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视角下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3-05-16朱桥艳温保强鲁五一

农业与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荔枝树荔枝劳动力

朱桥艳 温保强 鲁五一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是全国荔枝重要产业地,从化荔枝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也是广东省最晚熟的荔枝产区,荔枝种植面积2万hm2,品种116个,共有9万多荔枝果农和200多家从事荔枝生产经营的各类企业,产业发展基础牢固。目前,从化荔枝产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非农部门转移使得农业劳动者素质低下,土地非农化导致农业生产用地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压低了农业的利润空间,荔枝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与应对挑战,是目前从化荔枝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须了解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凸显出来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此,本课题组深入从化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开展深度调研,并从农户的视角下分析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助推从化区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1 农户视角下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1.1 荔枝劳动力投入情况

本课题组于2022年6月27日—7月28日(荔枝果期)前往广州市从化区3个街道(街口、城郊、江埔)、4个镇(温泉、良口、太平、鳌头)(从化吕田镇荔枝无种植),共走访调查227户农户,对区域间的农户进行筛选出典型的10位农户进行深度调研分析。

表1 荔枝种植劳动力投入情况

由深度调研的10户荔枝种植户调查数据得知,参与管理荔枝的劳动力共18人,占家庭总劳动力的42.86%,每户平均有1.8人参与荔枝实际管理,且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说明从化荔枝生产劳动力整体投入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1.2 荔枝种植经营规模状况

10户农户共有荔枝树1455棵,其中经营管理的荔枝树1025棵,占比70.45%,荒废的荔枝树430棵,占比29.55%。由于荔枝种植家庭劳动力投入仅为1.8人,且以年迈的老人为主,管理范围和精力有限,除此之外雇佣劳动力成本高(150元·d-1,采摘150kg左右,约1元·kg-1),因此农户在选择经营管理荔枝树时选择地势平坦、便于采摘、人工成本投入低的地方进行管理。

图1 被调查户经营和荒废荔枝树占比

1.3 荔枝种植总数及各品种占比

10户农户1455棵荔枝树中,主要种植的是“桂味”“糯米糍”“淮枝”“井岗红糯”4大品种。其中“桂味”654棵,占比44.95%;“糯米糍”85棵,占比5.84%;“淮枝”707棵,占比48.59%;“井岗红糯”14棵,占比0.96%。由此可知,从化荔枝种植以“桂味”和“淮枝”2大品种为主。

图2 荔枝种植各品种种植数占比

1.4 荔枝总产量及各品种占比

图3 荔枝种植各品种产量占比

本次调查荔枝种植产量,按照农户荔枝采摘量进行统计。10户调查户荔枝种植总产量16175kg,总销售量14475kg,占总产量89.49%。其中“桂味”产量6990kg,占比43.21%;“糯米糍”产量885kg,占比5.47%;“淮枝”产量6665kg,占比41.21%;“井岗红糯”135kg,占比0.83%。由此可以看出,种植量占比最高的“淮枝”,其产量占比却低于“桂味”,原因是在管理成本、采摘成本相似情况下,“淮枝”品种售价较低造成农户不愿意去采摘“淮枝”,使其采摘量低于实际产量。

1.5 “桂味”和“淮枝”价格比较分析

荔枝对于季节性表现出十分敏感的状态,在市周期约为1个月。对于季节性农产品,价格无疑是从化荔枝面对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0位农户数据可知,“淮枝”48.59%、“桂味”44.95%、“糯米糍”5.84%、“井岗红糯”0.96%。与年鉴数据相符,从化荔枝主要品种为“桂味”和“淮枝”,其他品种种植比重极小,不具有实质性的参照价值,故本研究报告主要分析桂味和淮枝价格。

图4 淮枝最高、最低价格情况

从“淮枝”价格整体分析,2022年度“淮枝”均价为5.1元·kg-1,“淮枝”的最高价格波动性比较大,但基本处于4~8元·kg-1;而最低价格差相对较小,基本在3.2元·kg-1水平上下波动,主要原因是“淮枝”最低价最高为4元·kg-1,基数较小,所显现出的幅度也相应不大。另外,可以发现,10位农户相隔距离不远,但是价格相差较大。从各农户的最高价分析,均价为7元·kg-1,最高与最低价格相差13元·kg-1,以最高价作为基数,相比价格下降81.25%,相比整年度价格下降90%;从各农户的最低价格分析,均价为3.2元·kg-1,同水平比较,高低差为0.4元·kg-1,同样以最高价相差10%,但是相比于最高水平均价下降幅度为54.29%。面对如此大的价格差,导致农户效益大大较少,同时也给从化荔枝市场效益提升和抵抗市场风险提供了较大增长幅度。

