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以A 公司为例

2023-05-16潘小艺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原材料储能

潘小艺

(作者单位:海南中鸿会计师事务所)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60 年,新能源占全球能源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为主角。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A 公司,自成立以来业绩增长可圈可点,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自2018 年6 月创业板上市以来,A 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10 倍。A 公司的经营战略值得众多与其情况相似的新能源公司学习借鉴。

一、A 公司公司层战略分析

(一)多元化战略

1.业务多元化

目前,除了电池和储能业务,A 公司还在着力培育除整车厂外的其他应用生态,涵盖两轮电动汽车换电、智慧出行、汽车芯片、智能换电站、第三方充电SaaS 服务平台、自动驾驶卡车、保险、消费金融等领域,以及电池租用、电池租赁。

2.产品多元化

从A 公司2021 年年报公布的主营业务构成来看,动力电池系统占比70.19%,锂电池材料占比11.86%,储能系统占比10.45%,其他业务占比仅7.51%[1]。可以看出,A 公司主营产品的细分产品种类较多,主要有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和储能系统等三大类。

(二)一体化战略

1.前向一体化战略——打造下游产业链

A 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以证券投资的方式投资国内外产业链布局,A 公司已经覆盖了新能源汽车、芯片、自动驾驶卡车、电动无人矿车等下游业务。此外,A 公司还涉足无人驾驶、换电、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布局企业下游采购商产业链,为其庞大的产业链脉络提供了又一保障。

2.后向整合战略——打造上游产业链

A 公司致力于打造上游原材料产业链,保障原材料供应能力,通过参股全球优质的锂、钴、镍等资源,为发展下一代红土镍等新技术提供了原料基础[2]。另外,由于动力电池行业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占比在80%左右,且上游锂、钴等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所以近年来面临原材料价格暴涨危机,给A 公司的经营及盈利能力带来了较大冲击。为保障原材料供应能力且有效降低成本,A 公司提前加大了对上游的布局,以锁定资源和成本。

(三)国际化战略

A 公司从不局限于对国内市场的开拓。2017 年2 月,A 公司以22%的股权入股芬兰维美德汽车有限公司,投资3 000 万欧元,于2017 年5 月在法国设立子公司[3]。2018 年5 月在横滨市设立子公司,向多个日系车企推广其产品,同年在美国底特律成立了美国子公司,负责锂电池在美国的销售和测试等业务,进一步在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发力。2019 年,与多家外国企业签订合约,共同研发生产,助力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四)战略联盟

1.储能领域联盟

A 公司通过自身投资,与国家电网等龙头企业合作,在风光储能充测一体化智能电站、电力储能项目开发、建设与运维、储能装置材料等技术领域布局,构建战略联盟,从而开拓储能领域市场。2021 年4 月28 日,A 公司与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两份《合资经营合同》,拟共同出资成立两家家用储能和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合资公司,从事中型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2.动力电池产业链联盟

A 公司投资布局以锂矿、电池材料、生产制造等为主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锂矿方面,A 公司持有加拿大某锂矿43.6%的股权,持有澳大利亚某锂矿公司8.5%的股权,其参股的澳大利亚某锂矿商的锂辉石产量在2021 年4 月创下历史新高。

二、A 公司业务层战略分析

(一)业务层战略选择——成本领先战略

A 公司选择的业务层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定位于以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提供中等质量的产品[4]。A 公司推出了全新的CTP 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也就是直接将电芯整合到电池包中的电芯。因此在电池售价方面,公司的产品以比成本下降更快的速度降价,并且这个趋势将随成本下降、技术迭代以及规模优势而持续。

(二)成本领先战略优劣势

1.优势

从行业新进入者来看,A 公司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低成本优势形成了行业进入壁垒,新进入者需要大规模进入市场才能在成本上具备竞争力。此外,新进入者的经验曲线和学习曲线效应的实现尚需时日,这代表着新进入者不会给A公司带来威胁的时间将会相当长,而这一时期内,新进入者在成本上的优势将不会给A 公司带来威胁。

2.劣势

技术进步很可能导致企业设施设备过时,采用新技术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因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5]。另外,对手的模仿、学习和利用创新改变竞争规则等因素都会使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失效,甚至带来损失。

三、A 公司波特五力模型及SWOT 分析

(一)A 公司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在实行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下,A 公司加大投入,向上游布局,在原材料和产线建设方面均有成本优势。原材料成本优势来源于三大部分,一是由于国产化供应体系以及公司凭借技术渗透和规模优势拥有的强议价权;二是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对核心原料的把控;三是技术优势使得公司能够用相对低价的原材料制备优质电池[6]。公司在负极、电解液、隔膜和铜箔上有参股投资,因此在这四项上供应商具有较弱的议价能力,然而公司在正极上投入较少,受原材料厂商影响大,所以在正极材料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A 公司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与国内其他动力电池供应商相比,具有高密度低价的优势。外企于2019 年纳入我国新能源目录,而从生产建厂到产能释放也需要时间,因此,A 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目前使用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的汽车厂商众多,因此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不高。

3.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不断提高,同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导致新能源产业的新进入者必须技术含量高、投入高,新进入者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潜在的进入者进入的威胁是比较低的。

