergenerational Mentoring Workshop),通过开展调查并参与老年人的生活,发现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团队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3]。还有一些典型活动,如设计并制作便于老年人生活的小物品,既实现了动手制作,又能将制作成果应用于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使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

伊布拉欣小学的另一项目“应用学习项目”(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s)可以视为一系列不同形式劳动教育专题活动的集合,整个活动以环保为中心主题,以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通过探究性学习和调查性案例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该项目在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子项目,贯穿小学六年,包含多种劳动实践。例如,举办生态营活动并参观生态园建设,进行栽培与种植实践,清洁厨具并开展将厨余作为肥料的循环利用实验,参与向公众宣讲环保理念的社区实践等[3]。在面向高年级学生的“社区拓展”(Community Outreach)活动中,五年级学生作为环保大使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六年级学生向公众普及“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Reduce, Reuse and Recycle)”主题的相关知识,倡导在生活中减少污染与浪费、注重循环利用,并在宣传的同时与社区居民积极互动,鼓励并引导居民参与宣讲中的体验活动[3]。

不同小学也会设置不同的社区服务内容,概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志愿服务,比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学生将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二是选取特定主题在社区开展宣传或科普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了解相关知识,形成某种理念或生活方式。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以及公民责任感得以提升。

(三)以社团和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课后活动

新加坡小学会以社团和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组织课后活动。虽然课外活动是一门必修课,但种类繁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和俱乐部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会参与;且社团与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自治自主的组织,因此课后社团活动是学生性的选择性劳动教育。

“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CCA)贯穿于新加坡的小学至高中,主要以俱乐部和各类型社团为依托开展课后活动,通过健康积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专长技能、领导才能和价值观念。与中国小学课后活动的农事实践项目类似,新加坡几乎每所小学CCA中都包含与园艺、手工等操作性劳动实践相关的社团,这些社团在开展课程辅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劳动教育的职能。

以新加坡美雅小学为例,其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CCA社团包括环境科学俱乐部(Environmental Science Club)和视觉艺术俱乐部(Visual Arts Club)。环境科学俱乐部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对植物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志愿成为环保大使为目标,使学生在了解生物多样性、各类型植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户外探索和实践,体验并探索不同的种植及栽培方法,亲自种植并照料植物[5]。环境科学俱乐部还有关于环保的拓展性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WWF)的废物管理项目,自主设计并创新废物解决方案,积极管理学校中的废弃物品与垃圾[5]。由于新加坡的农业并不发达且农产品多为进口,新加坡的劳动教育较少出现农事实践内容。但作为“花园城市”,新加坡非常重视植物景观与环境保护,与此相关的学生社团常以“美化”和“环保”为主题进行种植、园艺或废物处理实践,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劳动活动。

视觉艺术俱乐部则侧重另一种劳动形式——手工。俱乐部中的学生有机会欣赏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并从中学习制作的形式、空间结构材料和技术元素,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制作中,进行体验式学习[5]。视觉艺术俱乐部的作品大多以立体手工作品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设计、绘画、裁剪、拼接等组合方式完成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在作品中传达自己的艺术与生活理念。视觉艺术俱乐部的宗旨之一是“通过艺术创造一个培养生活技能的环境”[6],这些艺术创作中的很多技巧也与日常生活技能密切相关,既能激发儿童的艺术创造力,也能锻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

美雅小学的环境科学俱乐部和视觉艺术俱乐部是新加坡小学CCA社团中劳动教育的两种典型,即与种植相关的环境社团以及与手工相关的艺术社团。值得注意的是,CCA不仅仅是为激发儿童兴趣、对学术课程进行有益补充,也致力于通过社团活动引导儿童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在行动中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培养积极的性格、寻求持续的成长,以成为更好的自己[2]。

(四)以文化认知为核心的研学旅行

近年来,研学旅行在多国的中小学逐渐流行起来,学校通过组织观光游览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与体验,研学旅行也因此成为新型劳动教育方式之一。

在新加坡教育部统一课程大纲中,属于研学旅行性质的劳动教育项目主要在新加坡境内开展,主要包括“群体学习之旅”(Cohort Learning Journeys)与“户外探险学习营地”(Outdoor Adventure Learning Cohort Camps)两个项目。群体学习之旅主要在新加坡境内的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如博物馆等,以参观、旅行的实践方式了解艺术、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户外探险学习营地则是以自然探索为主题,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来探索城市与自然环境[2]。两个项目分别侧重文化与自然,并且强调以集体营地形式增加学生对新加坡的了解与热爱。