从“桂味”价格整体分析,价格显著高于“淮枝”价格,2022年度均价为13.72元·kg-1。其最高均价为19.5元·kg-1,平均变动幅度为23.59%,最低均价为7.92元·kg-1,平均变动幅度为24%。从价格定位上看,比“淮枝”更具价格优势,对农户而言效益性更强,所以“桂味”种植数量逐步上升。从高低价格差而言,以最高价格作为基数,最低价格下降幅度为80.77%。同样,价格稳定是提升农户效益、推动从化荔枝产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图5 桂味最高、最低价格情况

1.6 荔枝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荔枝种植经济效益主要从总收入和总成本进行分析。2022年度10位农户荔枝种植总数为1455棵,其中430棵无人管理,有效经营棵数为1025棵,总产量为16175kg,总销售量为14475kg,销售总金额达144100元,其中化肥农药投放量为26670元,劳动力投入为18人。由于主要经营管理者为中老年人,劳动力质量的限制,没折算劳动力成本投入,故此数据无劳动力投资成本(正常劳动力市场成本在1元·kg-1左右,总劳动力成本为14475元)和土地租金。由此可以得出,农药化肥投入占比18.51%,平均每位农户荔枝种植收益为(144100-26670)/18=6523.89元(按照正常劳动力折算,农户收益为(144100-26670-14475)/18=5719.72元)。分析可知,由于劳动力年龄、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有限,对于荔枝种植仍以传统种植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容易出现效益较低且农药使用量较大的现象。因此,科学经营管理荔枝种植是必要的,引入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和优质劳动力青年是推动从化荔枝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也能为后扶贫时代树立标榜,给其他地区荔枝种植、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2 从化农户荔枝生产经营案例剖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温泉镇(荔枝种植面积全区排第1,占比25.91%;产量全区排第1,占比41.62%)和鳌头镇(荔枝种植面积全区排第3,占比23.12%,产量排第2,占比19.24%),对区域间的农户再进行筛选出典型的2位农户,以5次以上入户面对面深谈及与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其经营荔枝产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表2 家庭基本情况与荔枝生产基本情况

从2家农户的劳动力投入来看,均为父母及本人,父母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目前荔枝树均为4~5m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摘、管理风险。劳动力投入少,效率低。荔枝种植、采摘、管理基本靠家里人“自给自足”,且以留守老人为主要劳动力。这将会极大影响荔枝种植的生产经营效益。

从2家农户的荔枝经营情况来看,规模均接近200棵,树龄20~30a,主要品种为“桂味”和“淮枝”。2022年为大年,单棵产量(已采摘出售量)100~150kg。以866.67m2地为例,种植24棵,以平均单棵产量125kg计算,产量约2307.5kg·667m-2。但是由于许多荔枝树不结果,有部分产量质量过低,荔枝质量达不到市场标准水平,导致实际产量只有1000kg左右,大大降低了荔枝生产效率。另外,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自家劳动力,故数量和质量有限,综合对比之后,选择放弃远处荔枝树,原因是管理成本不足以支撑劳动力的投入价值。荔枝的销售则主要以荔枝鲜果出售为主,剩下少量荔枝晒干(由于晒干无现代化设备导致程序繁琐且周期较长,因此较少农户选择晒荔枝干)。荔枝销售则仍然以线下销售为主,以自销、游客采摘、经销商收购3种销售方式出售;线上销售数量则有限。整体销售产品形式过于单一,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风险。

