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的逻辑要义、核心内容与培养机制

2023-04-27李同同谭绍华周桐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核心内容职业教育

李同同 谭绍华 周桐

[摘要]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下,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彰显其“类型”属性,形成配套的专业化理论体系、实践整体架构和培育与学生特征吻合的育人能力。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四种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中要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行基础上的培养阶段全程化、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基础上的能力结构完善化、理念引领与制度建设互促基础上的保障机制动力化以及师德品格与技能品质同修基础上的立德树人常态化。

[关键词]类型定位;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核心内容;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李同同(1994- ),女,甘肃平凉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谭绍华(1962- ),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周桐(1985- ),男,江苏盐城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重庆  40226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中华职教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重大课题“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人物思想及其比较研究”(课题编号:ZJS2022ZD06,课题主持人:谭绍华)、2020年重庆市教委重大教改课题“‘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双元’育人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37,项目主持人:刘铭)和2021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新形态教材开发”(项目编号:ZL2021120305,项目主持人:周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類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9-0081-06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将职业教育界定为一种教育类型,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①。从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类型定位到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演进历程中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关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学者姜大源认为,从某一学制层次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真正内涵,职业教育发展成为类型教育经历了局部化阶段和体系化阶段。他在《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一文中指出,培养目标和课程内涵是决定不同教育类型的两大标志,跨界、整合和重构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职业教育能否顺利向类型教育转变,教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类型定位下思考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和培养机制,对推动职业教育真正实现类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的逻辑要义

类型定位本质上是在强调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即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方面。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为:构建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培养能够实现身份认同、能力生成和个性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教师是一种职业,其培养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具有特定的形象,对其能力素质有具体要求。有学者指出,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需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

(一)形成与类型定位配套的专业化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类型发展必然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形成与之配套的专业化理论体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培养目标融职业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是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的是服务国家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普通的技术人员。首先,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能力,即通过具体的职业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序列化的技能模块并根据实际需要组成不同的教学单元,以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其次,要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能力,即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技能提升。最后,要具备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能力,将提升岗位胜任力作为目标,在评价过程中以典型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标准进行考核。

(二)建构与类型定位接轨的实践能力体系

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不仅决定了技术内容的独立性、技术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技术来源的多元性,更决定了技术技能的养成必须以实践贯穿始终,要求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深入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与实践。真实的工作情境环境和实践是完善个体知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场所学习可以更容易获得有效的经验。即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在课堂,也应延伸至与专业相关的技术企业。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储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进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要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三)培育与学生特征吻合的育人能力

教师决定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不同的智能组合将呈现不同的智能结构。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征,提供有利于学生智慧发展的学习情景,提供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此外,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具备洞悉学生兴趣的敏锐性,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能够根据学生兴趣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职业院校学生在基础学力以及知能结构方面稍弱。这就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具备将知识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学情特征的教学。

二、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一)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内涵

能力是个体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包括知识、技能、才能等要素在内的复杂综合体。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能力,亚太经合组织项目的“职教师资标准及其形成方法”明确指出,教师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具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基础和能力、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和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和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姜大源则将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芬兰的塞博·赫拉考尔皮(Seppo Helakorpi)提出教师应具备“核心领域、教学法领域、发展与研究领域和组织领域”四个领域的综合能力结构,同时强调了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及专业实践发展四大能力。陈淑维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包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应用知识和灵活的实践指导能力、贯通的行业前瞻性知识和技术革新、教学创新能力。庄西真提出了类型学视角下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习探索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是集专业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见表1)。

(二)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专业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协调、规划和运营能力;职业指导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和兴趣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为教师全面发展与自我提升的能力。

1.专业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可以按照“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来理解。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分别对应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特征。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提出专业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掌握专业知识、开展专业实践、学会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四个方面。一是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教育教师既要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和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服务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素养,以及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能力。二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本质上是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专业知识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经验生成的过程,这是教师进行专业认知建构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教师获得实践操作能力与经验。三是职业教育教师要熟悉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要求,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四是实施课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教学经验组织教学,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并开展教学评价。

2.职业指导能力。黄炎培先生是近代提倡职业指导的第一人,他认为就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②。职业教育教师需要根据各地人才市场需求,对比学生的个人条件、兴趣指向、职业意向和企业招聘要求,给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提升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明晰未来规划;二是组织职业指导相关活动的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征策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写作指导和模拟面试等活动;三是职业咨询与辅导的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和答疑;四是就业引导能力,需要教师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五是专项研究能力,需要教师以职业指导能力提升为目标,把握职业指导规律,从职业指导实践中实现自我能力提升。

