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非会计专业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2023-04-27李澄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李澄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高校为提高通识教育的跨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由于该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课程标准、教材选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考虑各专业学生背景的前提下,本文以课程授课目标为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本研究旨在为会计英语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从而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会计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4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兼备会计专业技能和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培养此类人才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会计英语的课程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对该课程的教改能够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经济概念与逻辑。另一方面,对此课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让学生掌握更多会计、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因此,针对会计英语课程的研发和教学改革,对培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以期更好地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务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不少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越来越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跨考会计专业的研究生,或在会计相关领域就业。因此,很多高校为满足此类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财务通识教育的普及度,为他们开设了会计英语,作为公共选修课。

虽然会计英语课程的开设得越来越普遍,但是针对它进行的教学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杨铭结合语言环境,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对会计英语的翻译教学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语言顺应论视角下会计英语翻译的具体对策;李孟珂等以教学模式各环节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会计英语课程存在的如教学目标不清、教学程序不畅、辅助条件过重以及评价体系不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黄文泽等针对当下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着教材质量不佳、学生基础差异大、课程缺乏实践、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分层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等解决方法。综上,大量的教学改革是基于将该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进行的,并且只是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进行分析,而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聚焦非会计专业学生,结合他们的需求,对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旨在增加学生对于会计等相关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财务知识广度及综合能力。

1 国际化背景下设置非会计专业会计英语课的意义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跨国经营与融资将会越来越普遍,推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已然成为趋势。此国际化趋势自然也包括了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因此,高校对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学生的培养,相关课程体系的编排及教学模式也应与国际接轨。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大官方语言,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会计英语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将提升社会对我国会计逐步国际化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推动此国际化进程。

从学校发展及课程设置角度看,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公共选修课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升学和就业。会计英语课作为语言与管理学交叉学科下孕育的课程,不仅扩大了公共选修课的选择范围,同时为其他更多交叉学科的课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学生的个人角度而言,会计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对培养他们的财务管理理念,潜移默化地提升财务意识和开阔国际化视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会计专业的门槛较低,对于毕业后继续在该专业深造的学生而言,该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对这一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对于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财务理论知识是他们从事相关行业的必备要求,特别是对于去到外企工作的学生,同时具备英语和会计技能使他们能够先人一步。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即便未来不在会计领域学习或工作,学习会计英语课程能够提升他们的理财观念,丰富相关的经济知识。

然而,由于会计英语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专业侧重性,相对其他大部分公共选修课而言,其授课难度较大。此外,鉴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背景和基础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会计英语课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标准缺乏更新,脱离实际

作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英语,这门课程的定位既基于“非会计”与“会计”的交叉,又基于语言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因此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体现出专业上的因材施教,又要专注于学科上的交叉贯通。

当前,会计英语的课程标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各高校将此门课程定义为公共选修课,因此对于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缺乏重视,导致各高校的课程标准较为陈旧,缺乏更新,即使是满足于教育部的更新要求,也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二是,各高校的课程标准基于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基本大同小异,没有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地区会计行业背景、本校学生外语情况的课程标准。三是,各高校的教学未严格按照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执行,介于会计英语课的“双交叉性”,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或倾向于外语,或倾向于会计,或太过“非专业”或太过重视“专业性”。

2.2 师资力量配置欠缺

与单纯会计专业课程或商务英语课程相比较,会计英语课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双语课程,其要求授课老师既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能够以流利的英语为学生解释会计科目的概念,带领学生分析财务数据的内在意义。

目前,同时具备会计专业与英语能力的教师仍然较为缺乏。因此,高校一般选择聘用会计专业或英语专业的老师作为任课教师。会计老师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是语言能力欠缺。这些教师在会计英语的教学中,使用英文教材,却以全中文的形式讲解教学内容,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英文水平的授课目标。英语教师雖然语言能力很强,但是没有会计专业背景,其自身对设立会计科目、编制分录和出具报表等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解,更难以进行详细的讲授。在此情况下,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会计英语变成了单纯的翻译课。学生对会计专业词汇的意思一知半解,对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过程没有清晰的认识,难以实现增强其财务能力的授课目标。

2.3 缺乏与教学目的相匹配的教材

目前开设会计英语课程的高校使用的教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选择使用的是国外高校会计原版教材,部分高校选择使用的是ACCA、AICPA等专业性考试相关科目的教材,还有部分高校选择使用的是中文版初级会计教材的直接译文版教材。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因此对于课程的需求也不一样。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加大了其学习难度。会计学作为一门复杂的独立学科,对于学生的理解计算能力要求较高。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外会计考试参考教材对非专业学生而言无疑加大了其学习难度,同时,由于会计英语一般为非会计专业学生选修课,考虑到必修专业课与选修课课时设置的差异,授课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传授国外专业课本上海量的知识。而选用中文版初级会计教材的直接译文版教材,则一般会出现重计算而轻逻辑的问题。由于中文版初级会计教材一般是为会计学专业学生打下专业基础而编写的,因此有大量具体会计实务操作内容,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晦涩无聊,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直接译文版教材也容易出现翻译不准确,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等问题。

2.4 教学及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高校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较为传统。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座位上聆听。老师大多选择按照课本顺序,将理论知识逐条讲解,偶尔穿插一些课程相关的事例或者习题,甚至有的课程会出现照搬书本、教学教案或者PPT的现象。在此等授课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难以进行主动思考,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因此而感到厌倦,从而产生对该课程甚至是学科的厌烦心理。目前国内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数依然是基于期末试卷,再加入一部分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自由发挥的部分很少或者是没有,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

