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淬火鞍钢

2023-04-27华东方

雷锋 2023年2期
关键词:推土机鞍钢雷锋

华东方

编者按:

1958年11月15日,雷锋来到鞍钢,17日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学开推土机。

“保证克服一切困难,勤学苦练,早日学会技术。”这是雷锋在日記中写下的6条工作计划中的第一条。雷锋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是一个信守诚诺的人,实际上他做起来比说出来的还要好。据雷锋开推土机的师傅李长义回忆,雷锋从上班第一天起每天都是来得早、走得晚,工作中勤勤恳恳,虚心好学,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能够驾驶大型推土机单独作业了。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时至今日,我们是不是都能做到呢?!

初来鞍钢,工作繁重,条件艰苦,刚过不到一个月,与雷锋同来的几位望城老乡中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雷锋听说后及时来看望和开导。据雷锋曾开导过的张月棋回忆:“有几天心里苦闷极了,真想自己去买张火车票一走了之。正在这时候,雷锋拿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了,给我读主人公保尔说的几段话,我被他感动了,觉得他的工作任务比我的重,工作条件比我的苦,都是年轻人,他能坚持下来,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下来呢?!”

从张月棋的深情回忆,我们认识到雷锋的另一个闪光点:一个人做得再好,再伟大,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只是一缕微光,关键是这缕微光要去点亮他人,微光才能终成炬照亮大地。从雷锋1959年9月在鞍钢授奖大会上的发言就可见一斑:“……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拿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开导被困难吓倒的工友,正是因为他把这本书作为了自己人生的航标,把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成了自己仰慕和学习的榜样。

在鞍钢化工总厂及后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的一年多时间里,是雷锋短暂一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雷锋经受艰苦环境锻炼考验的地方,也是雷锋行稳致远进步成长的地方。

雷锋,这么前卫、时尚又“锋芒毕露”的名字,当初是怎么起的,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和故事呢?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好奇与探问。

好多年前,笔者就萌发了一定寻找机会问个水落石出的念头,弄清楚“雷锋”这个名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个名字对雷锋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赴鞍钢前——改名明志

那一年,在河北秦皇岛举行的学雷锋座谈会上,我见到了雷锋在家乡湖南望城时羡慕和学习的“偶像”冯健大姐。

生于1937年的冯健与雷锋是同乡,1956年初冬与雷锋相识,是在雷锋短暂一生中对雷锋影响很大的人之一。

1961年6月4日,雷锋曾将一张照片寄给了家乡的冯健姐姐,并且在照片的背面写上了两行小字,“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表达了雷锋对偶像冯健的崇敬和学习的真挚心情。这是两个人在望城留下的唯一一次合影,也是两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合影。

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和冯健的第一次交谈中,笔者就迫不及待向她提起了雷锋改名的事。

听了我的问题,冯健看着我,笑了笑之后,如数家珍般地给我讲述了雷锋名字的由来。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是雷家的族人给起的。1956年秋,雷正兴经乡长彭德茂的推荐,调到望城县委机关给县委书记张兴玉做公务员。

到县委机关后,雷正兴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孤儿了,想把名字改一改,并改成一个单名。一天,他首先向张兴玉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征得其肯定后,决定把自己的名字由雷正兴改为“雷峰”,“峰”是山峰的峰,叫雷峰。但因只是个初步想法,还没来得及在户籍上改动。

1958年11月中旬,鞍钢到湖南望城招工。得知消息的雷正兴欣喜若狂,积极报名一心要求去鞍钢,铁心要做一个新中国的工人,实现自己的第二个人生理想。

在临行前夕,雷正兴为了表达自己当好新中国一代工人的决心和愿望,于是决定把准备更名为“雷峰”中的“峰”改为先锋的“锋”,就叫雷锋。

1958年,正是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红火年代。工业“以钢为纲”,要“大干快上”。雷锋认为当一个钢铁工人,对国家的贡献会更大,要在工人阶级的队伍里争先锋、打头阵。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望城县委书记赵阳城的支持和同意。之后,雷锋通过组织办理了人事关系和改名手续后,前往鞍钢。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雷正兴就成为“曾用名”,开始启用“雷锋”这个名字,开启了他的“钢铁”人生。

有感而发:

自古以来,中国人起名字就十分讲究,也大有说道,无不传承着情、意、志,寄托着对家族兴旺发达的向往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雷锋改名,不是心血来潮的改,不是简单的改,而是富有深意考虑的,是他在自己人生处于一个重大转折时刻改的。

“锋”字,从字义上,有两层意思,一是从物质上,指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二是社会学来讲,指带头在前列的人,原指行军或作战时的先头部队,现比喻起先进作用的个人或集体。

