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股改上市后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

2023-05-22傅煜

关键词:风险控制财务管理

傅煜

【摘  要】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是我国自2005年起推行的改革政策。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IPO时,必须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而作为上市的主体,企业进行股改,其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组织形式进行转变,更是对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架构、资产组织结构、财务战略及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的一项体系化工作。股改上市后更是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企业及时调整财务管理制度和战略计划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论文对我国企业进行股改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企业股改上市后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企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股改上市;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5-0167-03

1 引言

在现代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企业上市对其在规模的提升、融资渠道的扩大、知名度以及竞争力的提高上都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谋求发展是每个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纵观资本市场,即便每个公司上市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始终有上市这一步。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下,各国经济形势均不容乐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国企业的经济负担。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为获得发展动力进行市场化运作,选择进行股改上市是一种较优的途径,也是当下的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股改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张了,能够优化资金配置,降低经营风险,并对内部结构进行升级,从而达到更多的资本累积,为企业发展和价值创造打下基础。但在经营风险降低的同时,相应地,财务风险会大大增加。企业应当积极进行财务管理战略的调整以适应上市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企业股改上市后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股改上市后,由于企业组织形式的突然变化,制度和战略调整的滞后性可能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当及时对风险进行事前预判、事中控制与事后应对。同时,企业作为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能否进行有效的价值创造、能否做大做强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改上市后的公司能否健康地持续发展,也将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工作。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2]。因此,规范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能够同时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对企业股改上市后的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其必要性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从企业自身层面来说,在实施总体发展战略的同时,把握好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把控财务风险、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促进企业的规模扩大、优化资金使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从国家层面来说,企业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对企业进行IPO多有补贴,对企业上市持续引导和鼓励,希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企业成功股改上市后能否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助力,与企业上市后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调整、计划变更和把控风险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3 公司股改上市后的财务风险分析

结合2022年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快报数据,我国上市公司2022年的盈利情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别。从行业来说,归母净利润较高的企业集中在银行板块和光伏行业。此外,即使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依然有较多归母净利润亏损的企业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截至2023年2月底,已披露快报的企业中有约89家上市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呈现亏损,净利润增速也为负数,其中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占50%以上[3]。不难看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升,但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弱,容易出现亏损甚至退市的情况,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具有较大的风险。企业股改上市后存在的财务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3.1 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保障企业稳定性的基石。如果企业的筹资决策不合理,很有可能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甚至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企业过多地倾向债务融资,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举债筹资的附加风险将由普通股股东承担。当下监管越来越严格,企业上市后进行内源融资的渠道受到限制,上市公司会更多地偏向选择债务融资,主要方式是向银行借贷,不断举债融资,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借新债、还旧债”的情况。随着企业负债率的不断提高,财务风险必然随之增加,无法到期偿还的可能性加大,银行所需的担保也随之上升,这都将对企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股东承受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加上很多上市公司业绩水平本就不容乐观,负债比例过高很有可能导致财务杠杆出现负效应,导致公司的财务负担加重,甚至出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以致破产的风险。

财务风险不仅仅是企业通过债务筹资而产生的风险,过多的偏好股权融资同样会引起风险。近年来,在国家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政策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更多地偏向股权融资。成功股改上市后,依然极大地扩大股权融资的规模,并在股利分配上也多用配股的方式而非股利分配,这同样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股权筹资相比于债券筹资,筹资成本更高。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国家股占比高,流动性较差,这也可能导致社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化和低效化,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近年来,宏观经济波动较大,受其影响,自进入21世纪,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总体负债水平持续上升。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困难重重,且面对着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的问题。不少企业通过上市筹资后,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导致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大量举债,致使非经营性流动负债的比例过高,财务风险过大。可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过高的负债率和较低的资产收益率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能力,这也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4]。为此,“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是为企业能够降低负债水平,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企业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架构便是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区分传统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这需要形成一种合理机制以制衡企业上市后面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把控好企业的管理和战略导向。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部分——股权集中度,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讨论,一是认为企业的股权过于分散将会导致股东怠于参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任由经营者把控公司的总体战略和具体管理,这将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体现之一。内部监督机制的缺乏与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外部无法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经理人能够侵蚀企业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经营效益低下。二是认为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呈正向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对于“一股独大”的问题,也反映出上公司的治理结构处于扭曲的状态,我国上市公司中也存在大股东“一言堂”的现象。大股东通过牺牲中小股东以及公司的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5]。这些行为导致公司上下的各个部门无法发挥作用,监督职能弱化,而中小股东缺乏影响力,只能“用脚投票”。可见,股权过于集中将导致权力失衡,从而可能出现控股股东滥用公司资源的现象,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3.3 风控体系不健全

