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文创产品活态化设计探索

2023-05-27赵勤黄诗琪

包装工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活态鄱阳湖文创

赵勤,黄诗琪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文创产品活态化设计探索

赵勤1,黄诗琪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 330038;2.江西科技学院,南昌 330098)

以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设计为研究方向,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素材库,提出活化文创产品内涵的创新性设计方法,实现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弘扬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取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中的造型因子、纹样因子、色彩因子作为设计要素,融合“活态化”理念设计再造文创产品展现文化魅力,以实例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造型创新与内涵沿袭在设计过程中达到平衡,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文创产品能够取“形”延“意”,寄“情”于“景”,构建集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现代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增加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发展开辟有效路径。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文创产品;活态化

随着现代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点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提升产品功能与文化内核的匹配度,以此加深文创产品的人文关怀,起到增加文化认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1],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传承价值,本文将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分为物质文化因子与非物质文化因子进行整理、分析和提取,并进一步通过“活态化”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文化因子融入文创产品中,是赋予文创产品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可行探讨,从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角度实现受众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醒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 研究现状

目前的相关研究表明,地域特色因子作为某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的可用资源,而文创产品设计是地域特色因子最好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物质存在形式,地域特色因子作为提升文创产品可识别性的内核与主要因素,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子是文化创意设计的主要来源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条件[2],对于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研究,是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使文创产品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又兼具产品的使用功能以及良好的情感互动体验,既具有艺术价值又保证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3]。目前在地域特色因子的提取与运用方面,刘丽萍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因子的重要性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设计[4]。宋晓薇等依据因子特性完成图谱构建,通过用户心理意向测试对用户感知进行定性分析,将具有较高用户感知度的设计因素集成应用到产品设计中[5]。这些文化因子研究通过实践论证都为鄱阳湖地域文化因子的提取以及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基于前者的研究,提出一种鄱阳湖文化因子的提取与应用方法,并结合“活态化”设计理念,以实践阐明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对文创产品设计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行路径。

2 “活态化”设计理念

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行活态传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蕴含的中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因子需打破传统的束缚,以创新设计为基础,焕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命活力。本文所说的“活态化”概念基于的是朱利安·斯图尔德提出的文化生态理论,即充分运用地域文化因子富有地域性的“文化内核”,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创新,合理运用到文创产品中,使之鲜活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顺应现代社会要求,以“活态固生态,以设计活文化”,使文创产品的“活态化”设计做到保留文化内涵、活化艺术价值、传承优秀文化,见图1。

图1 活态化设计理念

2.1 “活态化”设计理念之“三活”

三活具体表现在:创意活、方法活和互动活。

1)创意活:要求从焕活文化“生命力”的角度对文创产品进行创意创新的设计,“创意活”不仅要考虑对文化内涵的多方位运用,也需要考虑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持续不断地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将地域文化因子内涵转化为建设我国文化自信道路的原动力。

2)方法活:通过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形式使地域文化因子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反单一的拼贴式文创设计,强调在应用层面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找寻文化内核运用在文创产品中的适配法则,以此达到不断革新产品、保证地域文化因子顺应时代发展的目的。

3)互动活:“互动活”是“活态化”设计理念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源于受众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要求设计师针对产品进行更多的交互设计,本文通过增加文创产品的动手趣味性以及品类丰富性,调动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兴趣程度,通过多互动的方式使消费者掌握自主权,主动搭建自身与地域文化因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2.2 “活态化”设计理念之“三态”

三态具体表现在:多形态、俱神态和常动态。

1)多形态:“形态”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在“活态化”设计理念中“多形态”指灵活运用文创产品的表象形式,将地域文化因子内涵转化为多样的具象表达,通过不同形态的展现简化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过程,使其文化内核更加快速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2)俱神态: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的感性研究,在对产品设计方法进行探索时应注重其内在文化神韵中的表达,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因子内涵,展现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想,以达到受众精准领略文化精髓、真正感受其文化内核的目的。

3)常动态:“活态化”设计理念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能动性,以常动常新的设计思维串联文化、生态以及市场发展,通过灵活的维度转换,在三者之间探寻地域文化因子的发展道路,为开辟我国文化传承道路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3 研究方法及框架

