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5-19魏华颖田心原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4期
关键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

文/魏华颖 田心原

(魏华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田心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单独成章统筹部署、集中表达,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作为源头活水的青年科技人才必将成为决胜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与措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青年人才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他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体系,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进贤任能 辨后备能士而储之

为用好用活人才,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选拔、使用、评价机制。

首先,我们应积极建立完善、公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机制,打破学历、职称、资历的限制,让不同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类型专长的人才都参与选拔,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能脱颖而出。可以通过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所需人才的筛选,积极推进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有能力者抛头露面,尽自己所能解决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才系部分师生受邀参访北京潜质大数据科学研究院

其次,进一步完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当前在高校科研领域,仍然存在一系列刻板管理现象,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僵化且不够灵活。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以来,多部门出台政策治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改善对原有的人才评价方法、体系,释放了人才活力。我们还应继续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坚持为人才松绑,消除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减少青年科技人员非必要的工作事务,保障其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加快建立遵循科技人才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且有保障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激励体制,建立公平竞争、包容开放、鼓励创新的成长和职业发展环境,选出人才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北京人才沙龙”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纳楼成功举办

最后,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研发创新驱动力,提高其研发积极性与创新欲望,改善研究人员安于现状、不去寻求新的突破或新的方法、缺乏具体的科技创新理论指导等问题。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薪酬增长机制,激励青年科技人员进行自主研发创新,通过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的收入分配政策以调动其承担项目的积极性,引进各类平台型企业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支持。

琢玉成器 长真才实学而应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一方面,当今我国人才队伍存在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应鼓励各大高校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入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在培养方式上缺乏前瞻规划和长期支撑,我们应遵循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完善的培养路径,加强对重点学科、重点方向的研究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理论等领域着重培养所需青年科技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加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推广实施,继续培养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坚持全方位培养,重视青年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强化。培养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世界顶级创新人才,产出属于我国的创新成果。积极施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导师制,增加青年科技人才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机会。探索绿色培养通道,为具有潜质的青年人才提供相对应的学习机会。以全球化视野,加强国际层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持续推进科技人才培养国际交流项目,提升科技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广纳贤士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海外人才吸引的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支持引才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愿意归国效力、优秀海外青年愿意来华施展才能。根据智能招聘《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我国博士生在出国留学生中占比为19.2%,而海归人才中博士学位比例仅为1.7%。可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目前的政策措施还存在不足,我们应完善海外引才工作机制,以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首先,从国家层面把握好全球化人才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深入调查研究我国具有迫切需求的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精准引进所需海外科技人才,解决技术实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引进对象重科研人员等问题。

研究表明,海外人才与中国的情感联系是吸引人才回国的一项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海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中国海外人才与国内的情感联系,为他们提供权威、全面的人才引进政策与需求信息;加强与海外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聚焦特定领域,积极举办华人世界科学家峰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吸引国内急需紧缺青年科技人才。尽快破除现有的“官本位”“走关系”等现象,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生活发展环境,扫清海外人才来华工作的障碍。

此外,应出台技术移民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海外科技人才保障体系,促进海外引才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科研和人才发展环境,针对工作平台、永久居留、激励保障和配套设施这四个制约引进国际人才的方面,提出注重综合配套的创新性建议,努力提升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生活环境优势,增强国际人才吸引力。完善“绿卡”制度,通过移民、工作签证、留学生计划、国际研究合作、吸引人才回流等方式吸引更多海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我国进行学习交流或从事科研活动。

最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等要发挥引才主要主体作用,增强国际高新科技层面的人才交流交换活动、充分调动国内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等社会主体也应重视与国际人才的交流,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工作。

栽树累榭 安举世智者而拥之

我们不仅要培育、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营造出适合青年科研人才研究、成长的环境,减少人才流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其雄厚的资源及地理优势,领头开发出了首都国际人才社区、G60科创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一系列平台,打造好人才生态圈,形成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激发出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今后我们还应继续完善人才社区配套设施,加大交通、医疗、教育、生活配套等方面的优化力度,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给予人才住房、就近安置子女入学、车牌摇号等支持,以多种人才补贴、激励形式缓解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生活压力,切实解决其遇到的现实困难。通过覆盖青年科技人才的不同研究周期、职业发展与薪酬保障相结合、稳定支持与竞争支持相结合、多渠道扶持等方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为他们个人职业发展、实现自我理想提供更大空间,提升青年科技人才根植意愿度。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建立对青年科技人才长期稳定的支持和保障机制,给予青年科技人才信任和机会,容忍一些试错,让他们敢于并且有机会潜心进行科研创新。持续优化,创造出适合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宽松、自由、公平的学术、生活环境,留住优秀青年人才,为我国科研事业积攒强大后备力量。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迈进,我国还需要在青年科技人才的选用、培养、引入、激励、服务等方面倾心尽力,不断完善现有人才体制机制,着重做好青年科技人才支撑工作,让更多科技人才投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科技
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评选揭晓
中国优秀青年女子冰球运动员滑行速度与体能的相关性分析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红梅一支报春来——记优秀青年教师、歌唱家 杭红梅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科技在线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