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村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的影响因素与构建逻辑
——基于河北省S县农村实地调查数据

2023-05-16尹恩阳

农业与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食堂养老变量

尹恩阳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对于老年人来说,失能是一种自然且高发的现象,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是失能的高危人群。据国家老龄委统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失能率为26.5%,比城镇17.2%的失能率高出9.3百分点[1]。我国农村老人失能程度更深,其养老负担相对更重,相对于普通老人来讲,失能老人受制于身体原因,其养老需求更加复杂多样。河北省西北部某全山区S县受制于整体经济发展较差,公共资源偏少,农村失能老人经济负担能力很弱,该地养老服务呈现投入大、周期长、收益少、风险高的特点[2]。农村失能老人更偏向于“在地老化”,家庭作为最重要养老主体承受巨大的压力,大量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3]。对于农村失能老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应逐步加强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化解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各种问题[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2]。一日三餐、生活照料作为失能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开设农村老年食堂,不仅能够减轻乡村老人的生活负担,保证失能老人的稳定饮食,消除多数子女的后顾之忧,也能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破解精神慰藉不足难题[6]。同时,开办农村老年食堂既能让失能老人端稳饭碗,也能弥补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

失能老人在选择养老服务的显著影响因素多以地理条件、人口特征为主。如,孔祥智等运用无序多属性反应变量的Logit模型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农民养老服务选择的影响因素,指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状态等个体特征对农民养老意愿影响较显著[7]。在老年食堂构建逻辑上,建设“前台受理、平台运作、后台监控、闭环运行”的受理服务运行机制,通过“三通合一”的方式全方位管理可满足失能老人日常用餐、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8]。总体来看,学术界对农村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对贫困地区农村老年食堂构建逻辑阐述不充分。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的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尝试构建贫困地区农村老年食堂运营逻辑,促使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需求与老年食堂的养老服务构建进行有效衔接。

1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1.1 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农村失能老人对老年食堂的主观选择倾向。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对S县所辖农村失能老人开展的问卷调查,S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太行山革命老区,地理属山区且位置偏僻,农村经济总体较为落后。该县作为“新农保”政策全国第2批试点县之一,截至2021年底,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6.11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21.6%,其中农村失能老人约为9000人。

调研依据S县所辖农村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典型性选择,即以县城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方向分布,选择不同的农村地区,共计4个乡镇22个行政村。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该地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对失能程度界定采用学术界通用的ADL失能等级评估,其中0项ADL失能为完全自理,1~2项为轻度失能,3~4项为中度失能,5~6项为重度失能。问卷分为个人特征描述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教育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情况、子女孝顺情况、精神慰藉情况;以及调查对象选择老年食堂的倾向。调查问卷共发放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7%。问卷数据的整理录入选择SPSS 24.0统计软件,测得问卷信度的Alpha系数值为0.904,问卷效度的KMO值为0.754,信度与效度均达到学术标准,数据分析采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统计模型等。

1.2 变量描述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共有农村失能老人男性133人、女性74人。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70~79岁为失能群体占比最大,男性为47.36%,女性为50%;在文化程度上,文盲占比最大,其中男性为45.11%,女性为60.81%;从婚姻情况来看,男性已婚老人占比为52.63%,女性为52.7%,70~79岁是该地农村失能老人数量最大的群体,并且该地区农村失能老人丧偶及孤寡的情况占比为47.34%;在失能情况上,男性轻、中度失能占比84.2%,女性占比为87.83%,

为验证研究结论可靠性,根据调研数据提出研究假说:假设该地区农村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总体倾向高,并且高龄、文化程度高低、孤寡、身体情况差、经济水平低、子女不孝顺、精神慰藉不足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主要因素。

1.3 模型选择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通过研究假设来设置理论模型,将农村失能老人(即是否选择老年食堂养老服务)设置为因变量y,问卷编码1表示有此倾向,编码0表示没有倾向;解释变量设置为可能影响其选择老年食堂的8个特征变量为x1,x2,…,xn,n为该公式解释变量的个数,所以n=8。设置农村失能老人为i,选择老年食堂的概率为pi,1-pi表示失能老人i没有选择老年食堂的倾向的概率,以上均是由解释变量x1,x2,…,xn构成的非线性函数:

(1)

对pi/(1-pi)进行对数变换得到Logistic模型的线性表达式:

(2)

式(1)和式(2)中,β0为常数项;βj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反映失能老人特征信息影响选择老年食堂预期的正负倾向。为分析理论模型,在反映个体客特征的8个变量中,得到的赋值情况见表2。数据显示,该地农村失能老人整体身体状况水平比较差,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精神状况比较悲观,但有72%的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其倾向较高。

2 结果分析

2.1 农村失能老人特征与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影响因素,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解释变量中个人特征与被解释变量之间选择倾向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表3中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反映失能老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变量与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反映婚姻情况、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精神状况的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与选择老年食堂倾向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2 变量的赋值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 个人特征与农村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相关性分析