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于鄱阳湖周边地域进行调研的结果,以及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实物资料和相关史料研究成果,以调研比较、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的特征内涵以及整体表现形式入手进行分类,将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分为物质文化因子和非物质文化因子,总结出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的自身特点,将地域特色文化因子结合“活态化”理念进行创新设计。

1)结合调研法、文献法、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对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后,开展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研究,调研内容见图2。

图2 调研内容

2)运用因子整理法,提取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并在资料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以图表形式进行解读与归纳。

3)运用因子适配法,对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因子特征内涵与文创产品进行适配设计,将提取的造型因子、色彩因子与纹样因子进行相关设计实践。

文章的研究框架见图3。

图3 研究框架

4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系统调研及因子分类

4.1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系统调研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系统调研指的是对鄱阳湖地域具有地域特性的文化进行整理和因子序列的建立,鄱阳湖地域是指以环鄱阳湖区域群为主的城市群以及自然生态地域,其中城市群处于鄱阳湖地域范围的中部地区,涵盖38个县(市、区)[6]。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调研主要从设计的角度对鄱阳湖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因子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进行概括整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下的特色因子进行编号,其中以鄱阳湖地域的各类特色文化作为名词性因子的代表,再将每一类名词因子按其独有的文化性质扩展出不同的因子特征,每一个拥有独立编号的因子都能够展现鄱阳湖钟灵毓秀的人文与生态之美,通过此类因子整合为后期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基因依据,在设计之时能够使用单个或多个特色因子进行创新设计,例如,非物质文化因子中的2民俗表演是由2-01傩舞表演因子以及2-02饶河戏因子共同组成的,那么在进行鄱阳湖非物质文化“活态化”设计时就可以从不同的因子中提取与产品功能相匹配的因子素材进行创新设计,使文创产品能够精准凝练鄱阳湖地域特色[7]。调研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有利于特色因子的分类、整理以及归纳,为后期因子特色提取提供便利,具体调研因子素材库示意图见图4。

图4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素材库

4.2 鄱阳湖特色因子分类

本文将鄱阳湖特色因子按物质文化因子与非物质文化因子进行分类整理,鄱阳湖特色因子是具有独特地域元素的视觉符号与实体物质,鄱阳湖特色因子是经由千年自然历史沉淀形成的鄱阳湖地域独有的文化元素,即鄱阳湖地域范围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8],它是客观存在的鄱阳湖地域文化的精髓结合,是承载了鄱阳湖文化形成与发展历程的地域特色因子[9]。参照层次分析法选择鄱阳湖特色因子中具有相似属性的样本进行提取研究[10],将因子内容分为造型、色彩、纹样三种显性因子进行采样分类,例如物质文化因子中的1-01为傩庙建筑特色因子,提取其中的傩庙造型因子作为设计元素,使物质文化可以通过视觉化的元素转换得到展示,对后期鄱阳湖物质文化因子的“活态化”运用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具体分类示意图见图5—6。

5 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运用研究

5.1 鄱阳湖居住文化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运用

鄱阳湖居住文化文创选用因子素材分类中的2-01鄱阳湖仙鹤因子进行设计,构成“鹤舞鄱阳”系列文创产品,首先运用“活态化”理念中“俱神态”的设计手法通过提取仙鹤因子的形态以及色彩,将鄱阳湖仙鹤的整体形象提取成为更易识别的卡通造型,再利用“创意活”现代设计理念将仙鹤卡通形象直接转化为文创产品的整体外形,展现鄱阳湖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俱神态特征,例如“鹤舞鄱阳”卡通仙鹤U盘文创产品(见图7),以仙鹤的外形作为U盘产品的基本形态,仙鹤的头部与身体可以开合拼接,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体现了文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活”,打破了文创产品造型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电子产品冰冷严肃的刻板印象,“鹤舞鄱阳”水草鼠标垫则利用“方法活”以异形植入的方式设计了能够展现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文创产品,将常规鼠标垫设计成水草的形态,在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了系列产品的完整性与美观性,并以“常动态”为原则搭配小鸟鼠标产品使消费者在操作鼠标的过程中,能模拟出鄱阳湖鸟类在水草上翩翩起舞的生态场景,使“鹤舞鄱阳”系列文创展现出一幅完整的鄱阳湖居住文化生态画卷,将具有鄱阳湖文化代表性的鸟类设计因子融入挂耳耳机产品,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能够向消费者传播鄱阳湖居住文化的生态之美,鄱阳湖居住文化“鹤舞鄱阳”系列在应用过程中保持了造型与内核的统一性[11],利用活态化的设计理念将因子内涵融入了文创产品的整体外形以及装饰纹样中,以“多形态”的文创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可利用率。

