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djourney,打开潘多拉魔盒

2023-05-08何任远

看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伯乐特朗普人工智能

何任远

火爆全球的AI情侣照片

一对中国情侣,突然间火爆了全球。

照片里的一男一女,穿着夹克和牛仔裤,坐在凌乱的天台边缘,远处是阳光下显得有些失焦的高楼大厦。照片像是出自某位90年代摄影师的手笔。

这一对情侣,以相似的打扮,还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代。

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一开始被骗了,这对男女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而是出自一款软件,Midjourney V5版本。也就是说,他们是人工智能算法“生产”出来的虚构人物。

我们对AI绘图见怪不怪了,但是这张中国情侣的照片,其图像质量、纹理、动态范围、纵深感和细节之逼真,令人细思恐极,人眼已经无法分辨真伪。

再一细想,它已经超出了AI绘图的界限,画师、摄影师、设计师和模特,所有人的工作,都被一个软件一手包办了。

以假乱真的图片,不仅让看客们判断事情真伪更加困难,也进一步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曾经,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仅限于,技术性的工作岗位会被淘汰,解放了劳动效率的我们,将投入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荷兰记者通过Midjourney制作的“特朗普被捕”照

Midjourney根据伯乐鹏的梦境制作的图片

我们来到了一个AI生成信息泛滥的时代。

但现在,这些经过良好教育才能胜任的创造性工种,比如摄影师、设计师、画家等,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你我的饭碗,都可能被抢走。

就算在专业人士看来,Midjourney爆发出的威力也是惊人的。

伯乐鹏早年从美术学院毕业,现在是广州一位美术老师。出于好奇,他专门注册了一个Midjourney账号。

伯乐鹏给《看世界》记者发来了一张由Midjourney制作的图片:在黑夜中一个人影纵身跃下,下面是海水,人影背后是一处悬崖。

伯乐鹏告诉记者,这图是根据他梦境制作的。他对Midjourney的作品挺满意:“尝试过后真的欲罢不能,之前苦思冥想不得要领的绘画,Midjourney一下就画出来了。”

跟其他人工智能绘图软件不同,Midjourney首先经历的,是平台通过網上图片资源的一轮投喂,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整合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首先生成一套充满噪点的粗糙蓝本。

如果止步于此,那么Midjourney也就跟一般的文本转换图片工具没什么区别—毕竟,脸部的轮廓和手部的清晰度,一直是这类软件的死穴。

然而,Midjourney却能多走一步,通过一层特殊处理,把噪点都去掉了,最终生成一张跟照片无异的图。

Midjourney是一个生成式AI,由同名实验室研发,2022年7月进入测试。用户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通过Discord机器人发送消息,向它描述你想要的图片,即可生成。Midjourney在今年3月下旬迭代至V5版本,图片生产的能力和质量突飞猛进,同时也火出了圈,席卷国内外各大社交媒体。

3月18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个人自媒体上发布预告称:“我也许会在周二(3月21日)被捕。”

很快,特朗普被捕的图片,迅速被大量转发:在纽约街上,他被特警反绑扭送,被警察压在地上;有他穿囚服参加劳改的,还有越狱的,逼真到普通网友难以分辨。

这些有模有样的“新闻作品”,正是出自Midjourney,由一位名叫艾略特·希金斯的记者制作。他是荷兰深度调查记者组“Bellingcat”的成员,宣称以真相调查为己任。

随后,该记者声称,在发布了这50张特朗普被捕组图后,自己的账户就被Midjourney平台封锁了。

一时间,Midjourney被推上风口浪尖。

当然,特朗普并不是唯一抢眼的主角,广为流传的还包括,奥巴马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海边沙滩上玩耍和吃蛋糕。

3月27日,一组教皇方济各穿着时尚羽绒大衣在夜场当DJ的图片,也爆火了。

总而言之,我们来到了一个AI生成信息泛滥的时代。

类似的生成式AI,还在持续爆火,向互联网世界输送了大量文本、图片和视频。

“AI作品”到底是一种信息污染,还是说,它们代表了一种图文创意工作的趋势?

