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希宁艺术创作对当下花鸟画教学实践的价值

2023-05-18陈涛

书画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花鸟画艺术创作基本功

文_陈涛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于希宁是20世纪半工写花鸟画的杰出代表,是山东高等院校艺术教学的学科开拓者,为我国的花鸟画创作和人才培养奋斗了终生。以往对于希宁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艺术创作、艺术思想进行了挖掘。在后续的研究过程当中,于希宁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精神如何在高校教学领域里发挥更大的教学的价值,让其艺术实践和思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于希宁是具有诗、书、画、印、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在艺术创作上立足传统、立足时代、立足生活,以“师古人”延续传统语言,以“师造化”不断丰富绘画题材。他的花鸟画作品(图1—图5)取材多样,讲求意境,立意清新,于苍劲之中见秀逸,疏朗之中见典雅,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又体现了其顽强不屈的人格,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可以说,于希宁的艺术创作是这个时代传统绘画与生活结合的杰出典范,他的花鸟画创作高度以及创作理念在花鸟画教学领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梳理、发掘和弘扬。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图1 于希宁 腾空老骥

图2 于希宁 雪梅

图3 于希宁 千代龙柯

图4 于希宁 红梅

图5 于希宁 黄山紫藤

一、由工到写、由博及约的学习过程

于希宁主张学习花鸟画从工笔入手,进而学习小写意、大写意。他十分重视工笔的基础,认为通过大量写生可以了解表现对象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规律,以及观察自然、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在打牢工笔基本功的基础上再逐渐掌握小写意画的基本特征,进而学习大写意。郑板桥也曾言:“必极工而后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于希宁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提出由师法恽寿平、华新罗、任伯年等一路进入小写意,要求笔墨轻松灵活,准确地把握对象特征,表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学习大写意则要求用更加洗练、夸张的手法概括物象。小写意转大写意是由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过程。如果工笔基本功不足,学习者在学习写意画时便会下笔心中无数,很难准确地表现出传神的艺术形象。于希宁这种循序渐进的花鸟画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花鸟画的规律,是花鸟画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于希宁还主张“广博而专精”的学画路子。年轻时要做加法,视野要宽,画路要广,到一定年龄再逐渐缩小范围,根据自己的偏好专注于某个领域。于希宁早年工写兼善,绘画题材动物、植物皆有涉猎,中年后逐渐缩小范围,在梅花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仅将画梅的历史、技法演变都做了梳理,而且常常深入自然中去观察梅花、描绘梅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出许多经典的梅花巨制。这也对我们的花鸟画教学和创作有所启示:不仅要注重题材的广泛性,各种植物、动物要多加涉猎,还要注重分析归纳,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按照科、类都有其规律性,要从规律上深刻把握对象的特征和结构,这样可以举一反三,拓宽画路。年轻时不宜过早限制自己的道路,要多方面汲取营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二、注重画理的研究学习

“理乃意之本,笔为意渡津。以文书绘意,斯意可通神。”[1]453此诗是于希宁对画理的重要论述。在教学实践中于希宁常常从画理上启发学生,强调画理的指导性作用,注重画理的研究学习是“战略”问题。花鸟画历经千年的发展,积淀深厚,有其独特的美学原理和内在规律,要学会从前人的经典作品中分析、总结画理,了解艺术规律,从内在中认识经典,读懂经典。潘天寿先生也曾主张学习中国画要从规律入手而不是从技法入手。从技法入手容易单一,且易落入俗套;从规律入手能掌握内在变化,事半功倍。

于希宁将花鸟画的画理归纳为主要的四点:花鸟画内在的笔墨规律、造型规律、节奏变化和韵律表达规律。笔墨规律除了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有很强的表现功能,笔法、墨法与物理、哲理相通,又与人的性情相通,需要反复锤炼。造型规律就是对方圆造型的归纳运用,这在传统的雕塑、青铜器、建筑等方面都有内在相通之处,需要从多角度去理解。节奏变化讲的是画面构成的美的组织方式,节奏可谓一切艺术之母。虚实、黑白、强弱、连断、轻重、曲直、长短、枯湿、浓淡等都是节奏的具体表现,要有意识地去逐一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学会控制画面。韵律表达是精神传达的直接体现,直韵、圆韵、复合韵等都是通过笔法的节奏和墨法的虚实来体现,与画面意境相统一。