图5 鄱阳湖物质文化因子分类

图6 鄱阳湖非物质文化因子分类

综上所述,“鹤舞鄱阳”系列文创产品,融合了回归自然的哲学理念,创新了文创产品造型,诠释了鄱阳湖居住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情怀,以“寄情于景”的设计,将鄱阳湖居住文化中的“景”通过物质载体转化为消费者能够感受的“情”,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同时扩宽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维,增加了消费者对鄱阳湖生产文化的认同感,为鄱阳湖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了积极的实践案例。

图7 “鹤舞鄱阳”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5.2 鄱阳湖生产文化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运用

鄱阳湖生产文化特色因子将因子分类中的1-02油菜花因子作为基础设计因子植入“花样鄱阳”系列饰品文创中(见图8),在进行因子的“活态化”设计时,首先通过“多形态”的设计手法转化了油菜花的原始形态,使其作为纹样以及文创产品的外轮廓与“花样鄱阳”系列饰品文创产品进行匹配,例如花样女士胸针设计,将油菜花的花瓣元素进行夸张放大处理,以轴心旋转的方式增加花瓣数量,使成品以扇形展开的样式还原花瓣层叠的原始形态,用布料材质体现油菜花柔软自然的特征,并根据“方法活”理念融合了1-01稻谷因子色彩,采用合金材质还原因子色彩,使产品带有金属制品光泽感的同时提升了经济价值,将成品做到形态色彩整体仿生的设计效果,并搭配男士领结供消费者选择,领结佩戴时消费者能够触摸到系带上稻谷形态的仿生设计,增加了文创产品的“互动活”特征,在体现产品设计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展现了鄱阳湖生产文化的多元化,使消费者感受到鄱阳湖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于同系列的花样丝巾、花样领带文创产品,通过“俱神态”设计理念保留了油菜花的基本特征以及低饱和的花朵色彩作为装饰图样,丝质的轻盈感能够使产品被消费者佩戴时随肢体动作摆动,契合油菜花在自然环境中随风飘动之感,从而展现“常动态”理念,不仅转化了因子特色也更加贴合消费者对现代饰品的审美,使“花样鄱阳”饰品文创系列体现了“活态化”理念的“创意活”,提升了文创产品视觉创意感的同时也使鄱阳湖生产文化特色因子在情感上给消费者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

图8 “花样鄱阳”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综上所述,对鄱阳湖生产文化特色因子进行“活态化”设计时,以地域生态因子作为设计元素,推衍文创产品的仿生形态,以最直接的因子符号呈现丰富视觉体验,以鄱阳湖生产文化的“生态”调动文创产品的“活态”,能够诠释鄱阳湖生产文化特色因子的艺术特征,同时又能体现文创产品的艺术价值,是直接的文化生态表现方式之一,以此增加消费者对鄱阳湖生产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达到促进鄱阳湖地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12]。