不仅Midjourney,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软件,也可以根据用户描述,几秒钟内生产出精美、逼真的图像,且风格多样。

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NotoAI Arts”(对人工智能艺术说不)这样一个标签。

教皇方济穿着时尚羽绒大衣,图片由Midjourney制作

在ChatGPT上,我们可以请人工智能模仿某个刊物的风格,写一篇文章。GPT-4还被整合进Office,现在,PPT、文案、可视化数据和邮件撰写、回复等,都可以下令让AI自动完成。

微软副总裁施洋(Jared Spataro)还放狠话说:“一百年后,我们将会回顾这一刻,并说:‘那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开始。’”

当然,视频生成也不在话下。比如在Synthesia上,只要输入文字,或者导入PPT,只要5分钟,它可以帮你制作一段真人出镜的视频,还是多语言可选,省去了导演、演员、摄影乃至后期制作等一系列人力成本,以及拍摄设备和场地成本。

企业之外,学生、律师、学术界等,也开始使用生成式AI来辅助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美国编剧协会还提议允许使用ChatGPT参与剧本创作,一个AI生成的剧本,可以由人类编剧来润色或者重写。

不过,眼下的生成式AI,其工作能力和作品质量,还很良莠不齐。

电影研究者“沙皮狗”曾经用ChatGPT做过一个字幕翻译的实验。

他按照机器人的指示,把字幕用的srt文件上传到云端,而机器人“许诺”,会把云端中的文件按照要求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甚至还“虚心”地请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机器人每次都“许诺”按照指示进行翻译,但最终结果就是发回一个没翻译过的文件。

沙皮狗得出结论,这只是一场文字游戏,机器人用“礼貌周到”的语言给出许诺,但实际上是在不断兜圈,工作还是没完成。

在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看来,ChatGPT就是个庞大的“废话”对答机器。

他认为,“废话”或者“陈词滥调”,对语言的荼毒和危害比谎言过之而无不及。谎言的背后总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而机器对答产生的“废话”除了搪塞或者敷衍之外,往往与现实完全脱钩。

但未来是无限可能的。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奥特说,以前,技术的进展是线性和可预测的:你想出了步骤,计算机就会跟着做。但ChatGPT出现了即兴创作。

现代技术的变革中,还没有任何一门技术冲击过高等教育人才的就业机会。而奥特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有可能会破坏大量白领工作岗位的稳定性。

由Midjourney制作的图像

具体到Midjourney,伯乐鹏对记者说,他对它的出现,感到喜忧参半。

他认为,自己一直希望能够用画笔还原梦境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但从此“寻梦”过程也开始变得廉价、普通起来。

“我觉得很多设计师可能真的会失业,对美术、广告、创意行业,绝对是堪比蒸汽机和电的发明的划时代巨变。很多人苦學半辈子的绘画或设计技能,可能一下子变得一钱不值。”

很多研发此类产品技术的公司都声称,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终极目的是,把人们从繁琐的技术细节中解脱出来,让人们低成本地实现自己的想象力。

新技术的出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跟伯乐鹏的审慎乐观相比,一些艺术家的态度显得彻底悲观。

接受英国《卫报》采访的儿童插画艺术家罗伯特·毕道夫认为,人工智能绘画是对艺术的践踏:“归根到底,我认为艺术是把内心存在的感受‘传译’成外在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雕塑、音乐作品、舞台表演或者一幅图画……而真正的艺术在乎的是这个‘传译’过程而大于结果。只需一键生成那种图像而没有‘创造’过程,不算是艺术。”

由Midjourney制作的图像

只要人工智能一天不代替人性,艺术一天就不会死亡。

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NotoAIArts”(对人工智能艺术说不)这样一个标签。

那些高调反对人工智能制图软件的艺术家们认为,依赖大量艺术品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制图,冒犯了人手艺术创作者的版权,算是一种高级抄袭手段。

“这些软件完全建立在侵犯无数位艺术家、摄影师、插画师和其他拥有合法版权者的基础上,根本不算是‘创作’过程。”

但毕竟,潘多拉的匣子终于打开了。

无论这些艺术家欢迎与否,这种技术的出现,都将会对他们的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作为美术老师,伯乐鹏认为,这类软件出现后,问题不在于艺术在之后应该怎样去教;他感兴趣的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何在。

在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机械性”和“人性”之间的张力一直是人们思考的焦点。这种张力在今天更加激烈,在感受机械性带来冲击的同时,我们也许应该先深入了解,“人性”到底是什么东西。

人工智能或许会取代部分创意工作和艺术创作,但只要人工智能一天不代替人性,艺术一天就不会死亡。

至少,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依然缺少自我理解的能力,缺少自我纠正的能力,它只能在已有的内容中进行创造。

而识别一个真正有趣的,新的想法,是人类天性所擅长的。

责任编辑吴阳煜 何承波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伯乐特朗普人工智能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2019:人工智能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人工智能与就业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数读人工智能
伯乐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