2.2 农村失能老人特征对选择老年食堂倾向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变量相关性分析仅检验了单个解释自变量与被解释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显著性和产生作用方向,而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影响因素之间可能还存在相互作用,所以需要建立回归模型来估计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通过建立失能老人个人特征对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如表4显示,模型(1)为个人特征的所有解释变量都进入回归方程的结果;模型(2)为去除模型(1)中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子女孝顺和精神状况这5个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后的结果。

分析后得知,模型(1)与模型(2)的-2倍对数似然比分别为53.950和63.230,伪判决系数(R2)分别为0.604和0.586,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解释说明性。模型(2)在去除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后,可直接反映影响显著的变量对选择老年食堂倾向的影响程度,所以结果讨论主要按照模型(2)的回归结果。

在反映农村失能老人特征的8个解释变量中,婚姻情况、健康与经济情况分别在1%与5%的统计水平上对选择老年食堂的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得出失能老人婚姻美满,健康状况及经济状况越好,就越不容易选择老年食堂。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已婚的失能老人对老年食堂选择倾向的可能性仅为1.9%;且失能老人身体越差选择老年食堂的倾向可能性就上升22.3%,当经济情况越差选择老年食堂的倾向可能性就上升10%,总的来看,研究假说的部分内容得到了验证。

表4 失能老人特征对选择老年食堂倾向影响的Logistic回归结果

3 研究结论与老年食堂构建逻辑

3.1 研究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山区S县农村失能老人的问卷调查,来测量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的因素,通过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得出个体特征对选择老年食堂的影响程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失能老人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情况对选择老年食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婚姻美满,身体健康,经济良好的失能老人越不容易选择老年食堂。为发挥老年食堂对贫困山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兜底功能,构建农村老年食堂运营逻辑很有必要。

3.2 老年食堂构建逻辑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影响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影响因素尝试构建农村老年食堂运营逻辑。按照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解释:福利产品的供给主体可以不单单由政府提供,政府不是“一家独揽”,家庭、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志愿机构等也可以广泛参与[10]。得出农村老年食堂的创办应当联合家庭、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并相互补充,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管理运营机制。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该地区农村普遍面临的经济状况较差,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普遍空心化,农村两委对养老服务提供的支持较弱。老年食堂构建逻辑如图1所示,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牵头领导进行宏观设计管理,为失能老人提供正式照料服务,依据农村失能老人失能等级,保障基础服务,满足对应养老需求,以村级老年食堂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机构,联合社会组织、家庭角色、慈善团体及市场机构多元参与建设发展老年食堂[7]。

图1 贫困地区农村老年食堂的逻辑框架

通过结合失能老人选择老年食堂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从个体层面来说,农村失能老人的经济来源单一且可支配额度较小,国家对60岁老人发放普适性的养老金成为多数失能老人的唯一来源,但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建档立卡及低保、五保老人比例相对较多,对老年食堂个人准入消费及增值性养老服务消费提供一定可能[10]。农村两委可对失能老人提供就餐补贴,花费较少的钱来满足吃饭的需要,不但可减轻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负担,还可在集中就餐的场所减缓精神慰藉需求[11]。对老年食堂拓展的衍生养老服务,可满足身体情况不好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除日常就餐外,还可拓展送餐、上门照护、送医送药等服务。

图2 老年食堂运营逻辑图

从组织层面来说,农村两委作为老年食堂的领导机构对老年食堂的建设规划起主导作用,应积极为老年食堂建设提供场所,同时为农村失能老人积极普及老年食堂的优势,宣传引导本村失能老人加入老年食堂进行养老。通过县乡政府支持、村里适度补贴、争取社会组织援助,共同解决经费问题,以此来减少失能老人对食堂消费的支出。村委对食堂招商可选择本地成熟企业运营,对于食堂餐饮服务人员可首选本村健康老人进行招募,形成互助服务引导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团体及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对食堂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公益定期对老年食堂进行交流[12]。

从社区层面来说,家庭作为农村社区的基本构成单位,应该重视家庭对老年食堂的重要补充作用,对于婚姻状况不好,孤寡丧偶的失能老人来说,老年食堂可拓展为“日间照料中心”来满足缺失家庭照料功能的失能老人[13]。对于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来说,保障老年食堂的供餐基础性功能,对农村社区养老起到核心作用。

老年食堂的运营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村两委的积极合作、共同应对,让农村失能老人端稳“饭碗”,需要强化为各个参与主体的认同共识[14]。对农村老年食堂的构建,除需充分考虑影响失能老人选老年食堂的影响因素,还要做好食堂运营的监督考核,包括就餐是否便利、饭菜口味是否满意、食堂卫生是否过关、服务人数是否达标、食堂设施是否安全、老年群体是否满意等。

猜你喜欢

食堂养老变量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