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3-05-12符瑜,林华瑾

物流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物流

0 引言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里程碑,是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具有导向与领航意义。自贸港背景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立项建设单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首批试点专业,开展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的改革研究,以“1+X”为抓手,深化三教改革,促进产教融合,不仅可为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双高专业群建设助力,而且可为海南省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对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

1.1 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为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总结过去几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标《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及要求》中所提出的行业标准,坚持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并重的新理念,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X 对1 在核心技能、综合职业素养、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等方面的强化、补充以及拓展的作用。将职业能力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和“1+X”证书制度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自贸港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改革过程中,将物流管理“1+X”证书考试内容相应融入由原《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升级而成的《智慧仓储管理》、《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等5 门专业核心课程。新建的《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考核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全面评价学生对新时代物流职业能力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情况。《跨境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与推广》等专业拓展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跨境电商B2B 数据运营和网店运营推广等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1.2 物流管理“1+X”试点工作推进“三教”改革进展情况

在“1+X”证书背景下,将“X”培训内容有机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接,推进“三教”改革工作。

1.2.1 开发“校企联合、课证相融、全国共享”的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在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中,一方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通过企业挂职、考证培训等方式,与企业和评价组织机构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技术技能需求、考证培训大纲、考证教材及考核点。多门专业课的考试题库已对接“1+X”证书考试题库的题目内容,正逐步转换形成课证融通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为多门专业课程进行技术赋能和文化赋能,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渗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专业的技术性;渗入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修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重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自如适应自贸港建设的现代物流管理业务岗位。

截至目前,物流管理“1+X”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资源包1.0 版的《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素材数据为精品课件749 个,视频639 个,习题2 204 道,案例170 个,教学设计122 个。

1.2.2 升级改造“岗位驱动、书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教材资源。在书证融通的教材开发方面,依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系统碎片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智慧仓储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新型活页式、数字化教材在教材研发团队中引入企业专业技能人员,将“以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教材内容的主体,结合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的教学需求,把“以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将技术标准、实际工作过程乃至企业内部对技能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引入教材。

现已开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采购与供应管理》等和在建5 门项目式、任务式、信息化的专业课程在线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线上观看物流管理“1+X”考证线下实操视频,而且视频资源配套的进阶式测试、阶段性自测、作业及题解、相关考证资料、课程测试与评价等,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线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线下可通过专业实训室的现场实操,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1+X”手持设备、智慧物流软件、智能穿戴设备、电子标签货架等专业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能力。

1.2.3 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自贸港发展的需求和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激发兴趣和提高可操作性入手,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将考证标准融入课程、考证过程进入课堂、考证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等方式,借助智慧实训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通过探-观-练-评-拓,开展“1+X”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树立在团队协作、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实现工作内容、工作情景、岗位角色模拟与“1+X”证书项目学习的高度融合,践行知行合一。

以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中要求的“拣货规范操作”技能点为例。课前在云平台发布“1+X”考证教学视频、课件等,引起学生对拣货技能的好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课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中播放暴力分拣视频,启发学生思考并产生共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导入“1+X”考证题目并现场讲解,要求以组长实操示范、组员互助学习的形式开展团队练习,提升学生做事认真,做人负责的职业素养。两组学生现场PK,依托“1+X”考核系统和实操评分标准,教师、企业导师和考评员(学生)进行师生、生生点评,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各组轮换完成RF 手持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实训任务,老师播放物流人抗疫视频,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强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课后发布测试和“1+X”考证题目,分组互助练习,分组互拍视频,上传云平台,强化学生技能,规范拣货操作。

1.2.4 打造“企业认可、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打造“双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通过聚焦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X 证书培训师、考评师资质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大产学研力度,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提升一线岗位实践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其中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7 人获得“1+X”培训教师(中级)证,1 人获得培训教师(高级)证和社会培训师资格,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水平,有效推动学院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考评工作的开展,推进“1”和“X”的有效衔接和课证融通。

1.3 学生参与物流管理1+X 考证培训与考核的情况

至2019 年以来,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已组织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联合办学的2016—2018 级物流管理本科和2020—2021级物流管理专升本,2017—2020 级物流管理专科共400 多名学生参加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考证工作,考试通过率均为80%以上,考试合格的学生获得由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中高级)证书。通过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认真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奠定了基础。

1.4 物流管理“1+X”考证软硬件与实训室建设情况

学院现代仓储实训室的建设是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较为完整的配备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专业老师按“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的教学和培训需求,通过在现代仓储实训室的现场教学,不仅提升老师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而且丰富了实践教学项目,提高了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如校内实训室的智慧仓储作业软件、配送优化软件,与智能穿戴设备无缝对接,电子标签货架、电商播种墙等智能化储存设备,高度模拟企业不同货区真实出入库作业过程,拔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

1.5 基于物流管理“1+X”证书的产教融合建设情况

基于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的基础上,与顺丰、京东等多个省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以上课即上班的职场角色定位,通过企业项目和“1+X”证书技能实训,将“1+X”等级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任务完成、技能提高和素养形成”并行展开,把严谨操作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全程“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应用工具高效执行出入库任务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达到提升岗位角色技能水平和职业认同感的目的。

2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

自2019 年教育部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学院以“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为契机,跟随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工作,注重师资队伍的提升和技能型学生的培养,建立“课证融通、书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发挥试点院校的积极带动作用,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2.1 现有的不足

虽然“校企联合、课证相融、全国共享”的物流管理“1+X”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资源包在精品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上达到一定的数量,但资源包的内容如精品课件的样式、格式等未统一。校企联合开发资源包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考证内容与课程内容仍需要进一步深入融合和提炼,要达到全国共享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受疫情影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不便外出与职教强国或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修交流与学习,专业教学能力和社会培训能力等有待提高。

2.2 改进的措施

(1)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与地方政府联通,联合海南自贸港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海南交通物流协会等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共同分析符合海南自贸港现代物流管理的就业岗位,共同明确自贸港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2)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发模块化技能课程和相应的数字化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如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智慧物流综合实训》等综合实践类课程,要尽快开发出配套的实训教学视频、3D 动画等数字化课程资源,采用乐龙物流仿真软件、物流大数据分析软件等,优化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网站,积极组织课程实施和面向社会人士的职业培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同时运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与策略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为专业教师搭建进行企业培训的平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水平。加强对物流管理“1+X”证书的奖励机制建设,将获得物流管理“1+X”培训资格证书纳入专业教师职称评聘标准,鼓励更多的老师向物流管理“1+X”社会培训师转型,扩大老师面向社会培训的影响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工作的深入程度,加快提供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和资源。为提高物流管理“1+X”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资源包的建设质量,建议证书负责人与证书评价组织机构合作,以共建的方式开展物流管理“1+X”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资源包的建设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包的使用率和行业企业认可度。

3 结论

学院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最新人才需求,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探索开放新格局、建立新机制、构建新模式、服务新形势带来新机遇,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程度、校企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教学资源与产教融合基地条件大为改善,高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深化改革、提升水平的样板和具备“海南自贸港特色”的高水平专业。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物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