公司股改上市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内部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化和精细化,因此对财务风控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适应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可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无法规范落实,财务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二是企业上市后资本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业务、财务形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财务人员水平没有得到及时提升,无法适应企业新的战略调整和发展需求。这给企业建立规范、健全的风控体系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度追求业务增长;实施风控措施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执行力等问题,也阻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4 公司股改上市后的风险把控措施

4.1 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推动企业发展。融资方式的合理性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的核心,企业应当积极重视。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也将提升企业的内部留存收益,从而将更多的利润盈余作为公司的资本积累以供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应当优先考虑内部留存,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外部融资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但同时,财务杠杆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融资结构中债权融资所占的比重,以放大财务杠杆的效应,优化资金使用。此外,优化资本结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没有始终最优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企业股改上市后面临着企业规模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不断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以应对不断产生的财务风险,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2 完善公司治理

首先,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优化,把控风险,实现价值创造。《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且董事会人数应至少为5人。董事会的设立无疑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内部监督职能的强化,也将更有利于企业的筹资决策。筹资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董事会成员可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更有可能选择较优的决策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此外,《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设立也将有益于企业决策的最优化,独立董事往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企业的投融资管理,从而对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高管薪酬激励政策作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经营者的利益需求,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抑制管理者“不作为”的问题,起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同时,适当的薪酬激励还能够使管理者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活动的重视程度,并增加对企业实施风险把控的动力,从而在管理层面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具体实施薪酬激励政策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激励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合理设置薪酬分配比例,制定科学、合理、公正的激励机制,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4.3 健全风控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做到未雨绸缪,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独立的财务运行体系,并及时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准确评估风险的规模和可能的影响,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预测和分析,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有效控制风险、减少损失。风险控制指标的选择是风控系统进行完善和健全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在建立风险控制和监督系统时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外部环境可以结合融资环境、行业特征、宏观政策等,内部环境可以结合公司的组织架构、投融资情况、偿债及盈利能力、融资结构等,以设置合适的指标体系。

首先是偿债能力方面,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财务风险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在进行投融资管理等财务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企业预期未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债务。该部分可以选用速动比例来考察企业的随时偿还债务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利息保障倍数等具体指标进行设置。

其次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债权人进行考量的重要因素。该部分由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各个利润率指标等具体组成。在具体指标确定后再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结合专家评分和数学建模等方式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设置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风险控制系统的预警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提示,以便公司提前计划对策并加以预防。同时,企业在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时,应当结合企业过往经验,包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多方面考虑企业才能够通过对相应的体系进行优化和健全,将公司风控体系与公司的组织架构相结合,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控制,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5 结论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趋同,共同实现价值创造并促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股改上市后由于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问题等,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企业应当结合具体情况,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健全风控体系,进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俊云.论公司股改上市后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J].纳税,2020,14(30):107-108.

【2】乔冰琴,段全虎,赵丹.基于MD&A多文本特征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23(05):16-23.

【3】刘红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02):64-66.

【4】袁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以金禾实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2(24):131-133.

【5】李全平.上市公司財务管理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7):72-74.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