5.3 鄱阳湖民俗文化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运用

通过对鄱阳湖地域民俗文化的分析,在鄱阳湖民俗文化特色因子设计中选用了具有一定知名度且最具有代表性的2-02傩舞因子来构成“动感鄱阳”系列玩偶文创(见图9),傩舞文化因子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在对其进行“俱神态”设计时,着重体现其动感之态来展现鄱阳湖民俗文化的生命力[13],要通过捕捉其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进行“活化”处理,例如进行傩舞表演时的躯体活动轨迹,以“常动态”设计理念将玩具文创能够拆卸组装的特性与傩舞因子结合,使傩舞玩偶的四肢能够自由活动,能够按照消费者个人意愿构成“多形态”的玩偶造型,贴合了傩舞文化因子的动态特性,且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示使消费者感受傩舞的趣味,可以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意活”,“动感鄱阳”系列玩偶文创不仅诠释了傩舞因子的舞动特征也增加了文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活”。在产品中融入傩舞服饰的夸张色彩,以安全的硅胶材质制作动态形象并进行圆滑性处理,减弱傩舞元素本身具有的攻击性,以“方法活”理念设计出更加亲民的玩偶类文创产品,使傩舞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与消费者达成情感联结[14]。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具有动态感的傩舞文化因子进行设计,通过转化设计元素创新文创产品由“静态”转向“动态”的设计思维,在保留傩舞因子“原汁原味”的同时增加了文创产品的生命力,也以更加紧密的状态与消费者的情感达成互动,扩宽了鄱阳湖民俗文化生态的可发展维度,是将地域文化内涵扩展至现代玩偶文创设计中的创新性途径,也是传播鄱阳湖地域文化建设良好文化生态的重要方式[15]。

5.4 鄱阳湖人文景观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运用

对于鄱阳湖人文景观特色因子的“活态化”运用,选用因子素材分类中的1-01白鹿书院通过“多形态”的文创产品构成“书香鄱阳”系列文具文创(见图10—11),白鹿书院作为鄱阳湖人文景观特色因子中文化内涵以及辨识度较高的设计元素,甄选书院造型以及色彩因子,对其进行“俱神态”刻画,将书院整体形态以插画的方式转化为二维设计元素,其中以鄱阳湖“孤鹜齐飞”之景与文人墨客交谈之景搭配不同的白鹿书院文学作品,打造“常动态”的生态画面与词景祥和的具象体验,以片段式的插画体现鄱阳湖地域白鹿书院的整体文化氛围,形成“书香鄱阳”系列文具文创的视觉主导,将具有白鹿书院文学气息的文具文创作为物质载体,再以“方法活”理念将不同类型的文具对应不同的设计因子,其中笔筒的设计材质选用了木质底座,砚台文创产品则采用陶瓷烧制的方式,诠释“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学氛围,以白鹿洞书院景观为造型因子的砚台产品既可以研磨也能够作为笔架使用,是“创意活”的体现,令消费者在使用文具的过程中通过产品的“互动活”特质感受白鹿书院延续至今的学习氛围,也令“书香鄱阳”系列文具文创以更加整体的方式展现鄱阳湖地域人文景观因子蕴含的书香“神态”与文学“韵味”。

综上所述,以“活态化”理念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时要注重文化因子多方位的表达,通过场景还原、词景结合等设计方法,对文化因子进行“取形”,再以新的诠释形态与相应的文创产品结合达到“取形延意”的设计目的,通过多种方法展现白鹿书院特色因子的特性,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结合,使其呈现出生态美学的特征,加强鄱阳湖人文景观因子氛围对消费者情绪的感染,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16]。

图10 “书香鄱阳”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图11 “书香鄱阳”系列文创产品展示

6 结语

本文采用因子提取等科学方法,通过构建鄱阳湖特色文化基因库,将鄱阳湖特色因子文创产品与“活态化”设计理念相结合,以灵活的设计方式萃取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多样化形态、可识别性色彩以及文化性内涵,以不同的创意产品展现多元的因子特性,以此探索具有现代审美以及传播价值的文创产品设计规律。鄱阳湖地域传统文化的生态特征,经过现代文创产品展示能够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因子内涵呈现新的生机、使非物质文化因子内核得以“活化”,达到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精神价值、美学价值,打造鄱阳湖地域文化生态良好发展的目的,使优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扬的同时也为文创市场的产品开发贡献了一份设计力量。

[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19(00): 3-13.Opinions on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J],Research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019(00): 3-13.

[2] 苏颜丽, 韩卫国, 白靖菲, 等. 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18, 39(16): 136-141. SU Yan-li, HAN Wei-guo, BAI Jing-fei, et al. Research on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Zhanjiang Regional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6): 136-141.