此外,一些小学还会安排前往新加坡境外的研学旅行,如美雅小学的“海外学习之旅”(Overseas Learning Journey)活动,学生在一年级到四年级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艺术探索和参观当地文化景点来了解不同的文化,还可以通过会话语言模块(conversational language modules)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语言,并在课堂上接待海外的学生[7]。五年级学生都有去其他国家参与游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对学生来说全新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培养他们的自信与独立性,并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而增进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7]。美雅小学与世界各地的多所学校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网络,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体验的学习机会,其中包括前往中国的文化学习旅行,如2019年5月的“西安浸濡学习之旅”。 此外,新加坡很多中小学也与我国部分中小学建立了研学旅行的合作关系,通过交换旅行了解对方的国家与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游学实践中达到“研”与“学”的目的。

总的来说,境内或境外开展的研学旅行首先都强调学生对新加坡本国文化的学习与认同,境外研学旅行则通过引导学生对其他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的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观念。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规划与体验

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概念与实践中都有相关之处。根据以往学者的概括,职业教育可以看作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8],直接以职业训练为导向,以培养各行各业职业劳动者为目的;而劳动教育则更接近普通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参与劳动与职业的意愿与素养。新加坡小学也有以职业规划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职业劳动观念,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新加坡教育部统一大纲规定,在小学低年级设置教育与职业指导(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 Experiences)项目,这一项目并非职业教育实践,而是探索并明晰学生个体的兴趣与专长所在,使学生对各类职业产生初步认识与自我职业规划。教育与职业指导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身兴趣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做出理性的选择并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负责[2]。这一项目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职业观,是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的劳动观念塑造。

除劳动观念与职业认知外,新加坡小学也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具有实践性质的职业探索活动。例如,美雅小学面向六年级学生开设初级创业课程(Junior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旨在通过将英语、数学和艺术与工艺课程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商业和经济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素质[9]。在这一课程中,学生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并制定生产和营销策略,分组开发自己的产品并销售,学习企业管理知识[8]。初级创业课程以企业为主要职业场所,模拟经营企业的主要过程,其中开发产品这一环节还包括动手实践制作,是职业实践与制作实践的结合。此外,新加坡小学中与职业相关的劳动教育还体现在对于特定职业的直接體验。如在南华小学开展的LLP中,学生可以体验消防员、警察等职业的工作职责[10]。

通过职业规划与体验,新加坡形成了从劳动与职业观念、职业认知与选择到职业体验与实践、职业探索与创业的从认知到实践的较为完善的小学职业劳动教育体系,且其中重点强调的职业与行业基本都与新加坡社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既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也为国家职业需求奠定人才基础。

(六)以多学科综合知识为主体的劳动实践项目

新加坡小学课程中有一类颇具特色的以多学科知识为依托的综合性劳动教育项目。这一类项目并非以劳动教育为主要目的或内容,而是在一个综合的复杂项目中融入劳动实践,将思维训练与操作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例如,伊布拉欣小学的跨学科学习(Inter-disciplinary Work)项目,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这一项目通常以問题为导向,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设计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如针对污水处理问题,需要小组合作设计过滤水的推车,画出方案图纸并据此利用纸板、水瓶等材料进行模型构建,这一过程包含手工形式的动手实践,需要将停留于纸上的设想以立体模型形式展现出来。

南华小学的应用学习项目以皮亚杰“培养有创造力、善于发明与创新的人”的教育目标为指导,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自己领域的思想领袖,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索精神,引导他们以智力推理和概念理解为基础研究现实世界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同群体与个人的同情[11]。应用学习项目重视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设置多个不同专题,融入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人类历史、科技与哲学思考,但在强调理论思辨的同时,几乎每一个专题中都包含动手实践、设计、制作等部分。

以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主题项目为例,两个年级的项目是一个整体,三年级围绕丰富的媒体、实验与体验,对巧妙的人工制品进行复制操作;四年级则以相关的故事和衍生的人工制品为主要媒介,在对故事与产品的理解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批判思维[11]。在总的主题之下,三年级的分主题包括“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的设计活动,与前文提到的社区服务形式相关联;而四年级的分主题之一“塑料与污染:制造一个即时的、可降解的水瓶”,又与手工实践和环保设计相关,具有劳动实践的性质。除与劳动实践相关的分主题外,其他分主题还包括对新能源、历史中的伟大发明等介绍,对儿童劳动力、社会歧视与偏见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等[11]。可以看出,每个年级的项目都是基于特定大主题的跨学科研讨与实践学习,关切人类的历史、社会现状与未来命运,而劳动实践作为这些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培养学生在操作实践方面的能力,同时服务于更宏大的主题关切。