3.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外向表现,是指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协调、规划和运营能力。职业教育是跨越职业与专业、学习与工作、学校与企业的跨界教育,这从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跨界融合思维和跨界组织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职业教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應该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学生有效组织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4.职业发展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不仅对夯实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教师实现职业尊严和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很多职业教育教师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思想准备,也缺乏有效的计划和建构的能力”③,从根本上制约了其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相较于其他几种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更能彰显教师的个性特征。想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就要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置远景性发展目标,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自我反思。此外,还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的形成机制

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有政府、企业和社会三种,同时院校新入职教师、资深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也分别具有不同的能力结构,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存在层次性和阶梯性。要根据不同机构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培养方案,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分层分类、阶梯攀升的培养体系,以应对教师发展、机构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行基础上的培养阶段全程化

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劳动市场,因此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注重教师职前和职后全程化的教育培训,以获得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职业能力。其中,职前培养重在夯实基础,根据专业特征和教学需要预测性地培养教师能力;职后培训重在查漏补缺和现实能力的生成,根据现实教学能力困境和知识盲区,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一是确定教师能力培养目标,让教师通过实践进行能力训练,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开发过程导向的教师能力培养课程。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应充分考虑实践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或专业活动环境),遵循教师培养规律,以获取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主要目标。三是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师能力培养建设。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的复制和转移,也是教师对职业情境的理解。教师能力培养可采取行动导向教学,在相应的专业情境中,针对某一任务进行培训,将静态的“知识”转为鲜活的“认识”。四是实施成果导向的教师能力培养评价,以具体任务的完成度来分析教师能力发展状况。

(二)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基础上的能力结构完善化

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其中,专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基础能力,需要教师在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中加以提升;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通用性和关键性能力,需要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在课堂中进行实践锻炼。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教学能力,都要以实际情境和工作环境为依托来开展。这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要求的,也是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生成的重要路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从根本上保障了教师能力结构的完整性,最终助力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色化发展。

(三)理念引领与制度建设相促基础上的保障机制动力化

姜大源指出,职业教育不能只是促进个体的社会融入,如获得工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个体对自我本体的建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不能仅仅依赖规章制度,更要提倡理念引领。具体来说,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要注重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度。正确的自我身份认同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这不仅需要重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度,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公共认知。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要重视相关制度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教师职前、职后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建立教师资格、职称、评价和教学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发挥理念引领和制度建设的内生和外促作用,使得职业教育教师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

(四)师德品格与技能品质同修基础上的立德树人常态化

职业教育教师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因此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其中,既要通过提升专业技能“树人”,也要通过提升品德修养“铸魂”。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立德树人的常态化培养,“师德”是“生德”的源头,有品德修养和技能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劳模精神、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融入其中,引导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引导职业教育教师将师德内化于心,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教育,做社会文明的建设者。三是职业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师德外化于行,在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弘扬敬业精神。

[注释]

①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Z].2019-09-23.

②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16.

③戴晓云.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8(19):78-82.

[参考文献]

[1]陈凤英,肖凤翔.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审视与变革之策——基于合理性的研究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52-59.

[2]陈淑维.“破五唯”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的现实问题及建设理路[J].职教论坛,2021,37(10):90-95.

[3]刁均峰,韩锡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6):13-20.

[4]韩锡斌,刁均峰,杨娟.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标准框架[J].教师教育学报,2021,8(2):23-32.

[5]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12.

[6]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32(11):70-75.

[7]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4.

[8]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蒋越.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培養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1(11):59-65.

[10]靳莹,王爱玲.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41-44.

[11]李玲,刘其晴.芬兰职教教师能力结构评析及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94-98.

[12]李闽.“类型化”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0):70-74.

[13]王再军.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3(9):96-97.

[14]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1-11.

[15]许继亮.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提升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96-99.

[16]张志新,赵志群,田锦友.我国职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大尺度诊断及其启示——对全国五大行政区36所职校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55-64.

[17]赵伟,孙英.职业教育类型论[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98-103.

[18]赵文平.国际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68-73.

[19]赵志群,白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4.

[20]庄西真.类型学视角下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模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101-105.

[21]Bechtel M.Competence Profile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ff in Europe Some Conceptual Aspects[C]//Nuissl E,Lattke S,ed.Qualifying Professionals for Adult Learning in Europe.Bielefeld W Bertelsmann Verlag,2008:45.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核心内容职业教育
基于关键能力的小学数学核心内容教学分析
准确把握“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寻找教学的交集点