表3 荔枝投入产出情况

从农户种植荔枝产业的年收益来看,均为1~2万元收入,其投入成本大、效益相对较低。每667m2土地需要2~3包复合肥,费用460~690元;每年喷洒农药5次,约750元;雇佣劳动力采摘成本150~200元/人;在每季荔枝采摘结束后,需要去除多余枝叶,为控制养分流失,便于下年荔枝生长;为保持树干健康,需全面喷洒农药进行杀虫和除草,当年12月进行第2次农药杀虫,然而新叶伴随着荔枝一起长出,由此带来虫害,所以荔枝成熟期每隔5d需喷洒1次农药;由于荔枝的保鲜技术有限,一般情况农户上午采摘,一个劳动力采摘量为150~200kg。由于不同树之间存在较大面积重合,出现密闭现象,导致光照不足,大大降低光合作用,另外在阴雨天易滋生病虫害,造成荔枝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对于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加大,对于荔枝管理成本、生产效益、农药化肥使用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 从化荔枝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土地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

荔枝树伸展面积过大,且产量难以保证。由于枝干的伸展,使树高达4~5m,伸展面积平均为36m2,导致总产量不高且采摘效率降低,大大地增加采摘成本。另外,不同树之间存在较大面积重合,出现密闭现象,由此导致光照不足,大大降低光合作用,在阴雨天易滋生病虫害,造成荔枝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广泛调查的227户农户均出现由于管理成本过高而将其抛弃,或采摘成本过高直接放弃采摘,造成实际产出低于销售产量,总效益下降。虽种植许多荔枝树,但有些地段距离家中过远,由于家中年轻劳动力均出外务工,主要留下年迈的父母进行管理,劳动力不足,综合考虑之后,选择放弃远处荔枝园。导致农户家庭土地资源效用不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3.2 营销模式过于简单,易造成销售市场不稳定

农户销售主要为自销、经销商收购、游客采摘,且销售产品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荔枝鲜果出售。在买方农产品市场下,市场的需求将决定产品的价值实现,荔枝是商品化生产的经济作物,且不耐储存,成熟期荔枝销售价格直接决定着农户当年收入。但农户在大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小农户与大市场存在断链,农户自身对于荔枝市场信息掌握过低[1],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荔枝生产过程在整个产业链的收益被多次抽剥,农户自身得到的收益大大降低;对于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足,难以抓住消费者倾向,易出现滞销现状,从而进一步加大荔枝销售风险。

3.3 传统生产模式效益低下,现代农业技术投入不足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荔枝从种植到销售整个环节,均未涉及任何农业机械的投入,也较少选择较为科学的专业机构进行社会化托管模式管理[2],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下,极大降低荔枝生产管理效率。如荔枝树矮化、灌溉、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还可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4 政策建议

4.1 推动荔枝工业化生产,实施矮化以控制伸展面积

在保证荔枝树正常生长的间距前提下,控制树干高度和伸展面积(实施矮化)是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3],可以减轻病虫害,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提高荔枝产量、品质与生产效益。进一步,在农村资源限制的条件下,以提高农业土地效率为前提,提出以荔枝工业化生产模式推动从化荔枝产业发展。实行荔枝工业化生产,使用嫁接技术,将其矮化,但保持荔枝原品种口感不降,进而培育出新种苗;另外,将农田变成车间,采用现代先进理念以小农户作为一个生产车间,采用统一化生产标准、技术、设备进行复制性生产的管理模式,加上销售端进行市场化推广和品牌化发展,进而增加各环节生产效益。

4.2 构建信息服务中心,以信息桥梁为牵引

农户荔枝生产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市场信息指引,以政府和高校作为小农和大市场之间信息桥梁,建立“政府服务+高校引导+农户生产+大市场”模式[4],以此降低由市场需求改变引起的滞销风险,克服荔枝生产大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过低问题;另外,政府可利用智能监测与控制等一体的设施化种养殖系统,以历年需求作为监测点,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根据生长速度差异和体型外貌,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同品系的产品,实现适销对路、货源稳定、品质优良布局种植。

4.3 合理使用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农户荔枝生产过程普遍存在管理不善、成本高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农业社会化托管,推动荔枝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托管模式是指引导农机、农资等生产经营企业参与,发展全程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等多种模式,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多方共赢。如在荔枝生产环节中的病虫害防治、农药施肥、采摘等采用专业化托管服务,能够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集约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效益,拓宽了荔枝农民增收渠道[5]。

猜你喜欢

荔枝树荔枝劳动力
大规格荔枝树移植养护技术及工程实践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两棵树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田元作品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