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脱贫村治理效果评价
——以T县为例

2023-05-05赵爽刘文亮

农业与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指标体系程度

赵爽 刘文亮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0)

引言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坚守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完善并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实。在相对贫困治理时期,巩固脱贫成果,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仍是脱贫村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量尺度。巩固脱贫村发展成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脱贫村治理,脱贫村治理效果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程度,是脱贫村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相对贫困治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学者对于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乡村治理理论内涵与探索乡村治理实现路径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2方面。

在探讨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方面,郭正林[1]通过实证评估乡村治理制度绩效,认为乡村治理是多元主体对乡村公共事务协同共治过程,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参与直接影响乡村治理效果;张润泽等[2]认为,乡村治理是在因地制宜分析背景下,通过乡村治理手段动态化实现乡村稳定与发展,以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雷琼[3]基于乡村治理视角发现,乡村治理目的就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升资源利用率,以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居民共享福祉。笔者认为,乡村治理是一种综合式治理,是在保障村民充分参与基础上的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同治理。

在探索乡村治理实现路径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方面,邱春林[4]以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出发点,认为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四位一体式满足新时代村民诉求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武小龙[5]以政策成长为依据,从数字乡村治理角度分析乡村“经济、生态、文化、民生、治理”应持续推进,不断迭代更新,有计划地推动数字乡村治理;赵树凯[6]以理念分析出发,在现实情况面前保持谦虚态度是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思想前提,在乡村治理新阶段强调“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和选择权利是乡村治理的根本经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需要以多元化与多层次的乡村治理基本经验为理论支撑,在实践中寻求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相对贫困治理新时代,脱贫村的乡村治理效果无疑成为待考量的尺度,本文选择T县3个脱贫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乡村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编制成乡村治理效果调查问卷,利用SPSS分析问卷数据信度效度,在问卷数据可信有效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乡村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科学地提出脱贫村治理建议。

1 指标体系构建与问卷调查

通过梳理乡村治理评价相关文献,本研究在德尔菲法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中村民参与程度用来衡量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程度;产业兴旺程度用来衡量乡村生产力发展程度与承载能力;生态宜居程度用来反映乡村绿色发展程度;乡风文明程度用来衡量农村居民生活和谐与素质水平;治理有效程度用来反映乡村治理体系民主化程度;生活富裕程度用来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表1 乡村治理效果指标评价体系

结合构建的乡村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编织成5点法式调查问卷,对T县3个脱贫村村民进行问卷发放,收集问卷,分析问卷数据。

收集到有效问卷268份,运用SPSS对268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可信度分析,“克朗巴哈系数”为0.830,位于0.8~0.9,说明基于该问卷调查的268组数据信度非常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对268份调查数据进行评价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熵权法

2.1.1 数据标准化

假设给定了k个指标X1,X2,…,Xk,其中Xi={X1,X2,…,Xn}。假设对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为Y1,Y2,…,Yk,那么可得出:

2.1.2 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2.1.3 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1,E2,…,Ek,通过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2.2 TOPSIS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归一化矩阵,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上述得到的Z矩阵,进而得到最优向量:

最劣向量:

计算所选取或构建的每个小区的指标与最优向量的欧式距离:

最劣向量的距离:

得到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程度:

利用表2熵权权重对数据进行加权生成新的数据,确定评价指标并确保评价指标同为正向趋势(值越大越好),对新数据进行TOPSIS分析。通过TOPSIS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排序的结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较为直观、可靠,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乡村治理效果评价指标权重

表3 乡村治理效果指标体系熵权TOPSIS综合评价

2.3 加权平均法

通过上述2个计算步骤,得到各准则层综合评价值:

结合表2与表3计算准则层6个方面的加权平均值,相对接近度值在0~1,该值愈接近1,反映所评价单元接近最优水平程度愈高,反之,该值愈接近0,评价单元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愈低或者说愈接近最劣水平,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乡村治理效果各指标加权平均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乡村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村民参与程度、产业兴旺程度、生态宜居程度、乡风文明程度、治理有效程度和生活富裕程度这6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1855、0.2258、0.2864、0.2324、0.2971、0.2672,由此可知,这6个方面对乡村治理效果程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表4可以直观地看出,生态宜居程度、治理有效程度和生活富裕程度所占比例相对较大。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初步建成以及脱贫攻坚战略等一系列惠农利民政策有效实施,脱贫村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都已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人们会更侧重于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才会出现6个影响方面的差异,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有效巩固并提高脱贫村的脱贫成果与高质量发展水平。

3.2 建议

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政府对脱贫不久的贫困村,要持续关注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绿色发展力度、促进村民协同治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同时,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当然,乡村治理效果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所需,科学把握乡村建设时度效,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指标体系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幸福的程度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