多学科综合项目中的劳动实践打破了劳动教育与理智教育的隔阂,没有单独强调劳动的形式及其与思维训练的区别,而是将二者巧妙融合,以主题统领的方式同时践行劳育与智育。这或许可以为未来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提供借鉴,即真正实现教育价值统一,以贯通性、融合性项目实行多育并举,赋予各类型教育平等的价值与地位。

三、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的特征分析

一是面向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的六种主要类型,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或是直接对生活技能进行训练,或是以不同方式解决来源于生活或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这与新加坡2018年提出的“为生活而学习”的教育改革理念相适应,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技能[12]。劳动教育的内容皆来源于生活又回应于生活,将学生置于多种真实的劳动场景,以获得对劳动直接而充分的认识,培养应对未来生活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素养。

二是强调公民身份与社会责任。上述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或项目中,多个项目都类属于品格与公民教育。通过开展这样的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或项目,积极回应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个人意义、增强文化认同、重视选择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强调参与劳动的集体感和使命感。

三是融合理论思辨与劳动实践。新加坡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单纯的动手实践,而是将动手实践与理论知识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其中“多学科综合项目中的劳动实践”将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二者同时回应于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实现了统一主旨下的有机融合。

四是涵盖多层内容与活动场合。虽然新加坡教育部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劳动教育方案,但新加坡小学劳动教育的六种主要做法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共同构成了新加坡的小学劳动教育体系。这六种做法在地位层级与内容分类上各有不同,以日常劳务训练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课后社团活动、职业规划与体验和研学旅行作为服务性、活动性、职业性和文化性四类不同的拓展劳动教育形式,最后以多学科综合项目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融合。从活动范围来看,日常劳务训练、课后社团活动、职业规划与体验和多学科综合项目中的劳动实践属于校园内包含课堂内外的教育形式,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和职业规划与体验中的部分内容、研学旅行的境内部分属于校园外、国境内的教育活动,而研学旅行中的海外部分则属于境外教育活动。由此,各类活动涵盖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国家内外的不同场合,实现了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五是回应核心素养与时代愿景。六种劳动教育形式虽然目的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回应了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即在新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培养学生包含劳动技能与观念,以及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EB/OL].(2022-12-14)[2023-01-30]. 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in-sg/21st-century-competencies.

[2]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2021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EB/OL]. (2021-2-2)[2023-01-30]. https://www.moe.gov.sg/primary/curriculum/syllabus.

[3]Ahmad Ibrahim Primary School. distinctive-programmes[EB/OL]. (2023-01-13)[2023-01-30]. https://ahmadibrahimpri.moe.edu.sg/distinctive-programmes.

[4]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booklets[EB/OL]. (2020-5-25) [2023-01-30]. https://www.moe.gov.sg/primary/curriculum.

[5]Admiralty Primary School.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ub[EB/OL]. (2023-02-01)[2023-01-30]. https://admiraltypri.moe.edu.sg/programmes/cca/environmental-science-club.

[6]Admiralty Primary School. Visual Arts Club[EB/OL]. (2023-02-01)[2023-01-30]. https://admiraltypri.moe.edu.sg/programmes/cca/visual-arts-club.

[7]Admiralty Primary School. Overseas Learning Journey[EB/OL]. (2023-02-01)[2023-01-30]. https://admiraltypri.moe.edu.sg/programmes/overseas-learning-journey.

[8]赵伟.试论劳动、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03-108.

[9]Admiralty Primary School. Junior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EB/OL]. (2023-02-01)[2023-01-30]. https://admiraltypri.moe.edu.sg/programmes/junior-entrepreneurship-programme-jep.

[10]Nanhua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me[EB/OL]. (2023-02-10)[2023-01-30]. https://nanhuapri.moe.edu.sg/our-curriculum/key-programmes/learning-for-life-programme.

[11]Nanhua Primary School.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EB/OL]. (2023-02-10)[2023-01-30]. https://nanhuapri.moe.edu.sg/our-curriculum/key-programmes/applied-learning-programme.

[12]陈雪芬,蔡瑞琼.为生活而学习: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5):45-51.

Labo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s:

Background,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CHAI Yuhan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ingapores education system, labor education is diversified in forms and rich in content, which reflect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qualiti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ingapores basic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unified curriculum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Singapore and three representative primary schools as examples to sort out the prim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which includes six kinds of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e. daily labor training, social service and voluntary activities, after-school association activities, research travel, career planning and experience, and labor practice in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s.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which is oriented towards life and facing practical needs, emphasizes citizenship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grates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and labor practice, covers multiple contents and activity occasions, and responds to core qualities and vision of the times.

Keywords: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s; Labor education; Service labor education; Vocational labor education

(責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柴雨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教育管理决策支撑服务项目2022年度委托课题“国际教育战略行动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编号:EMIC-YJC-202201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加坡小学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