人生,因树立崇高理想而有目标;生命,因胸怀远大志向而有动力。雷锋改名字,是想告诉世人,他已经改变了身份,由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的员工,变成了东北鞍钢的一个地地道道的产业工人,从此进入了工业大生产的环境。

也就从知道雷锋改名的过程那一刻,人们才深刻理解了雷锋改名的深层动因,即他要以改名明志,当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当代工人,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锋。

可以说,雷锋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名字,是一个工人的名字,是一个与钢铁有关的名字,是一个与他的第二故乡——辽宁密切相连的名字,到鞍钢是雷锋改名的主要动因。

初到鞍钢——立志建功立业

鞍钢,作为雷锋人生的第二舞台,他是怎样起步的?是怎样踢开头三脚的?是如何兑现在工人阶级队伍里争先锋打头阵的诺言的呢?

为解开这个谜底,笔者寻找到雷锋当年在鞍钢的老领导、老工友,以便找到最权威、最可信的资料。

刚到鞍钢时,雷锋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工作,他的车间主任是于明谦。

年逾古稀的于明谦,头发花白、两道浓眉下目光坚毅,说话爽快干脆,一米七多点的身材瘦削,但身子骨还很硬朗,老人家深情地给我们讲述了雷锋当年在洗煤车间的日日夜夜……

“雷锋刚到洗煤车间时,我考虑到他在家乡开过拖拉机,有一定技术,便分配他到洗煤车间当了一名推土机手。那天,我把他介绍给了工段的白明利主任。”说到这里,于明谦主任笑了。我们都看着他,有些不解。于主任接着说道:“你们不知道,那天,白主任刚看到雷锋时,心里不踏实,两个人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呢。”

“你在农场开拖拉机每月工资多少?”

“32元。” 雷锋答道。

“你知道在这里当学徒每月工资多少吗?”

“我没问过,不晓得。”

“我告诉你,这里学徒工每月只有22元,比农场少拿10元,你不怕吃亏呀?”

“吃亏?不,我不是为钱来的。”

“那你大老远地到鞍钢来为什么?”

“为了炼钢嘛,为了1070嘛!”(1070万吨钢是中央为1958年确定的全国钢产量)。

在化工总厂的雷锋纪念馆,一进入大厅,就看到一台高大且比较陈旧的推土机,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伫立在雷锋当年驾驶过的推土机前,人们眼前似乎看到了头戴着单工帽、前面露着遮盖脑门的厚厚刘海、身穿工作服的雷锋,精神昂扬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操纵杆,驾驶着高大的推土机不停地忙活着。耳边,回响着发动机震耳欲聋的声音。

雷锋当年开推土机的师傅叫李长义,身高一米七左右,脸庞清瘦。李师傅介绍说:“当时,洗煤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台是德国生产的特54,个头比较小,马力也比较小。而另一台是苏联生产的斯大林80号,个头比较高,马力也比较大。领导考虑雷锋的个子比较矮,身体也不那么强壮,就分配他驾驶那台个头小的德国生产的推土机。可在征求雷锋意见时,他一反常态,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这让领导感到有些意外。雷锋说,我不开这个小的,我就开那个大家伙,它个头大,马力强,功率高,能多出活,多作贡献。就这样,他如愿以偿地驾驶上了斯大林80号,也成了我的徒弟。”

说到这里,李师傅喘了口气后,津津有味地从雷锋初来乍到开始,回忆了和雷锋在一起的往昔岁月。

“跟我学徒,我可把丑话说到前边,这个斯大林80号是苏联生产的重型机器,驾驶起来振动力大,劳动强度也大,技术也很复杂,一年四季顶风冒雪地露天作业,又脏又累,特别是冬天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你这个南方来的小鬼能够吃的消吗?” 李师傅有一点考验似的对雷锋说道。

“放心吧!师傅,过去什么苦我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我是不怕困难的。” 雷锋满不在乎地说道。接着又说,“师傅,您放一百个心,我不会给您丢人的,不会给您丢手艺的,不会给您掉链子的。”

有感而发:

“为了炼钢嘛,为了1070嘛!” 雷锋到鞍钢时,全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大量的钢铁,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嘛,为了1070嘛!”这是心地纯真的雷锋积极要求北上到鞍钢的初衷,也是雷锋为了建设强大祖国的坚强心声。

不开小推土机,要开大推土机,说大推土机个头大、马力强、功率高,能多出活,多作贡献。人们不得不为雷锋干事业的自觉主动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所感动。雷锋这种忘我吃苦精神和工作态度,不仅打动了李师傅的心,而且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领导和工友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了赞美的声音。

淬火鞍钢——成就一块“好钢”

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鞍钢是一段重要的经历。鞍钢,是雷锋经受艰苦环境条件锻炼考验的地方,也是雷锋行稳致远进步成长的地方。

1990年10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辽宁时指出:“雷锋到鞍钢,从农村进入了工厂。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