会计英语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较丰富,抽象概念较多,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会感到较为吃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实践运用、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此外,由于绝大多数老师一般仍然会选择期末考试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而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课程与本课程并没有相关性,因此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不仅会使得部分学生放弃对这一课程的选择,更难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计划。

3 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思考

3.1 做好学情分析,更新执行课程标准

为了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学的基础,而课程标准的制定又要以学情分析为前提。因此,首先调研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背景、生源分布等学情是教学探索的首要重点。其次,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联合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从“政、行、校、企”的角色出发多角度考虑制定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是第二重点。再次,基于现有课程标准的基础,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三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实时根据当前的课程标准新要求、当地的会计行业背景、学生的外语掌握情况以及目前的就业环境进行课程标准的更新修订是第三重点。最后,严格按照当前的课程标准执行教学任务,完成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是第三重点。

3.2 引进优秀教师,增强教师培训

由于会计英语课程要求老师具备会计和英语两方面的能力,因此,较为理想的课程教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背景。

在人才招聘时,学校可以优先聘用具有英文和会计两方面背景的人员担任教师。例如,曾在英语国家留学或工作过的商科毕业生或教师、外资企业的审计或财务从业人员,获得CPA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英语翻译人员、同时具备会计学和商务英语双学历的人员等。他们不仅能够完成会计或英语相关专业课的日常授课,而且能结合丰富的阅历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此外,由于会计准则是跟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随时更新的,因此,应重视对于授课教师的培训与提升,通过让教师参加ACCA、AICPA等会计师行业协会的会议、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并且保持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使得课程设置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3.3 以专业指定教材,重实用与案例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能力的会计英语课程教师可选择或编写相应教材供授课使用。

对于理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类专业学生,编写教材时应注重实际案例的介绍引入和事件的逻辑分析。该类学生普遍存在英文学习较为困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晦涩的会计财务理论,会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而此类学生由于毕业后绝大部分不会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对于账务处理等具体会计理论应用的使用却很少,其主要需求是增加对于财务和经济相关知识点的普遍性、实用性了解。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将重点放在财务案例及报表阅读上,适当减少对于基础业务处理的相关内容。例如,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使教材重点应放在增加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于财务数据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了解,增强其知识面的广度与应用能力。

针对商务英语、语言教育等英文基础较好的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编写教材时适当增加会计相关知识的专业度。由于此类学生学习的语言障碍较小,因此可以更从容地思考财务会计科目数据后所体现的内在经营逻辑,较深的会计专业知识能使其构建更全面的财务观念。在编写教材时不应局限于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而可以适当加入简单财务数据分析的内容,在课程中加入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这种对于会计科目数据内在价值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提升使用会计专业词汇进行财务报告写作能力。

针对经济学、管理學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参考国外高校所使用的原版会计教材,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国外原版会计教材。由于此类专业学生一般都会开设基本会计课程,对于基本会计原理和处理都有一定了解,而毕业后就业或深造方向很可能与会计专业相关,因此,他们需要提升的是对于国际会计处理的规范的了解。参考或引入国外原版教材,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规范的英文会计科目使用,更能够了解到中外会计事项或科目处理的差异,从而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3.4 增加实践环节、多样化教学与考核

会计英语课程的授课可以参考国外类似课程的授课方式。例如国外微观经济学课程一般会以某一假设或实际企业贯穿课程始终,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建立、发展、壮大到衰亡,在此过程中引入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学生根据理论对企业进行分析与决策,在此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且锻炼实践能力。会计英语课程也可以设定某一跨国或外资企业的某一财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整个学期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贯穿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记账、结账、报表报出与分析等过程,甚至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国外会计软件MYOB模拟此过程,增加学生的真实参与感与实践能力。更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个企业,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分别对不同企业进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应顺应信息化教学的趋势,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如结合“雨课堂”“课堂派”等相关软件进行课程签到和派发教学任务,同时进行必要的课程解答。这样既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传统课堂的枯燥和乏味。

在课程考核时也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某一感兴趣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预测企业经营状况或者未来股票趋势,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对某行业或企业进行访谈,了解行业或企业的会计独特性,还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经营进行模拟等。考核可以以个人或者是小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传统的期末试卷考核的选择上,增加非试卷形式如报告、成果PPT、视频等方式作为其他考核选择。

通过差异化多样化的授课和考核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既可以兼顾到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能提升和培养其多样化的综合能力。

4 结语

会计英语课程的跨学科性决定了其授课过程必然充满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教学发挥空间。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此课程,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优秀的教师、优质的教材、多样化的授课及考核方式等相互结合,才能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优质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课程标准和授课的最终目标后,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难易程度的教材确定教案,并且结合实际的授课条件与环境,选择学生容易接受且能够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授课和考核方式。只有将教学的整个过程变得灵活而非死板,才能脱离传统理论灌输教学方式的弊端,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会计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和造就符合国际化背景下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财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嫦娥.论商务英语教改——以“听说读写”为一体商务英语教学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3,(09).

[2]黄文泽,夏垚,郭承龙.高校财会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海外英语,2020,(04).

[3]李孟珂,冯力沛.西部某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陕西教育,2020,(02).

[4]钱东红.会计双语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2017,(05).

[5]王尔东.双高背景下会计英语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2022,(03).

[6]韦剑.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从政策视角到学生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

[7]杨铭.语言顺应论视角下会计英语翻译对策研究——基于专业文本类型视角[J].现代英语,2021,(04):6264.

[8]杨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会计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3).

[9]张弛.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教改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