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2023-05-19宿智杰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普通高中

宿智杰

摘要: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综合素养为核心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學校教育实现对学生“陶冶情操”和“温润心灵”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普通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展开探究,全面分析建设美育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并结合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提高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具体路径,以期能够为高中美育活动的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引导学生在美育活动中获得美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美育是以“美”为核心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高中是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创造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高中生的美育将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持续提高高中审美教育的效能,就需要持续加强美育教师团队的建设,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质好且极具创新意识的美育教师队伍,为高中美育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不断推动美育的发展。

1   普通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是学生审美综合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应当着重加强美育的开展,推动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应“五育”融合的发展要求,不断凸显教师在美育中的引导价值,推动高中美育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极为注重美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教育活动要坚持以美育人,着力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等举措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美育的快速发展,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

1.1学校推行“五育”融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全面实施对高中美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美育活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强调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科素养与艺术内涵的集中体现,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融合式发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音乐教育为例,它是普通高中美育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程教师不仅应当强调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习得和演唱演奏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重视美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以音乐课程的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不断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美育中,学校应当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引导教师树立“五育”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美育课程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在美育课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持续提升核心素养。

1.2教师需要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美育活动主要是指通过课程教学的途径,对学生开展美育课程,例如,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类课程。美育教师是按照美育目标开展美育活动的教育主体,其要带领学生在美育课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审美标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的心态发现美、感受美,能够主动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美,进而不断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美育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的心态,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教师是美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起到极为关键的示范作用。高中学校要提高美育的综合质量,就必须持续提高美育教师的专业性,引导学生在美育学科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普通高中提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路径

在高中美育课程建设中,学校应当着力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以美育教师的发展促进美育课程的建设。比如,在音乐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学校可以从音乐课程教师理念的更新、专项技能的培训、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方面着手,不断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全面提高高中音乐课程师资水平,推动美育课程的发展。

2.1更新教师理念,重视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具体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专业鉴赏,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结合文化属性进行音乐鉴赏和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丰富内涵,并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因此,音乐课程要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提高美育的综合水平,学校首先应当引导音乐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误区,着力为学生创造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实现多个层面的综合审美发展,进而对美形成直观的认知,不断促进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投入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育教育的成效。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音乐课程教师应当从传统课程中的主导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将教学的重点从音乐知识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方法培养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关注点,不断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和愉悦感,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不断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2加强专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美育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教育学科,不仅涉及艺术学科本身,同时还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相关课程。美育是将音乐和审美等相融合的教育形式,比如,可以通过音乐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不仅包含音乐知识点和技术点等硬指标,还包含情感、人文等软指标,能够让音乐成为学生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一种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美育课程是融合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身包含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且对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以巧妙的教学手段,在完成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审美知识的传授,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因此,作为美育的主体之一,音乐教师应当将美育教育的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养的同时,要强化音乐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美育理论的深入学习,不断提升美育综合素养。

学校应持续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美育教学培训。首先,基于美育大主题开展宏观层面的理论知识专项培训,引导教师立足于教育方针和政策等,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结构,构建完善的美育基础知识,提升美育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审美的概念形成清晰认知,能够区别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比如,审美欣赏包含审美感知、联想、情感和评价等多个维度,审美表现包括歌曲演唱技法、乐器演奏技法、舞台表演等内容,而审美创造则包含了创新的想象、意向、激情和个性等。教师只有加强对理论的认知,才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实现多维度思考,围绕美育的理论架构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与此同时,学校要针对音乐课程教学开设专项培训课程,注重音乐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上,在教育专家、学者的引导下,使音乐教师掌握如何通过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一方面,学校要组织音乐教师加强对音乐课程、音乐教材和音乐教法的分析,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制定美育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跨学科交流式学习,通过对其他美育课程教师课堂的观摩、研讨、走课讨论等,促进美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在跨学科交流中找到创新教学的灵感,不断增强音乐课程的感染力,提升美育教育效果。

2.3推进教研建设,提升美育科研能力

在美育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要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教学能力,还要不断推进音乐美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引导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提高音乐美育教学活动的科研水平。因此,学校可在多元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号召骨干教师带队组建音乐美育教学科研团队,邀请音乐教师参与不同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校中每名音乐教师的教学优势,立足于各校教学的特点,做好美育课程的开发,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科研水平。例如,城市学校可与乡村学校携手开展定向帮扶的课题研究,促进城乡学校在音乐美育资源上的共建、共享,同时能促进城乡音乐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丰富的科研成果,以科研促教学,提升美育教学的综合效果。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通过主题化、课题化、菜单式的研究方式构建完善的美育研究体系,积极探索音乐课程中美育的改革方案。再通过聊课、说课等方式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将美育活动渗透于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的转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4依托网络资源,丰富美育教学途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音乐课程的美育提供了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依托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音乐课程的美育效果。为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课程教学要点,也可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料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官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情感的体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网站、公众号、社交软件等渠道获取更多与学习相关的内容,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美育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高山流水志家国》的教学主题中,教师可着力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我国古典音乐,了解中国古琴的相关知识。基于此,教师可围绕“古琴”这一主题分解出多个小主题,体现古琴艺术的不同维度。不同小组学生认领不同的主题任务,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完成大主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将大主题分解为古琴的发展史、琴谱、传说故事、诗词、代表作品等,以小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对古琴知识的逐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琴音乐《流水》的欣赏中,能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根据旋律的特点在脑海中构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画面,形成更强烈的审美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学成果,在交流互动中深入了解中国古琴发展的历史、古琴的形制特点及音乐故事等,不断丰富对古琴知识的认知,强化对古琴音乐的体会及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鉴赏古曲的方法,还能形成鉴赏的思维,并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到其他类型的音乐鉴赏中,以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美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美的角度展开思考,形成美的人生理想、美的道德情操、美的性格品质和美的综合素养。因此,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中的美育发展中,学校应当着力推进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發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结合学校的教育特点制定美育的改革方案和创新措施,充分发挥学校美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丽琳.中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以重庆市南岸区音乐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今日教育,2022(Z1):74-75.

[2]全艳文.“全科型”乡村教师美育能力及培养路径[J].科幻画报,2022(7):61-63.

[3]郭声健,聂文婧.美育实现面向人人,关键在于师资培养[J].教育家,2022(23):8-9.

[4]邓海红.“五育融合”视野下中学美育教师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2022(10):39-4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域普通高中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31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