笔墨、造型、节奏、韵律这四点是画理的核心,也是花鸟画教学围绕的中心,更是花鸟画阶段学习中需要强化的重点。

三、时代与生活相结合的宽阔道路

过去传统的画家学画基本上是自习画谱或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所画的内容重复前人,落入程式化、简单化等窠臼,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及写生的能力。于希宁在传统的基础上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绘画基本功。同时,他受过高等美术教育,注重写生,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到名山大川或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去采风写生,体悟生活。“生活产生感情、联想、画思,生活印证传统技法和创新问题,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才能在生活中有创新的敏感和要求,以至在实践中反复探讨。”[1]335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把握贯穿他一生的艺术创作。无论是到外地出差还是考察,每次遇到美的植物他都会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会做详细的文字标注和笔记,有时会根据意境同时写出诗来。经年累月的写生积累,使得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常常有很多不常见的花草出自其笔下,笔墨表现潇洒劲爽,生动传神,丰富了花鸟画表现的题材和意境。

于希宁这种深入生活观察、写生的绘画理念运用在花鸟画教学中,就要求在写生课上多下功夫。写生并不仅仅是收集素材,更要寻求表现对象的典型特征,培养感受能力。写生要避免自然主义,不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要培养取舍的能力,对生活保持新奇感,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语言。于希宁曾说:“写生不是抄袭自然,不是画得越像越好,要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分析去表现实质,要善于剪裁、夸张,以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1]339我们要将写生培养成一种习惯,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在立足生活、立足时代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富有新意的作品来。

四、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

于希宁一生秉持“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的理念,坚持诗、书、画、印合一的艺术道路。他有方常用印“于希宁诗书画印相融”,充分表明了他的治学思想与艺术追求,这也符合潘天寿先生一贯倡导的花鸟画家不需要“三绝”而要“四全”的艺术理念。花鸟画家不宜过早地进入某个领域狭窄的小道,要在诗、书、画、印这四条道路上并驾齐驱,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最终走上艺术创作的大道。

诗是于希宁创作生涯中文人情感的传达方式,是画的灵魂。他的诗有为画而作,有为人而作,也有为景而作。于希宁认为懂得诗词格律和意蕴,并在生活创作中灵活运用,能让作品升华意境,也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早年于希宁受家乡文风的影响学习篆刻,年轻时就打下了坚实的金石基础和文字基础,后来到上海新华艺专读书,在诸乐三先生的影响下继续研究篆刻。书画家懂得篆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章法布白,而且也能更好地融“金石味”于书画笔墨中。

于希宁书法从晋唐入手,后钟情黄庭坚,用笔舒展自然,线条劲健中实。书法的重要不仅仅体现在画面的题款上,以书入画,可将书法的节奏、韵律、力度与画面相融合。书画都强调一个“写”字,在于希宁的梅花、紫藤、蔬果等画作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将书与画融合,挥洒自如,十分协调与自然。

当代学院的国画教育分科越来越细,使得学生过早进入某个领域,路子不够宽,从长远看会影响未来的发展高度。所以,在花鸟画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兼顾这几个领域,可以开设选修课或是举行讲座等,让学生更全面地汲取营养。

五、创作带动基本功的训练

于希宁主张学画之初就要有创作意识和思考,用创作带动基本功的训练。于希宁早年师法宋人,画法严谨,但他不是一味临摹古人,而是在师法宋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宋人画法进行发挥,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系列格调、意趣与宋人绘画相吻合的作品来。这种方式对今天的花鸟画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通常大家会认为要把基本功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搞创作,所以在花鸟画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以基本的临摹、写生为主,割裂了创作和基本功的训练。事实上基本功的训练并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也不是基本功过硬了就能搞出好的创作来,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基本功都必须具备。创作不是基本功练过后的水到渠成,创作意识是学画之初就应该具备的思维,好的画家应该和常人有不同的视角,基本功的练习要服从创作的需要,在创作过程中碰到要用到的基本功就要有针对性地及时训练。

于希宁主张花鸟画教学要贯彻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原则,但花鸟画教学的实践中常常割裂了三者的内在联系。临摹不是单纯地仿效和模拟,要借用前人的视角去理解自然,到一定的程度要训练变体临摹,逐渐加强创作意识。写生也不是对自然的再现,而是要创造性地提炼。所以,在花鸟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内在联系,始终保持创作思维。

结语

于希宁一生艺术创作丰硕,尤其是半工半写的花鸟画风格对我国20世纪的花鸟画发展影响广泛。于希宁的艺术创作高度、创作理念在当下花鸟画教学方面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加以运用。

猜你喜欢

花鸟画艺术创作基本功
用好传家宝,掌握基本功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