“雷锋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实际上他做起来会比说出来的还要好。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他每天都是来得早、走得晚,工作中勤勤恳恳,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就能够驾驶推土机进行单独作业了。” 慢声细语介绍的李长义师傅的脸上挂满了笑意。笔者知道,这是他在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懂事上进好学的好徒弟而高兴。

雷锋刚来鞍钢那一年的冬天,是一个下大雪刮大风的冬天,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驾驶推土机在冰雪覆盖的露天煤场作业,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就是东北的许多本地人都吃不消,可想而知对于雷锋这个从南方刚来的年轻人更是一种严酷的考验。

那一年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李师傅坐在驾驶室里冻得都受不了。他就想到了站在风雪交加工地上的小徒弟雷锋,会比自己更冷,不时地望一望驾驶室外面的雷锋,看到他把棉帽子的两个帽耳子紧紧地系在下巴颏下面,嘴巴里呼出来的热气在帽耳毛上和帽沿上结成一圈儿白霜,漫天飞舞的雪花夹杂着煤面子飘落在他全身上上下下,整个儿像个泥人似的。

李师傅感到十分心疼,在工间休息时,立刻停下车,把雷锋拉到屋里烤烤火暖和暖和。每逢这时,雷锋却很少在屋里烤火,而是登上驾驶室。客气地说:“师傅,你去烤火吧!我不冷,我到驾驶室里坐一坐就可以了。”每逢这时,雷锋一方面是到駕驶室里熟悉驾驶技术,另一方面他是担心水箱和发动机给冻坏了,不断地发动机器,保证继续作业。

每次,李师傅烤火也是时间很短的,他心里惦记着在风雪中自己的爱徒,也惦记着继续抓紧工作把雷锋换下来。可是当登上驾驶室,发动机器开始作业了,又看到雷锋根本没有去烤火,而是又在前面、手里举着小红旗指挥车辆,保证生产安全。

会开推土机以后,雷锋看到往往由于推土机出故障,找维修工人修理要耽误很长时间,这样很影响生产。于是,雷锋就利用业余时间向修理工人学习维修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掌握了推土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在工作时一发现推土机出故障,就能及时地排除,既节省了维修的费用,又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雷锋的这一行动在车间引起很大反响,他的经验很快在车间推广起来。很多工人既能操作又能维修,成了多面手,这对生产产生了良好效果。

雷锋爱护设备胜过自己的眼睛,他精心操作,又能精心维护。他一有时间就去保养推土机,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他使用的推土机多次被评为厂和车间的红旗设备,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由于推土机班的人员少,任务又重,车间领导决定不在推土机班抽人去炼钢,当然也就没有抽调雷锋。当时,推土机班是日夜三班倒,每班8小时,有时每天要上16小时的班,很紧張。可是雷锋不甘心,还利用业余时间跑去和大家一起炼钢,干得汗流浃背,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李长义师傅以与雷锋并肩生活战斗经历的深情回忆,还原了当年雷锋在鞍钢的真实情况,为我们认识雷锋、了解雷锋的进步成长过程提供了生动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可靠依据。

有感而发:

雷锋在洗煤车间一共工作了九个月零五天,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出席了鞍钢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每一个荣誉,都印证着雷锋爱岗敬业、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坚实足迹;每一个荣誉,都闪烁着雷锋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

九个月零五天,是炼钢炼铁的275天,也是锤炼人的275天。雷锋经过冬天的严寒,度过夏天的酷暑,在露天煤场驾驶推土机的作业中,在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把思想炼红了,把作风炼硬了,把技术炼精了,把意志炼坚毅了,特别是雷锋从农村进入工厂,由农民、公务员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在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这个产业工人集中的大工业集团,工人阶级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干社会主义的高涨干劲和积极性显示出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度组织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孟泰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在热火朝天、比学赶帮的建设社会主义氛围中,雷锋学先进榜样、向模范看齐,以昂扬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投入建设,经过淬炼,成为一个铁打的先锋、全能的钢铁工人。凭着自己的钢筋铁骨,靠着自己的赤胆忠心,依着自己的一身硬功夫,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哪里有困难,就奔向哪里;哪里有风险,就冲向哪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果说,到鞍钢,是雷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祖国的钢铁事业而奋斗,那么,之后他应征入伍,又是为加强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而去。这就是雷锋的赤诚爱国之心,这就是雷锋胸怀天下的高贵品质。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推土机鞍钢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第一台军选民推土机顺利下线
鞍钢成功试制高等级双面汽车O5板
国内首个亿吨级铁矿山企业在鞍钢成立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机械师用3D打印机制作了一如无比真实的推土机
鞍钢“五老”学雷锋 捐资助学十八载
写给雷锋
履带式推土机行驶系统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