4.替代品的替代威胁分析

A 公司现在的主业是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动力电池业务,而三元锂电池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具有高密度、低品质的优势。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氢动力电池,但氢动力电池居高不下的成本和技术壁垒导致普及难度较大,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A 公司主要业务动力电池以三元锂电池为主。因此替代品对企业的威胁较小。

5.同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从国外来看,国外新能源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重叠,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和组合配套关系,日韩锂电池巨头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7]。从国内来看,市场占有率排名比较靠前的几家公司中,除比亚迪外其他企业销量和实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中,A 公司领先较为明显。

(二)A 公司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是用来确定A 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会和面临的威胁,从而将A 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采用SWOT 分析法进行研究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从内部来说,A 公司的优势(S)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突出的市场地位;其次是产品线丰富,涵盖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池回收等业务,各项业务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最后是动力电池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营收增长稳定、利润率高,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现金。其劣势(W)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市场对整合优势的需求,公司现有产能难以满足;二是在补贴持续下降的政策影响下,公司盈利能力不足。

从外部来说,A 公司面临的机会(O):一是新能源电池业务受能源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二是储能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汽车逐步走向新能源智能化。其面临的威胁(T):首先是其属于容易被新技术颠覆的高科技行业;其次是其毛利率难以维持高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基于以上分析内容,笔者提出以下A 公司可以采取的战略措施。

从内部来说,一是将优势与机会结合,形成SO 战略:①利用好规模优势,把市场做得更大;②行业整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链更加完善。二是深入分析劣势,结合机会,得到WO 战略:①将各方资源集中起来,在研发环节加大投入;②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先进人才。

从外部来说,一是利用优势解决威胁,即ST 战略:①与上下游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合作伙伴;②提升产品的质量。二是基于劣势和威胁研究得到WT 战略:①加强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循序渐进地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现行市场环境下A 公司经营战略实施情况

(一)形成协同效应,有效控制成本

A 公司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凭借着较为完善的供应链布局,在上游资源大幅涨价的背景下,于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较大优势,降低了原材料涨价的不利影响[8]。在布局上游之外,A 公司作为电池龙头企业凭借着较强的产业链话语权主导合作,成本控制优势明显。在合作模式方面,其不断加大对核心材料的研发力度,凭借关键工艺与配方获得了规模优势,有效控制了成本。

(二)形成程度深、范围广的国际化布局

A 公司创业始于中国,凭借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势,迅速崛起,逐渐将业务触手伸向海外,为日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过去几年,A 公司通过自建、投资、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国内外布局,将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覆盖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使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财务整体状况持续向好

A 公司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在2021 年首次突破1 000亿元大关,实现营收1 303.56 亿元,增速达到159.06%;营业成本为960.94 亿元,同比增长164.36%,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也导致A 公司毛利率为26.28%,同比下降1.48 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2%,同比下降4.56 个百分点,储能系统毛利率为28.52%,同比下降7.51 个百分点[9]。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所致。其中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如下。

由表1 可知,在动力电池系统占比下降、锂电池材料和储能系统占比上升的情况下,A 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取得一定成效。此外,企业境外收入占比也大幅增加,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成效。

表1 A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四)公司市场份额稳居首位

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A 公司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机量达到96.7 GWh,较2020 年同比增长167.13%,市场份额也由2020 年的24.6%提升至36.2%,位居全球首位,并且A 公司已连续5 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首位。

五、A 公司经营战略取得有效成果的启示

(一)重视技术开发,加大研发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能源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内的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必须保证与时俱进,才能在产业中长久立足[10]。所以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稳定的新能源研发投入体系,积聚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在自身的优势领域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但是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行为不能简单地追求研发资金的投入量,还需要提高研发投入的质量,以避免出现传统工业简单粗放式增长、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对上下游产业进行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现阶段,新能源电池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使得公司营业成本暴涨,给以A 公司为首的众多新能源公司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A 公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布局上下游产业对新能源公司的稳定发展十分有必要。为减少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对企业的议价能力,企业在保证各大产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资金,涉足上下游产业,逐步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纵向产业链,使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发展得到稳固。

(三)推动多元化发展规避单一产品风险

新能源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经营单一产品容易在快速发展的技术中被淘汰,或者被其他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替代[11]。另外,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也不利于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因此,新能源企业应当尽力发展多元化产品,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丰富产品系列化功能,提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再者,企业还可以开拓不同领域的多种业务,为企业向多领域扩张、扩大经营规模奠定基础。

(四)加强协作与战略结盟,抱团共进

新能源企业可以与国内外知名新能源公司、技术顶尖的新能源机构以及各种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企业展开合作。例如,企业为研发机构提供资金,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创新技术,从而深化装备制造技术创新,集聚研发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打造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撑等,战略联盟成员为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互利互惠。

(五)产品规模合理扩张,规模优势形成

现如今新能源行业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危机,为了保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维持企业正常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尤为重要[12]。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为了打造规模优势,扩大产品规模,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减轻企业压力,从压低原材料价格入手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已经行不通。

六、结论

A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是国内较具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一。A 公司合适的经营战略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快速、有效的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通过采取重视技术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对上下游产业进行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战略,为同行业企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借鉴的经营经验。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原材料储能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观点
知识无穷尽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矿战
储能真要起飞了?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