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情境类原创试题设计探析

2023-05-05刘玉梅贺翔宇陈红姜杰

地理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刘玉梅 贺翔宇 陈红 姜杰

摘 要:从研学情境和学术情境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类原创试题,有利于引导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统摄下,情境类原创试题的设计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统筹考虑情境、设问和答案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原创试题;研学情境;学术情境;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5-0033-05

一、命题背景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具有较强的现实动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命题要构建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框架”[2]。因此,试题内容的设计应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深度契合,才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高校人才的选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试题命制还应从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要求。测试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具体任务要突出地理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运用;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2]因此,在原创试题的命制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试题情境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从而扩展试题素材选取范围,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实[3]。本文通过研学情境和学术情境两组原创试题的设计,初步探讨试题设计导向课堂教学,促进教学与考试的有机整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试题设计及解析

1.创设试题研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试题研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让学生从感性入手,经过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多角度的设问,外显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达到落实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考查目标。

【原创试题呈现】

某校中学生利用暑期赴安徽省黄山进行野外研学。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 864.8米,峰林地貌显著,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等典型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具有“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图1)。

【探究一:识地貌】

(1)描述黄山地貌的景观特征。(4分)

【探究二:析成因】

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隆起抬升,黄山也相应地断裂升起,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山体。

(2)简述黄山花岗岩断块山的形成过程。(4分)

【探究三:探奇峰】

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刨蚀和搬运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图2、图3)。

(3)结合图2和图3,指出鲫鱼背所属冰川地貌类型,并推测其成因。(4分)

【探究四:赏怪石】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多著称,以奇取胜。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余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4)依据图4,说出“飞来石”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4分)

参考答案:(1)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峰林结构;地势起伏大,山峰众多,规模大;形态多样,包括锥状山峰、石柱及各式怪石等;区域内部(前山和后山)差异明显   (2)地下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断裂抬升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现在的山地地形   (3)类型:刃脊。成因:冰期时,气温下降,黄山地区形成众多的冰川,冰川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侵蚀形成刃脊,冰期过后,气温回升,冰川融化;经外力风化、侵蚀形成鲫鱼背   (4)表现形式:风化和侵蚀。关系:风化为侵蚀提供了物质基础,侵蚀又进一步加剧风化,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设计意图】

试题通过某校中学生对黄山地貌景观这一给定的复杂地理事物的探究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描述特征—解释原因—分析过程等活动,展开层层递进的螺旋式进阶探究。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之中,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解决问题,能够从内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角度认识黄山,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研学情境试题的创设可以引导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图文和视频资料,打破教材局限,创设较为合理的虚拟研学活动;同时,还可以组织真实的野外研学探究活动。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学活动设计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向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解决各类地理问题,自觉主动探究学习(表1)。

2.创设试题学术情境,构建学生学习场域

学术情境是一种兼具真实性、科学性、开放性与不良结构的问题情境。[4]学术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帮助和方法指导,创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观察和发现地理問题、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使其在轻松愉悦又适度紧张的环境中学习,即为学生构建学习场域。

学术情境的试题命制则是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素养,对地理问题进行建构和解决,着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原创试题呈现】

POI数据是一种代表着地理实体且含有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的点状空间数据[5](POI通常称作兴趣点,泛指互联网电子地图中的点类数据,基本包含名称、地址、坐标和类别四个属性)。图5为西宁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POI兴趣点与房价分布图,图6为西宁市城区行政区划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城市布局的一般原则,推断Ⅰ、Ⅱ、Ⅲ区POI兴趣点分别对应的功能区名称,任选其一说明它的分布特征。(6分)

城东区是西宁市的传统中心,也是回族和藏族人口的聚居区。西宁长期的单中心、放射状空间格局,使得人流、物流和交通流过于集中在轴线交汇处的老城中心,住房、厂房建设“见缝插针”式发展,使城市建设密度过大[5]。

(2)说出西宁市住宅区房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如表2所示。

在编写参考答案时,尽量与试题情境中的材料信息联系起来,体现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并与课程标准内容相匹配,答案应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设计意图】

本组学术情境的试题命制依据新课标中的“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在中国知网的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选取适用的论文作为参考。本题创设的学术情境材料来自论文《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为例》(载于《地理教学》2022年第3期),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遵循由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的学术研究过程,即城市各功能区的判别—分布特征—成因分析,层层递进,进阶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术情境试题的创设可以引导教师进行真实的地理教学,即教师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当前相关学术研究,创设学术情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相应图文资料,如本组试题为学生提供的西宁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POI兴趣点图层、西宁市城区房价图层以及西宁市城区行政区划、水系、主干道和公园图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ArcGIS软件加载图层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图层进行加载并探究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地理思维方式(表3)。

三、情境类原创试题设计的再思考

1.情境类原创试题设计思路

情境类原创试题的设计要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统摄下,选取真实复杂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准确编写答案,命制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融合与优化,形成合力效应。情境选取应关注真实性、生活性、广泛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设计应关注梯度性、指向性、思辨性和变通性等;答案编写应关注精准性、逻辑性、简洁性和开放性等。命题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出发,引导学生从固化地套用模板的答题方式向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发展,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情境类原创试题对教学的引导意义

考试命题和实际教学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如情境的呈现方式、思维探究的方式、结果的评价方式等往往存在差异,只有二者统一、协调发展,形成“教考和谐”,才能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情境类原创试题对教学的引导意义如表4所示,研学情境试题、学术情境试题有利于引導教师创新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赵云渤,陶琍,裴红连.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视角的地理试题设计——以“张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工程”原创试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2(1):41-44.

[4] 陈诗吉,姚培泰.高中地理学术情境试题的命制与学生素养培养[J].中国考试,2018(5):71-77.

[5] 王超,张海峰.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2(3):13-16.

通信作者:陈红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
家乡山河亦教材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