[3] 赵勤, 回璇. 基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设计[J]. 包装工程, 2022, 43(4): 364-375. ZHAO Qin, HUI Xuan. "Living"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Poyang Lak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4): 364-375.

[4] 刘丽萍, 李阳. 江南园林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6, 37(24): 57-62. LIU Li-ping, LI Yang. Factors Extrac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Jiangnan Garden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24): 57-62.

[5] 宋晓薇, 詹炳宏. 蒙古族服饰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J]. 包装工程, 2020, 41(10)325-330 SONG Xiao-wei, ZHAN Bing-hong. The Extrac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from Mongolian Costume and Design Applica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0) 325-330.

[6] 沈中印. 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1)129-131. SHEN Zhong-yin.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ound the Poyang Lake[J]. Urban Studies, 2012, 19(1) 129-131.

[7] 赵勤, 回璇. 赣傩面具文化因子提取及应用[J]. 包装工程, 2021, 42(24) 272-278, 285. ZHAO Qin, HUI Xuan.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of Gannuo Mask[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4) 272-278, 285.

[8] 杨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5) 135-147. YANG Ming. 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J]. Science of Law-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 Law, 2015, 33(5)135-147.

[9] 李辉, 何人可, 肖狄虎. 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研究[J]. 包装工程, 2016, 37(18): 86-91. LI Hui, HE Ren-ke, XIAO Di-hu. Research on Design- Oriented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Regional Cultur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6, 37(18): 86-91.

[10] 王伟伟, 胡宇坤, 金心, 等. 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 包装工程, 2014, 35(6): 73-76, 81. WANG Wei-wei, HU Yu-kun, JIN Xin,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xtrac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Design Elemen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4, 35(6): 73-76, 81.

[11] 江汝南, 董金华. 粤北瑶族服饰文化因子的提取与应用[J]. 包装工程, 2020, 41(4): 341-346. JIANG Ru-nan, DONG Jin-hua.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Yao Costume Culture Factor in Northern Guangdo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4): 341-346.

[12] 黄南南. 长白山生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 包装工程, 2021, 42(2)258-263. HUANG Nan-nan. Design of Changbai Mountain Creative Eco-Cultural Product[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 258-263

[13] 任成元. “徽州”文创产品设计的鲜活性对策研究[J]. 包装工程, 2019, 40(14): 197-203. REN Cheng-yua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resh Activity of "Huizhou"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4): 197-203.

[14] 郑喜淑.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以图们江区域朝鲜族聚居村为个案[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ZHENG Xi-shu.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f Korean Ethnic Communities in the Tumen River Region. Beijing: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10.

[15] 吕中意, 杨波. 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5, 36(20): 1-4, 20. LYU Zhong-yi, YANG Bo.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Product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5, 36(20): 1-4, 20.

[16] 杨晓燕, 刘肖. 春节文化主题元素提取与衍生设计[J]. 包装工程, 2019, 40(4): 93-98. YANG Xiao-yan, LIU Xiao. Extraction and Derivation Design of Cultural Theme Elements in Spring Festiva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4): 93-98.

Exploration on "Activation"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ZHAO Qin1, HUANG Shi-qi2

(1.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8, China;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8, China)

The work aims to take the "activation" desig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o propose an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to activate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y constructing a material library fo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so as to carry forwar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and inherit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odeling factor, pattern factor and color factor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were extracted as design factors and were redesigned by integrating the design concept of "activation" to show the cultural glamour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examples. This paper makes the shape innovation and connotation inheritance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reach a balance in the design process, so that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can take "shape", extend "meaning" and combine "feeling" with "view". It can construct moder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tegrating functional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enhance the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while increas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open up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Poyang Lak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ctivation

TB472

A

1001-3563(2023)10-0361-12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0.041

2022–12–27

2020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设计研究》(YG2020140)

赵勤(1970—),女,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黄诗琪(1997—),女,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责任编辑:马梦遥

猜你喜欢

活态鄱阳湖文创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鄱阳湖好风光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