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田间效果试验

2023-05-16刘加建

农业与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粒剂吡唑白粉病

刘加建

(莆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 莆田 351100)

胡萝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病害发生初期,叶背或叶柄上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状斑点,后发展为叶表面和叶柄覆满白色粉霉层,是胡萝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1-4]。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成株期至生长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7d,但病菌对湿度要求较低,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病害也有流行的可能[5-9]。莆田市位于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境内气候温暖,雨热同季,冬季光热资源充足,适宜胡萝卜生长,每年1—4月,都有大规模的新鲜胡萝卜收获上市,经济效益良好,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未进行软作,胡萝卜白粉病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本研究对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进行筛选试验,以期对胡萝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1年3月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胡萝卜基地进行,试验地胡萝卜白粉病近3年偏重发生,供试胡萝卜品种为“红帝大根”。

1.2 试验方法

供试药剂及处理:试验药剂选取生产上常用的7种杀菌剂,分别为2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70899)100g·667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40308)40g·667m-2,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11198)25g·667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60439)40mL·667m-2,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21384)20g·667m-2,4%四氟醚唑水乳剂(意大利意赛格公司,登记证号:PD20070130)100g·667m-2,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00022)20g·667m-2。以上药剂均为制剂用量。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面积50m2,3次重复。试验于2021年3月2日胡萝卜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喷液量为45kg·667m-2,连续施药2次,间隔7d,试验期间不施用其他药剂防治病害,另设清水对照。

1.3 试验调查

在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7d连续3次调查,调查时每小区采用“Z”字型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调查全部叶片(以羽状复叶为单位),记录每片叶的病情分级[8-11],计算出病情指数、防治效果[8-11]。

1.4 统计分析

采用WPS 2019进行数据整理,采用DPS 7.05软件[12]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白粉病试验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药剂间的发病率达极显著水平(P<0.01),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区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各药剂防治效果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对白粉病均有一定控制作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防治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71.66%、78.00%;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次之,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69.48%、76.25%,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差,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50.69%、62.45%。第2次施药后7d,4%四氟醚唑水乳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效均在70%以上。

表1 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

表2 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田间效果试验方差分析表

第1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第2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亿孢子·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后各药剂处理区胡萝卜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对胡萝卜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白粉病在作物栽培中发生普遍,前人对不同药剂防治不同作物白粉病做了大量研究。周建波等[8]通过田间试验测定7种供试药剂对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生物制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种三唑类药剂杀菌剂对胡萝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韩建国等[9]田间试验表明,10%阿陀1500倍液喷雾、枯草芽孢杆菌FG1000喷雾、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这3种药剂防效均>80%,能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展。谢志娟等[13]对5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0g·L-1氯氟醚·吡唑酯EC(50mL·667m-2)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9.01%,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熊宏玉等[14]第1次、第2次、第3次施药7d后枯草芽孢杆菌WP(1000亿芽孢·g-1)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2.60%、63.41%和55.29%。白雪峰[15]研究表明,防治草莓白粉病建议使用43%氟菌·肟菌酯SC或42.4%唑醚·氟酰胺SC,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防效较好。姚海利等[16]选择7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的防效最差。韩秀邦[17]研究表明,小麦白粉病使用30%戊唑醇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秦立金等[18]采用不同浓度生物农药处理均可降低黄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和田间发病率。李成开展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适宜作为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应用。施药后7d,30%己唑·乙嘧酚ME 625倍液、20%四氟·肟菌酯EW 750倍液、21.5%氟菌·肟菌酯SC 500倍液、40%苯甲·嘧菌酯SC 312倍液、25%乙嘧酚ME 227倍液对甜瓜白粉病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02%、85.91%、84.30%、67.32%、61.22%[19]。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均有良好的活性。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杀菌谱广,对白粉菌科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四氟醚唑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分子结构中含氟,杀菌活性比是第一代的2~3倍,杀菌谱广、高效、持效期长达4~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氟菌唑为杂环类杀菌剂,是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内吸作用传导性好,抗雨水冲刷,可防多种作物病害。

本试验通过调查田间防效发现,7种供试药剂对胡萝卜白粉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总体而言,4%四氟醚唑水乳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处理效果最好,对病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适用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效最好。

猜你喜欢

粒剂吡唑白粉病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