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园4月 猛禽出没

2023-05-26马超

大学生 2023年5期
关键词:春园燕园昆虫

马超

4月,鸟语花香的盛春时节,天气和暖明媚。这时的燕园万木吐翠、百花争艳,未名湖畔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俗话说,“春雷惊百虫”,轰隆隆的雷声是上帝为万物设置好的闹钟,应时叫醒蛰伏的昆虫和冬眠中的鸟兽,它们闻声而动,陆续爬出洞穴,整个大自然都热闹起来了。

随着北方繁殖地的食物来源日渐丰盈,鸟类的迁徙季拉开序幕,候鸟们纷纷从越冬地北归。每年4月初,也就是清明节前后,东方角?(以下简称角?)会先于其他候鸟返回燕园故地繁衍生息。这是一种小型猫头鹰,成鸟体长仅20厘米,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 。它们白天藏匿于密叶浓荫间酣眠,夜晚出来活动,鸣叫声非常独特,音调规律又富于节奏感,类似于“嘟?嘟嘟?嘟?嘟嘟”,很像电器发出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作为目前唯一一种在校园里繁殖的猛禽,角?的迁徙节律备受人们的关注。北大绿色生命协会(绿协)的同学们在清明时节更是加倍留意校园北部的?声,期待着能够最早记录和汇报当年燕园的第一声?啼。

4月1日夜里,在红湖岸边的树林中,他们听到了角?的首声?啼,并以此为角?归来的日期记录下来。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角?的首声记录均是在红湖,这意味着“歌唱者”应该是同一只或者同一对,年年归去来、风雨无阻。古语云,栖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许描述的正是此种生态行为。

绿协的调查发现,个别树木会连续多年有单只角?栖居,而且落脚的高度几乎相同,推测这是同一个体所为。4月1日,看到绿协微信群里的报道,我特地前往红湖边,来聆听今年春姑娘的“首哨”,可惜去得有些迟,它可能飞往别处,当晚并未听到。第二天晚上游完泳,我特意选择从红湖边路过,希望能邂逅属于我的“首声”,还未骑至红湖,久违的旋律乘着晚风,率先飘入我的耳朵,没错那正是东方角?的啼叫!犹如旧友的呼唤,令人动容。那晚我兴奋地在红湖边驻足良久。

夜深人静之时,角?也会飞到校园南部学生宿舍区活动,由于?声圆润响亮,经常被不知情的同学误认为是楼前电动车的报警声,因此绿协的同学们喜欢把东方角?戏称为“电动(瓶)车鸟”或“电动(瓶)车”,前面搭配量词“辆”,而不是“只”!

再过不久,整个校园的夜空都将回荡起“电瓶车”的报警声,任何一棵树都可能成为角?的演奏舞台。它们鸣唱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宣示自己的领土主权,警告周边同类此地已被占领,不要随意来此觅食和繁殖;二是吸引异性,从而配对繁衍下一代。进入5月,它们夜里啼叫的频率大大降低,估计是忙碌于繁殖期的育儿业务。大概从6月中旬开始,幼鸟陆续出巢,角?宝宝敦圆乖巧,两只大眼睛宛如夜明珠,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浑身散发着足以萌化众人的魅力。

时光越向前追溯,周围环境就越原生态。据绿协学长描述,2008年以前,夜里站在图书馆4楼,可听见校园北部角?们的“群鸣”,就像稻田里的蛙鸣,时近时远,此起彼伏。当时仅在校内发现的繁殖巢就多达8个,从南门到最北部的朗润园均有分布,校园之外的繁殖亦很普遍。近些年学校生态一直在走下坡路,每年的繁殖记录已不超过3窝。

今年镜春园的大规模工程施工,对这些老朋友的繁殖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很多大树遭到腰斩式修剪,甚至被彻底清走,但愿它们用于筑巢的树洞还存在;禄岛小院周围的灌丛被清理、地面被硬化,这对于许多昆虫的繁衍是毁灭性的,有些昆虫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过程不可逆。

镜春园的施工正如火如荼,另外一些天然草地也正转变为人工绿地,它们在白昼的睡眠想必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白天若是有幸发现正在树丛中休息的角?:

请不要靠得太近、不要喧哗;

请不要逼人家睁眼、逼人家竖起双角,它们会恐惧,那还怎么睡得着(眯眼酣眠的角?照片看起来才是最自然、最让人舒服的);

请不要把具体位置分享到群里,没见过的朋友缺乏相关的保护意识,分享欲会更强烈,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导致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此围观,人家不搬家才怪。

更不要学习那些不文明的拍鸟人,一直在树下围观、逗留,人家晚上还要上班的!

给予它们一个安心的休息环境,需要我们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努力。希望角?的歌声能一直回荡在燕园夜空。

责任编輯:朴添勤

猜你喜欢

春园燕园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情系燕园六十年》评介
燕园的山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北大怀新园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